数字赋能千年文物活起来论文

数字赋能 千年文物活起来

文|沈佳 图|秦改梅

晋公盘、龙形觥、义尊、彩绘青铜雁鱼灯……作为国内首个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山西青铜博物馆自开馆以来,通过2 200余件文物与新颖现代的展陈方式,向观众讲述了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青铜文明及独具特色的山西青铜文化。区别于其他同类博物馆,除了“青铜”这一鲜明主题外,在展品的展陈方式和观众互动上,充分利用科技和数字手段,让“文物活起来”是博物馆的一大特色。

沉浸式感受青铜文化

走进山西青铜博物馆,仿佛进入青铜器的海洋。庄重威严的鼎,造型独特的卣,成排的编钟、镈钟,寒气逼人的匕首、短剑……各种类型的青铜器让人目不暇接。如果对青铜器知识了解不足,作为新手“小白”,不妨先去数字青铜展厅转转。通过数字化的模拟、演示和互动,青铜器的由来、用途和制作技艺,在这里便可获知一二。

当前,相关研究积累的文献相对来说并不多。陈廷贵等(2018)研究了我国1998-2007年农副食品加工业的TFP变动,并分地区、分企业进行了对比分析。叶刘刚和黄静波(2016)采用OP方法,研究了1999-2011年农副食品加工企业的TFP,并重点分析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差异。基于17个行业数据,李鹏和曾光(2012)以2003-2009年为着眼点,重点探讨了农副食品加工业的TFP变动,发现技术进步对其发展存在推动作用。之后,李鹏和曾光(2014)采用三阶段DEA模型,进一步对2009年的细分行业数据进行了具体研究,对效率进行测度、评价和系统分析。

数字青铜展厅的科技含量可以说是国内一流,兼具互动、体验和三维展示等多种科技元素,设计者更是站在公众的角度去考虑,用最现代的科技手段让观众沉浸式体验青铜艺术之美,揭开青铜器的神秘感。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鼎、簋、觥、尊、卣、钟、剑、镞……大型的等身幻影技术再现当年汾河岸边诸侯国“钟鸣鼎食”的场景。将晋国祭祀、战争、农桑以及晋风乐舞一一呈现,前来参观的游客拍手称好。

“当你站在大屏幕前,伸出手,屏幕上立刻得到感应,按图索骥,车马器放置到马车的正确位置上,待车马器全部到位,屏幕上的马匹就飞奔起来,直奔硝烟弥漫的战场,颇为震撼。”热爱青铜文化的游客王齐昊体验过赵卿墓驷马战车的拆解与分装后,心中充满惊喜。

在互动体验设备上,观众可以360°欣赏文物的细节,并能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博物馆运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让观众能更好地贴近文物和历史,感触到青铜器当年的温度。馆内有一些可以触摸的展品,呈现出青铜器原始的状态。这些复制品大多是与山西历史文化相关的重要文物,有的是我们在历史书上看过的,有的是收藏于国外博物馆的,平时难得一见,如今能在这里看到。”工作人员介绍道。

山西青铜博物馆

游客在数字展厅体验赵卿墓驷马战车的拆解与分装

互动体验读懂上古智慧

互动式的展现,让观众对文化背后的故事有更深层次的感知和了解,更能帮助观众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创作。电子书、体感互动发挥了博物馆重要的“解说”功能。特定展区的内容以“书”的形式呈现出来,观众自行“翻阅”,加上互动投影,“解说”变得更生动有趣。特别是在“猛兽互搏”互动投影环节,观众一旦靠近触控区,自动触发特定的动画演示,让观众在观赏之余,更添一份亲身体验乐趣。

从火车站出站口朝里眺望,从北京过来的列车在站内缓缓地停下来。有人从列车上下来了,人像河水一样,朝出站口流过来。他仿佛看到一张苍白的脸,脸上的绉纹就像干涸了的稻田,到处布满沟沟叉叉;一身肮脏的衣服,绉绉巴巴,散满了星星点点的痕迹,弓腰驼背,仿佛无力再承受生活之重的橘红,到了站台出口。她的脚步那样艰难,那般沉重,仿佛每走一步,都带着人生的苦难,带着心灵的创伤。他张开双臂,迎接梦中的苦人儿——他深深地牵挂着的橘红。

以往,参观者只能通过博物馆展台、展架、文字展板等传统方式,了解文物的相关信息。展台上的文物藏品都是静态的、冷冰冰的。参观者隔着玻璃远观,不可近看,更谈不上触摸。现如今借助科技,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博物馆馆藏展示以数字化的方式,变成“智慧博物馆”,全新的呈现方式让博物馆萌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数字赋能活化中华文化

比如,外资办百货商店、超级市场,涉及外资零售权、百货进口权、国内商品采购出口权、外汇调剂权、减征关税和所得税。又比如,建设保税区,涉及区内免关税、免许可证;国内外企业可以在区内设立国际贸易机构;区内企业不仅可做一般的进出口贸易,还可做国际转口贸易,可从事生产资料交易中心业务;作为境内关外的地区,外汇全额留成,各国货币可以流通。

古时候,在没有机器、没有流水线工厂的条件下,青铜器是如何制作的?还在读小学的丁丁趁着周末跟随家长来馆参观。一进展馆,他对青铜器的前世今生充满好奇。4个投影放射灯光演示的三维效果给出了答案,青铜器制范、脱模、浇铸等各个环节一一呈现,从刚铸造出来时的金光闪闪到经过岁月涤荡后的锈迹斑斑……正是古代青铜工艺从合金成分、铸造手段到造型艺术上的特性,才造就了青铜器的独特魅力。

一件浅腹平底的青铜盘,盘下由3个圆雕小人支撑,盘内饰有30多只形态各异的动物:盘绕的龙、遨游的鱼、跳跃的青蛙、展翅欲飞的水鸟、爬行的龟……其中圆雕的动物都能360°转动,水鸟的嘴可以开合,乌龟的头可以伸缩,栩栩如生,情趣盎然。这是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为长女孟姬所铸的陪嫁礼器,体现了当时青铜器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

龙形觥

用新技术、新体验赋能,已逐渐成为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数字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博物馆使用数字展示青铜器或者其他文物成为一种可能,这种模式有利于保护青铜器、研究青铜器以及对青铜器更好地解读,便于百姓理解,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手段和一个全新的形式。

数字赋能,活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两年,全国各大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借助数字化传播,不仅站上C位、吸粉无数,更在传承与传播中完成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数字技术融合现代审美,传统文化亦得以用全新方式拥抱时代,推动中华文脉的创新表达与创新发展。文物不能孤芳自赏,在“网生代”的今天,自当在数字的舞台上绽放灵魂的光芒。

在中职教育以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职旅游专业教育也进一步扩张。当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已经慢慢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发展体系,不过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样就导致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旅游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各院校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当前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以及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更应该加强此方面的探索。

标签:;  ;  ;  ;  

数字赋能千年文物活起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