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环境的要求更高,这对园林设计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这就要求园林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做好全面性分析,提升设计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同时,园林是城市中的重要部分,其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放松需要,而且还能够缓解城市的承载压力。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有效运用海绵城市理论,能够推动园林发挥更大的环境保护功能,推动城市更为稳定有序地发展。基于此,本文就针对于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系列运用对策。
关键词:园林设计;海绵城市理论;运用对策;审美需求
一、海绵城市理论的概述
1.海绵城市理论的含义
海绵城市理论指的是在对城市设计的时候充分将海绵的功效融入进去,将城市打造成为向海绵一样适应能力良好的单元。具体来看,指的是在对城市设计的时候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在雨季的时候确保海绵城市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吸水或者蓄水功能,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化保存和利用,而在旱季的时候,能够及时供水,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因此可知,海绵城市在改善城市积水与内涝方面发挥着十分大的作用,能够更好地维护城市发展。
海绵城市与园林设计的结合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相关工作人员在海绵城市理论的作用下开展城市负荷预测。第二,将自然水流视为园林设计的基础,有效结合自然环境的自主协调作用,推动园林吸收更多的水资源。
2.园林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论的意义
海绵城市的设计,将人、自然、城市三方有效融合了起来,能够更好地解决城市排水污染、排水浪费以及排水难的问题,推动水资源的科学化利用,并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园林设计过程中,有效融入海绵城市理论,需要在设计每一个环节的时候,都做好详细分析与探究,合理配置植物造景,并做好其它内容的设计,使园林特点得以有效呈现的同时,增强设计的有效性,为园林整体价值的提升奠定基础。另外,通过引入海绵城市理论,还能够使整个园林设计更为科学,提升其设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就能够增强园林的使用价值。
二、园林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需要遵循的原则
1.生态平衡原则
将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到园林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园林有更高的环保性和生态性。通过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能够开展与自然更为贴近的工程,并对城市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化管理,促进水资源整体利用率的全面提升。同时,通过海绵城市理论还可以更好地实施绿色工程,如此一方面能够提升园林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生态平衡。这就要求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生态平衡原则的运用,要结合园林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确保园林设计满足生态化发展的需求。并且,在设计的时候,要对当地的环境做出全面性分析与考察,依据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的设计方式,推动园林与生态环境的全面融合。
2.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不同区域的环境不同、地质条件也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应当有效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同时,还要在园林覆盖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水资源的具体情况、人们的生活需求、社会因素等,对城市园林开展针对性的设计工作,不断提升园林设计的效果。总体来看,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绵城市理论出现的时间较晚,园林设计中对其运用还处于基础层面,运用的经验不丰富,这也使得我国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过分依赖外国案例,而不注重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导致园林设计的可行性较差,因此必须要将因地制宜原则运用进来。
3.整体规划原则
在园林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理论,能够促进园林有更高的净水、蓄水功能,并且还能够将内涝风险降到最低,推动城市功能得到有效完善。而由于海绵城市的建立属于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在园林设计的时候要想对这一理论进行运用,必须要对园林进行整体规划和分析,否则很容易导致设计存在问题,所以要遵循整体规划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具体来看,园林设计的整体性指的是,要将城市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在设计的时候要确保园林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不仅要促进园林有较强的蓄水和吸收能力,而且还要增强园林的整体协调性。
三、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策略
1.雨水储蓄系统设计
园林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论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要进行雨水储蓄系统设计,在对这方面内容设计的时候,应当对园林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化考虑,以便选择更为合理的雨水储蓄系统。具体来看,经常用到的雨水储蓄系统有两个,其一是人工湖、其二是集雨型绿地。在建设人工湖的时候,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植物的配置,如此既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收纳,而且还能够对其进行净化,从而促进水资源质量的全面提升。在设计集雨型绿地的时候,也要分析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绿地的位置、面积等。一般而言,集雨型绿地蓄水能力是比较强的,并且即便是发生湿涝也不会对植物带来不利影响。
2.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雨水收集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园林设计中要对雨水收集系统进行科学化设计。可以充分运用坡度效应,对园林绿地坡度全面运用的同时,在园林中建设一些道路渗滤沟。假设水泥地面无铺装,那么能够在道路上设置一些渗滤沟,可以以二十米为间距,视情况设置,如此就可以大大提升道路的雨水收集功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铺装的时候,还要提前做好铺装材料的选择,尽量运用透水性高的材料,并确保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比如,可以在道路两旁铺设石子,对雨水进行有效渗漏与分流。还可以在园林中设计一些生态水渠,在收集雨水的同时为园林增加一道风景。
3.绿色屋顶的设计
绿色屋顶其实指的就是要对园林屋顶进行绿化,将其打造成为另一片风景。通过绿色屋顶的打造,不仅能够提升园林的美观性,为人们营造较好的观赏意境,而且还可以减少屋顶的径流,推动海绵城市理论作用的有效发挥。在设计绿色屋顶的时候要详细规划与分析,要结合具体的地区情况、雨水情况、屋顶情况等进行屋顶植物的选择,并确保这方面的设计满足平整度和负载要求。
4.园林道路设计
园林道路的科学化设计,能够促进雨水回收力度的提升,通常来看,在设计园林道路的时候,运用渗水性较强的沥青,往往能够起到更好的雨水下渗效果,因此要想提升园林道理的雨水下渗功能,应当选择沥青为主要道路铺装材料。而在设计绿化带的时候,要采用种植土、渗透层、砾石层三层叠加,如此更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与净化,并且不会对植物带来危害。需要注意的是,绿化带的铺装位置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其位置会对绿化带缓排滞蓄带来较大影响。比如,可以在雨水检查井附近设置明沟,如此在雨季的时候,明沟能够对多余的雨水进行吸纳,并将其用于植物的浇灌上,推动水资源的重复运用。在设计园林道路走向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园林所处地区的气候情况以及园林的地形地势情况,合理设计道路走向,能够减少表面径流。
四、结束语
园林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是园林设计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如此设计能够提升园林的价值,促进其功能的有效发挥。不过由于我国海绵城市理论的发展时间较短,当前设计者对其运用还不是十分全面,在具体运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详细化分析,合理将其引入到园林设计中,从而提升其运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广豪.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设计中的渗透【J】.建材与装饰.2017.12
[2]张骞.简述海绵城市理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8.08
[3]陈蒙.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科技.2018.12
[4]李蕾.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探析【J】.现代园艺.2017.09
作者简介:
孙庆辉(1987-),男,汉族,山东滕州市人,艺术学硕士,单位:广东理工学院 建设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及理论研究。
论文作者:孙庆辉,赖怡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园林设计论文; 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园林论文; 理论论文; 雨水论文; 水资源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