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贯彻落实论文,理论研究论文,与时俱进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03)02-0029-06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理论概括,是总结我们党80年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晶,表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理论勇气。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里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开放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如何做到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三个代表”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
这是对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本质保证,保证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
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从我们党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出发,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成为新世纪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因而,在改革开放演化发展的新世纪里,民族理论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只有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才能保证民族理论鲜明的党性。鲜明的党性,是民族理论突出的特点。同民族史、民族学等各种关于民族研究的学科不同,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制定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它发韧于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的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因而,保证民族理论与时俱进中的鲜明党性,是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保证民族理论鲜明的党性,是民族理论与时俱进向前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时代命题。因为,在民族理论形成初期,由于中国革命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民族理论研究队伍及其领导者主要是李维汉等长期从事民族工作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研究的内容与党和国家对民族问题的重大决策紧密相联系,具有十分强烈的政治性和时效性,充分体现了民族理论鲜明的党性。然而,随着时代前进,形势变化,民族理论研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研究队伍和研究内容的变化。在研究队伍变化方面,研究队伍中不仅有从事民族工作的实际工作者和领导者,还有相当一批专业科研人员;政治态度上,不仅有中国共产党党员,还有一定数量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在研究内容变化方面,由于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专门学科,必然使其在研究内容上不仅与党和国家制定的大政方针政策相联系,也有基础理论研究;不仅有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论述与阐释,也有对西方民族问题观点的借鉴与评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民族理论研究鲜明的党性?江泽民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回答了这一问题。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党建的讲话精神,无论民族理论研究队伍和内容发生如何变化,但只要它在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范围内,只要能够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能保证其鲜明的党性。
(二)只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保证民族理论先进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度概括和精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最本质的东西。其中,先进生产力是核心,先进文化是灵魂,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根本目的。这就是说,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是否符合这三方面的先进性为出发点。关于这三个方面,党的十五大作出了全面的阐述,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并强调了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保证其先进性,就是要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实际,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标准,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观察问题,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和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民族问题服务,为党向最高纲领奋斗服务。
(三)只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保证民族理论正确的政治方向。从马克思主义对社会认识的基本规律来看,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即,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落后的情况下建立的社会主义。从这个实际出发,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确定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治党治国方针,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由于社会及历史条件差异,具有自身更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更大的特殊性。这种“更大的特殊性”,要求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方针、特殊政策。无论怎样,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否则,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方向。与此相联系,民族理论研究也必须如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更加具体化和现实化。因而,民族理论研究只有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
总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中保持其鲜明党性、保持其先进性、保证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根本保证。这是民族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本质所决定的。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基本前提
这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最基本的思想条件和基础。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体上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一个是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克服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不顾中国的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以井冈山斗争为起点,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最终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个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批驳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实现了我们国家新的历史时期重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历史实践经验证明,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精髓。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民族理论与时俱进深化发展的思想基础。民族理论是在上述两个重要历史时期形成的,而深化发展主要是在第二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受“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路线的影响,民族理论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认识错误,最主要的是,认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斗争,使民族理论研究偏离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非凡的胆量和理论勇气,首先澄清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问题。他指出:“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的民族关系。”对认清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实质确定了主基调,使民族理论研究领域里这一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理论问题澄清了是非,统一了全党思想认识。从此以后,民族理论研究蓬勃发展起来。江泽民同志将其总结概括为八个方面,体现了民族理论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实践证明,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民族理论;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没有民族理论深化发展。因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民族理论与时俱进深化发展的思想基础。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民族理论与时俱进,完成新任务的重要思想武器。民族问题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和敏感性。因此,民族理论与时俱进,必然受国际与国内双重客观环境的制约与影响。在国际上,随着冷战结束和两级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妄图对我国进行渗透与分裂。在国内,由于种种历史和社会现实原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落后于一般地区及发达地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特殊性问题十分复杂并日益增多。在这种国际、国内形势下,民族地区要完成我党提出的新世纪里三大任务,可谓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民族工作的实践迫切需要民族理论研究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站在时代的高度,开阔理论思路,不仅对当前形势下民族问题作出科学解释,而且还要进行科学预测,成为我党完成新世纪里三大任务的重要思想武器。
总之,民族理论形成与深化发展的过程,就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思想基础和思想武器。
三、继承与创新是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规定,是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根本所在。
首先要求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民族理论。所谓用科学的态度,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而不是用教条主义的态度。马克思、恩格斯从创立自己学说的那天起,就反对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马克思曾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恩格斯则说:“不要生搬硬套马克思和我的话,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这样谆谆地告诫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提出了无产阶级奋斗的历史使命。但这些基本规律的认识与总结,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局限性,在一些基本观点或论断上随着时间推移将过时或不完全正确。如果教条主义地将这些生搬硬套,必将会对革命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正是因为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能够发展并保持鲜活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所谓继承与创新,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修正那些过时或不完全正确的个别观点及论断,充实完善基本的科学体系。毛泽东与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形成,为我们作出继承与创新的典范。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形成了基本的民族理论,其内容主要为: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只有在解决整个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解决、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宗教信仰自由,等等。邓小平同志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所处历史条件及任务,一方面坚持了毛泽东同志所奠定的民族理论,另一方面在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作出了重大发展。其内容主要为:确立了我国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劳动人民之间关系的观点;提出“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的观点;实行改革开放,各民族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观点;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建设的观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观点,等等。形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充分体现了民族理论与时俱进、不断继承与创新的生命活力。
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只有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实现民族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第一,“三个代表”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进行“中国化”表述,指明了民族理论继承与创新的方向。在先进生产力问题上,马克思受时代的局限,“先进”的概念与传统工业相联系。而江泽民同志从当代中国和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在先进文化问题上,江泽民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同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即一方面文化要集中反映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又要保留与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先进性与民族性和谐统一,从而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在关于人民利益的问题上,江泽民提出了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要求。这里,将马克思提出的无产阶级最高利益同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相结合,最广大人民包括了所有热爱、支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人和群体,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阶层性。“三个代表”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社会发展的总方向,因而,只有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民族理论继承与创新才能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轨迹发展。第二,“三个代表”思想与毛泽东、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民族理论继承与创新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次重大理论飞跃:第一次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完整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基础之上,进行思想理论认识上的拨乱反正,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不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照搬和承袭,而是在坚持基本理论原则的基础上,总结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其中包括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50年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80年的建党经验,改革开放20年的实践经验,经过总结提炼,升华为“三个代表”思想。民族理论研究继承与创新只能以“三个代表”思想为理论基础,才能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第三,“三个代表”思想是当代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指明了民族理论继承与创新的出发点或着眼点。“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历史条件和问题是:在新的世纪里,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开放多种利益矛盾相互交织的国内形势,中国共产党如何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进性,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图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一言以蔽之为,这是中国各族人民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三个代表”思想就是从这个客观实际出发,既着眼于中国实际问题,又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远大的奋斗理想。作为具有鲜明党性和阶级性和民族理论,只有坚持“三个代表”思想,着眼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从这个实际出发,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保证民族理论与时俱进,保证其鲜活的生命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继承与创新,才能保证其得到不断丰富与发展。
四、理论联系实际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
这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根本学风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一再强调学风问题的重要意义,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向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问题。”[1]毛泽东同志之所以看重学风,这是因为,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才能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不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及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解决好中国的实际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首要的是跟上时代主题,从马克思、列宁到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经历了三次时代主题变化,从而形成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次为马克思所处的资本主义大工业刚刚兴起,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民族问题表现为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所要回答的是,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处理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中的民族问题。正是在这样伟大的实践中,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第二次为列宁所处的无产阶级同帝国主义斗争时代,民族问题已经扩大为殖民地问题。并且由于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使殖民地人民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纳入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范围。列宁根据时代变化,形成了列宁殖民地问题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同中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民族理论。第三次为邓小平所处的和平与发展时代,邓小平同志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观察力,把握住了时代主题的变化,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为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形成了邓小平民族理论。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形势,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深化了邓小平民族理论,成为理论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典范。
民族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就是与时俱进的过程。在当代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是:
第一,紧密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我国现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党经过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比较才逐步认识到的。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这一理论认识重要的实践意义在于:“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2]正是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准确判断,从这个实际出发,我党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其中经济建设是一切工作的总纲;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这三方面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形成的有机整体,规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工作、规划的大原则、大方向。民族理论研究联系实际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研究问题、观察问题。
第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这是当前民族理论研究最紧迫的任务和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发展,对我国民族关系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经济方面的表现主要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体制及机制发展建立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在信息经济时代里完成工业化问题、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平衡发展问题、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少数民族利益相结合问题、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关系问题,等等;在坚持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表现主要有:科学的理论认识、法制建设在国家政治制度中的地位,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关系,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等等;在民族文化方面表现主要有:民族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关系、民族教育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现代化与民族文化,等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给民族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民族理论研究大胆探索、积极进取、求真务实,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发展开拓新思路。
第三,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鲜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民族理论。这一任务与上述任务互为辩证关系。邓小平民族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我们认识现阶段民族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了基本观点和方法,但并没有为我们作出具体解释和说明。这就需要民族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通过调查研究,将新鲜的实践经验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概括和升华之后,形成适应现阶段实际的理论观点和论断,从而丰富和发展民族理论。
总之,理论联系实际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联系实际才能与时俱进;只有联系实际,才能获得新鲜经验;只有联系实际,民族理论研究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五、民族工作必须以民族理论为指导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集中体现
这是从民族理论研究的目的而言的,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必须重视和加强民族理论学习。
我们党一贯强调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此都有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3]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让全党同志有清醒的认识,号召“全党必须再重进行一次学习。”[4]后来又提出更严格要求:“希望党中央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决定,使全党的各级干部,首先是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有一定的时间学习、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从而加强我们工作中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5]江泽民同志结合我党在当代的重要历史使命,对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他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和人口众多的民族,如果没有科学理论的武装和对各种新知识的掌握,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腾飞,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前途。”[6]我党这样重视、强调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在于,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民族理论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指导民族工作,否则,这个理论是空的。反之,革命的行动必须有革命的理论为指导,民族工作必须以民族理论为指导,这样才使民族工作具有科学性和方向性。
根据当前历史条件和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强民族理论学习,主要应抓住三个环节:
一是要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最重要、重根本性的学习,是起指导作用和方向作用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克服四种非马克思主义态度:第一是教条主义的学习方法,把理论当成解释现实问题的现成经验,不顾客观实际,生搬硬套;第二是为学而学,把学习当成门面,给上级和群众摆样子;第三是口头加强学习,但实际上很少学或不学,以联系实际为借口,以工作代学习;四是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不能很好掌握理论的精神实质。这四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态度,不仅使党的理论学习陷入僵化和停滞,还要贻误实际工作。以往民族工作中产生的“左”或“右”的错误已经提供了深刻教训。
二是把加强民族理论学习同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结合起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现阶段紧迫任务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由于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特殊情况和特殊问题,这就需要民族工作部门在加强理论学习时,不仅要学习民族理论的基本理论,同时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将这两方面融合贯通起来,才能做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工作。
三是把加强民族理论学习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结合起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对各国各民族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加入WTO,这一影响更加增强。面临这一形势,民族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必须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做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现代化工作,才能做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发展繁荣工作。
四是把加强民族理论学习同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都是为了加速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而民族传统文化,却是发展的基础,体现了民族特色。因此,民族工作加强理论学生必须同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带动民族文化现代化、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
总之,民族工作必须以民族理论为指导,是从加强理论学习必要性意义上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包含着广泛而深刻的内容,既是马克思主义继承与创新的本质体现,又是民族工作迫切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意义。
〔收稿日期〕2002-09-16
标签:民族问题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邓小平论文; 工作方向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毛泽东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