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 100191
摘要:目的:分析目前北京市在校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灰霾污染及其防护措施的关注、认知及态度,为在大学生中普及正确的灰霾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北京市8所高校中85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分析其对灰霾的认知并统计分析各类因素与不同处理手段之间的统计学相关度。结果:93.8%的大学生对灰霾有所关注,京冀生源的大学生对灰霾关注度低于其他(P<0.05);在灰霾天基础防护方面,女生优于男生,医科专业大学生优于其他专业(P<0.05),但是籍贯为不显著影响因素;大学生对灰霾的关注程度越高,总体认知度也越高(P<0.05)。结论:大学生对灰霾了解不足,防护措施使用不当,故加强高等院校对灰霾相关知识及防护措施的宣传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灰霾;认知;防护;现状
灰霾天气频繁出现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诸多危害。很多研究表明【6】:细颗粒物PM2.5对人类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构成很大威胁,还可以诱发致癌效应、不良生殖,加速老年痴呆进程,增加死亡风险。北京近年来频繁发生灰霾天气,其中首要污染物为PM2.5(细颗粒物)的天数占报告有首要污染物天数的一半以上。因此对北京地区灰霾的相关研究意义重大。当前媒体关于灰霾的报道铺天盖地,大学生对这些报道关注度、鉴别力如何,国内尚未开展相关的调查研究。而灰霾污染预期在未来十数年内仍会不同程度地在中国发生,并且目前尚缺乏完全消除灰霾的方法【7】,因而如何从公共卫生角度应对灰霾显得尤为重要【8】。故本调查旨在了解:1.北京市大学生对灰霾及其防护措施的关注情况(关注的程度与途径);2.北京市大学生对灰霾及其防护措施的认知程度(基本知识、正确防护措施、口罩的使用情况);3.北京市大学生对环保的态度。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北京市重点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目标,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含医学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北京理工大学的本科二年级学生为目标人群的代表,按各专业学生人数比例分层,以班级为整群抽样单位,共抽取了25个班级,其中医科6个班、理科3个班、工科9个班、人文社科7个班,所抽取班级的全体同学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850份,回收有效问卷820份,回收有效问卷率达到96.5%。其中男生59.1%,女生40.9%;医学专业学生占22.4%,非医学专业学生占77.6%(理科11.9%,工科44.2%,人文社科21.4%)。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设计
本调查围绕北京市大学生对灰霾及其防护措施的关注情况(关注的程度与途径)、认知程度(基本知识、正确防护措施、口罩的使用情况)和对环保的态度等问题,根据北京市大学生的特点,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专家的指导意见,自行设计问卷内容。
1.2.2 调查步骤
本调查于2013年9月25日至9月30日进行预调查,根据回收的40份问卷结果完善修改问卷,并于2013年10月7日至12月22日进行正式调查,调查人员采用统一标准和调查方法,到调查现场不记名发放问卷,由被调查学生自填,填完调查人员当场回收核对。在数据录入后认真按照统一方法进行清理核查和纠正,且为双录入。最后,按照5%的标准抽查原始问卷,确保录入质量。
1.2.3 数据分析
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统计描述、卡方检验、均数比较、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其中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每项内容的具体分析方法、步骤见结果部分。
2 结果
2.1 对灰霾的关注情况
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表1,令性别填写有效的816份问卷作为总数,由表1可知,对灰霾及其防护措施或多或少有所关注的大学生占93.8%,持续关注的占12.4%,有2.1%的大学生表示对灰霾相关情况持无所谓态度。同时把调查人群按照性别、专业、籍贯进行分组,采用卡方分析,得出不同籍贯的大学生对灰霾相关情况关注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京冀生源的大学生对灰霾的关注程度显著高于京冀地区的大学生(P<0.05),而不同性别及专业之间对灰霾关注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上表可知,在灰霾天基础防护方面,女生优于男生,医科专业大学生优于其他专业(P<0.05),但是籍贯为不显著影响因素。
2.3 对灰霾的关注程度与灰霾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的关系
本调查围绕“灰霾”设计了知识篇、态度篇、影响及行为篇和口罩篇等四部分,调查大学生对灰霾的关注程度及其基本知识、正确的应对方式等共30道题目。统计数据时,按照上述板块分析的规则,将所有的单选题分数进行加总,得出总分为17分。0,表示“差”;总得分1-5,表示“一般”;总得分6-10,表示“良好”;总得分11-17,表示“优秀”。其中70.9%的大学生表现良好,表现优秀的占11.9%,表现差的占0.1%。将大学生对灰霾的关注程度与问卷总体得分进行相交分析:大学生对灰霾的关注程度越高,总体认知行为表现越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关注情况
调查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对灰霾天气都有所关注,可见灰霾问题真的深入人心。相关性分析得到生源地为非京冀地区的大学生对灰霾的关注程度高于京冀地区,原因可能为非京冀地区生源的大学生由于家乡灰霾天气现象较少,来北京之前较少接触此类天气,也不知道其危害,来北京之后开始关注灰霾现象;相反京冀地区生源的大学生由于从小就感受着灰霾天气,可能已经习惯它的出现和不良影响,对其关注度反而下降。同时本次调查中京冀生源与非京冀生源数量相差较大,所以对统计结果可能有影响。
3.2灰霾及其相关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
由于目前对灰霾尚缺乏完全消除的方法,故提高对灰霾的认知并懂得防护措施对于减少灰霾危害是相当重要的。本次调查将防护措施分为自身防护和社会群体基础防护:前者如开窗通风的时机和时长、出行与户外锻炼、灰霾天的饮食和护肤品使用等;后者主要包括燃煤、汽车尾气、机动车燃料、施工工厂扬尘等。对于社会群体基础防护,由于学生大部分不做饭、不开车、不施工等,因此仅做认知度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灰霾基本知识,65.9%的大学生为一般了解;对于灰霾天正确的行为和防护措施,达到了解程度的大学生占62.3%,仅7.8%的大学生完全了解,且两者均显示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医学生高于非医学生(P<0.05),而与生源地无关(P>0.05)。可能与女大学生在生活上更加细心,对于日常防护更加关注有关。而医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中除了专业知识外,与健康相关的话题也多见,以及学校开展的相关活动较多,对于危害人体健康的灰霾专业知识及防护措施等的知晓度相对高,也可能与医学专业学生对健康相关问题更加敏感有关。
3.3 对灰霾的关注程度与灰霾相关知识认知程度的关系
将大学生对灰霾的关注程度与问卷总体得分进行相交分析得出大学生对灰霾的关注程度越高,总体认知行为表现越好(P<0.05)。结论符合逻辑。从整体上看,有70.9%的大学生表现良好,表现优秀的占11.9%,表现差的仅占0.1%。这比段莹【18】在山东济宁居民中的调查结果好,可能是由于人群选择的差异,大学生的相关素质更好,但仍有不足之处。由此可知,社会或高校可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例如开设专门的课程讲座、趣味竞答、影视观赏等吸引大学生的目光,增加他们了解灰霾、关注灰霾的兴趣,进而提高关于灰霾基本知识及防护措施的了解和认知,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3.4 对环保行为的支持度
由调查结果可见大学生对企业排污和机动车燃油是引起灰霾的重要原因以及增加绿地面积能有效缓解灰霾等具有正确的认识。此外不少大学生建议居民改造燃煤炉灶、禁止或取缔街头烧烤;政府用天然气或石油气取代燃煤并支持继续发展快捷、舒适、经济的公共交通和开发利用清洁燃料。
4 结论
大学生对灰霾了解不足,防护措施使用不当,故加强高等院校对灰霾相关知识及防护措施的宣传教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王曼琳,滕珺.细颗粒污染物PM2.5的危害与防护[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六章)[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4(5)4855-4859.
[2] 孙亮.灰霾天气成因危害及控制治理[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10),37.
[3] 周广强,陈敏,彭丽.雾霾科学监测及其健康影响[J].科学出版社,2013,65(3):56-59.
[4] 王力红,赵霞,张京利,等.医用口罩的正确选择与使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8:3908-3909.
论文作者:黄超,杨俊,司亚琴,孙美平,胡升星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2
标签:大学生论文; 防护论文; 程度论文; 问卷论文; 措施论文; 认知论文; 北京市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