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中学课堂探究论文_李茂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中学课堂探究论文_李茂春

李茂春 浙江省瑞安市莘塍东新学校 325206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升级版,两者相辅相成。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塑造价值观和心理变化的关键期,又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课堂,既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又充实了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对正确引导中学生的“三观”教育非常重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 课堂

2014年五四青年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观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习总书记告诫我们,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当前,中学生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不可否认,由于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及冲击,有的中学生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缺少与淡化。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引导中学生,使其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富强是古今中外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管子·形势解》中的“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商君书·壹言》中的“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等对富强均有论述;孔子、孟子、荀子都有名为邦本的论述,荀子、魏征和唐太宗的“水能载舟,水亦覆舟”思想也体现了君与民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易经·乾卦》、《论语·子路》、贾谊的《过秦论》、近代富格逊的《文明世界》、孟子的《孟子·告子下》(“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则有对礼仪文明的论述;《诗经·商颂·烈祖》中的上下和睦不争斗、《孟子·公孙丑·下》里面的“地利不如人和”、《荀子·天问》中的“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以成”,分别对君与臣、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和谐的论述。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自由,在我国古代大多指社会习俗、礼仪规范和生活状态中个人自在自得的行为方式,均与政治制度无关。但是《论语·为政》中“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孟子·尽心·上》中“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庄周《庄子·人世间》中“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均有心性自由理念,为古代自由思想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平等,虽然我国古代封建皇权等级制度森严,但还有许多思想家提出了“社会平等”的思想,如墨子的“尚贤”“兼爱”思想、孟子的“性善论”思想、道教的《太平经》以及王符的社会平等思想;公正,《尚书·康诰》中的“明德慎罚”、“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包拯均已蕴含公正的意思与论述;法治,《管子·七主七臣》中的“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此之谓大治”、商鞅的“缘法而治”、韩非子的“法者,宪令着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此臣之所师也”,均主张崇尚“依法治国”的法治思想。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爱国,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永恒的话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文天祥的《正气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均表现出爱国情操和心系国家的赤子情怀;敬业,《尧典》中的“克明峻德以亲九族”、《孟子﹒修身》中的“强力而行”、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均提倡敬业为朴素而崇高的美德;诚信,商鞅的“立木取信”、《平江叶氏族谱》中的“不可左道惑人”、《周礼》中的“在民者十有二,在商者十有二,在贾者十有二,在工者十有二”,均说明我国古代就已经称赞颂扬诚信;友善,孔子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老子》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六尺巷”的故事,均说明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不断地追求友善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

时过境迁,随着国内外社会高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创新、提炼与升华,才能更好地适应历史向前发展,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升级版。富强,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民食与财货的富有,也不是富国强兵谋求在弱肉强食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是国泰民安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是打造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民主,不是古代民本思想和农民起义军的平均主义,而是有制度化、法规化的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文明,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礼仪文明,而是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和谐,不只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还有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友好关系。自由,不只是社会习俗、礼仪规范和生活状态中个人自在自得的自由,而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政权在人民手中的政治自由,是人民自由支配合法财产、著书立传和跨国旅游等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自由。平等,不仅仅是社会生活方面,而是具有法律保护的人与人之间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等方面的平等。法治,不是传统的仅依靠个人意识办案治理,而是依据国家宪法保障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敬业,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工作状态,而且上升到忠于职守、服务社会和乐业奉献的思想境界。诚信,不仅是传统上人们基本的伦理概念和立身处世的基本品质,还包含企业、政府乃至社会各个领域都建立诚信体系,并将其制度化、法律化。立足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课堂的对策与建议

1.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心钻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确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价值内核。教师要注重促进学生人格养成、心智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认同等价值观的培育,用自身的榜样精神带动学生、教育学生、激励学生。另外,教师要善于开发课程资源,深挖课堂德育教育功能,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课堂教学和教材开发,加强各学科德育教育意识,善于把学科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的职业就是以自己的光源温暖学生、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

2.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校本课程开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需要每一位中华儿女持久的努力。美好的事业和生活是奋斗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学校教育长久地贯彻下去,必须做好长久的、系统的教育计划,形成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的长效机制。学校要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平台建设,例如校园文化长廊、图书馆、党史文化馆、翼校通家校互动平台和校内广播等方式方法,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能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认同和行为取向。

3.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德育的指导方针

学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和充实学校德育教育。首先,要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渠道,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的学生会、团小组、学习互助小组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会、进团小组和学习互助小组。其次,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功能,注重其践行效果。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进社区帮助弱势群体、孤寡老人、尊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形成帮扶助残送温暖的社会风尚。这种活动可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学生不仅是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群体,又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和宣传者。

参考文献

[1]刘岩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6,(2),74-79。

[2]石中英 关于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师,2015,(1),上半月刊,5-10。

论文作者:李茂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45总第29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中学课堂探究论文_李茂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