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李凤霞论文_李凤霞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李凤霞论文_李凤霞

摘要:学困生是学生群体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应受到家长、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本文从关爱学困生、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因材施教等进行探讨,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学困生; 兴趣;闪光点; 持之以恒

一个班集体的整体素质如何,主要看学生个体的素质。学生素质高,往往班风正,学风浓,纪律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心应手。但“十个指头不一般齐”,一个班集体中总会有一些学困生,他们的存在,常使班级产生波澜。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关心和热爱学困生

爱因斯坦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作为班主任,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深入到学困生内心世界中去,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去呵护他们。转化学困生不能有冷漠的情感,情感产生于认识和活动中,并影响着认识和活动的进行。如学困生不爱学习,经常惹是生非,打架,闹堂,活泼有余,守纪不足,自暴自弃。学习上有自卑的情绪,我们就要给他创造一个乐观并鼓励他们上进的环境。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必须有三心:诚心,爱心,耐心。古人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学困生生病,我买水果到医院看望;坚持在午休时间和放学后给进生辅导。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每一点进步我都及时表扬肯定;他们的思想情绪和学习态度不稳时,我适时适度地引导。

二、培养和启发学困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仅思想品德上后进,而且普遍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业成绩比较差,这就是所谓的“双差生”。培养和启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是“医治青少年心灵创伤的良药”。我教初一时,有位叫小军的同学,科任老师反映他上课经常搞小动作,我找他来问话,他说:“听不懂,不会所以玩”。我一查他的作业,错的地方不少。我想如不及时帮助他赶队,知识缺陷越来越大,对学习就会越来越没兴趣,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于是我利用放晚学的时间辅导他,终于他赶了上来,由于在学习上有了进步,对学习有了兴趣,他在课堂上不再搞小动作了。而另一位同学小强,上课总不留心听课,迟到,旷课时有出现,学习成绩差,我只是对他批评教育,没有对他进行个别辅导,结果他“时好时差”。联系这两件事,我受到了启发,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如果思想教育落不到学习上,那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反之,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通过学习,在学习中受到教育,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

对于学困生,我们不要认为他们是铁板一块,“不可救药”,要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他们身上还有不被人注意的“闪光点”,而这恰恰是学困生进步的“火种”和“光源”。在班级管理中,我特别注意去努力发现“学困生”的长处,以便拿到开启他们心灵,矫正他们行为的“金钥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闪光点”一经发现,就要为它的发展创造条件,像幼芽需要合适的土壤、温度和湿度一样,要发挥班集体的力量,造成有利于学困生转化的环境,形成一种互相关心,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学困生的“闪光点”就会在良好的环境中发扬光大。王强,学习不好,常和教师顶嘴,但参加劳动很卖力,而且有一定的号召力,我大胆地让这位学困生当上了“劳动委员”。这个决定曾让老师们担心。可我相信欧阳修“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才,而可成其事”这句话。他虽然是“学困生”,但毕竟不是不可救药,他身上还有一些优点,正是这些优点,就像那“星星之火”,完全可以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燃成“燎原大火”。在我充分的信任中,王强由被管理者的被动地位推到管理者的位置上来,通过管理他人来改正自身的缺点,变成了遵守纪律,努力学习,讲文明的好学生。

四、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不同性质的矛盾,只有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由于学困生的缺点形成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对学困生教育时,要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摸清思想根源,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五、正解对待学困生思想的反复性,坚持耐心持久的教育。

学困生的转化是不可能一次完成的,往往出现曲折和反复。如果学困生出现思想反复,就认为“朽木不可雕”而放弃其转化工作,那就大错特错了。要明确克服一个反复就是前进的开始,我们要持之以恒,执着地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

我曾接任一个在外地转学来叫小华的同学,他家庭富裕,父母溺爱,父母对他的要求有求必应,他从小就萌发了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的思想,因此,什么纪律,校规,法律,全不在话下。于是吸烟,逃学,玩电子游戏机,打架等不良行为层出不穷。甚至在新学年开学的第二天,他就把一位同学打得鼻子流血,后经学校记过教育有所收敛,但不久又把邻班一位同学的嘴角打破了。我找他谈心,耐心劝导,通过很多真实的例子分析,说明“暴力”是不能解决问题,“暴力”所带来的危害性,当时他向我表示知错了,并答应改正。但过不了多久,因其在上课时打扑克,老师批评他,他竟要打老师,真是一波未平又一波。我本着治病救人的出发点,制定长期计划,定时与他谈心,诚挚地亲近他,耐心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并发现他聪明敏捷,爱卫生,劳动积极等优点,就安排他到学校“学生卫生督察队”工作,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他不但认真地参加卫生检查工作,还自觉加入学校“义务劳动积极分子”行列,每天提早回校检查卫生,认真学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没有再打架了,行为规范了,上课精神面貌改变了。真是“金玉为诚所至,铁石为诚所开”。一次的诚恳是极有限的,只有持之以恒的诚恳方为真诚。所以,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不要怕困难曲折,不要怕思想反复,只要方法对头,功夫到家,就是更差的学生也能转化的。

总之,学困生是学生群体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应受到家长、学校和教师的特别关注;教育和转化学困生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指导思想明确,肯下功夫,不但可以把“后进生”教育转化过来,而且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建设祖国的优秀人才。

论文作者:李凤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6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李凤霞论文_李凤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