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部分检验指标检测值变化及相关因素探讨论文_黎畅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输血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 探究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患者体内部分检验指标的变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我院中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间接受大量输血的所有患者进行统计常用指标检测,按照实验要求录入71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所有患者输血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分析其变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患者接受大量输血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指标以及凝血功能指标较输血前存在显著变化,其中血小板在接受,输血后数量明显减少,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患者的血清电解质、血小板以及凝血功能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做好相应的分析和处理,能够有助于防止输血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助于保证患者治疗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大量输血;血液指标;检验指标变化;相关因素探讨

大量输血是指患者在12~24小时内患者快速接受了,相当于全身自身血液量,甚至更多血量的输血,虽然临床上大量输血手段主要应用于患者发生大出血或重度损伤等疾病的救治中,对于患者的抢救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短期内对患者进行大量库存血液的输入,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常见的主要以血清电解质紊乱和凝血功能障碍为主。所以在患者接受大量输血后,对其部分指标进行检测,能够有助于明确患者的具体病症状况,也能够为患者疾病治疗制定相应的方案,从而达到疾病并发症预防效果。本次研究中,探究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患者体内部分检验指标的变化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中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间接受大量输血的所有患者进行统计常用指标检测,按照实验要求录入71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中含有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信息区间介于21-65岁,患者平均年龄(39.6±4.1)岁。所有患者中包括产后大出血11例、消化道大出血19例、急性多发损伤患者23例、术中大出血患者18例。所有患者在发病后,其失血量均在2000ML以上,并且患者在接受大量输血治疗时期,输注血量在2100~4600ML。所有患者均无精神异常和其他慢性疾病。所有患者在开展手术前未见血液性疾病或肝脏功能疾病。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未发现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应用的凝血因子4项检查选择。Sysmexcal1710血凝仪进行检查,除此之外,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指标检测,选择奥林帕斯贝克曼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查,观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对所有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以扩容和输入库存红细胞为主,其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治疗状况和病情选择冰冻血浆或机器单采集血小板注入的方式,以纠正患者自身的抗凝血障碍,并在治疗时的输血前和输血后做好患者的血液标本采集,及时对患者的血清指标进行检查。

1.3 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中主要记录患者的凝血因子4项检查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同时统计患者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并记录患者的K+、Na+、Cl-、Ca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作为本次实验的数据处理软件。本次实验期间,t值用于检验文中患者的年龄信息数据和各项血清学指标计量资料,以P<0.05说明实验结果中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在患者接受大量输血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患者的血清电解质指标以及凝血功能指标较输血前存在显著变化,其中血小板在接受,输血后数量明显减少,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临床急救中显示大量输血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手段,在临床上诸多大型手术中均能获得较好的应用,并能够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但由于这种方案的特殊性,短时间内需要对患者进行大量的血液输入,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和酸中毒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发生严重的身体循环超负荷。

血清中的电解质浓度对于患者的生命活动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理意义,能够有助于维持患者的渗透压平衡,人体内酸碱平衡以及参与体内动作电位的形成,而当患者体内电解质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出现较为显著的生理变化,对于患者的心血能障碍和神经系统代谢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在接受输血后,患者的钠离子指标和氯离子指标未见明显改善,但患者体内钾离子指标和钙离子指标有明显下降,患者血小板计数也有明显下降,究其原因,多是由于在保存时细胞内的钾离子会出现外排,在输血后就会导致患者体内的钾离子浓度降低,会导致患者出现低血钾状况的发生。所以在临床上应当注重与患者的指标监测,做好相应的预防操作,这样才能保证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后,患者的血清电解质、血小板以及凝血功能均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做好相应的分析和处理,能够有助于防止输血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助于保证患者治疗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贵强,林新梅,杨盛泉,冯均建,雷贤英,卫茂华,陈萍,章庆.大量输血前后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06):888-892+897.

[2]高进霞.肿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之后部分血液检验指标变化情况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5):154-155.

[3]闫芳,王春娟.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变化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05):613-615.

[4]庄中胜,邱琪珂.大量输血后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09):979-980.

[5]余明超,严莉.肿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后部分血液检验指标变化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175-176.

论文作者:黎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6

标签:;  ;  ;  ;  ;  ;  ;  ;  

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部分检验指标检测值变化及相关因素探讨论文_黎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