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旧城更新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论文_李长伟

探究旧城更新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论文_李长伟

李长伟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子在不断的加快,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旧城更新活动,虽然能够有效更新城市发展面貌,但是在旧城更新活动过程中也对历史文化名城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损害。所以我们必须要探究旧城更新背景下,如何保护并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并总结出旧城更新背景下,有关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及保护的一般性规律。

关键词:旧城更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引言

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下的普通城市是有所区别的,两者都要寻求发展,但是前者更在乎对于城市文化遗迹的保护、城市内部历史形态与历史特色的体现以及城市的历史环境延续,而后者则更在乎城市的经济建设。对于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应该要在保护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可持续发展就是最好的发展方向,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促进了经济建设。以下,本文将简述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背景情况并分析其中的阻碍因素与解决对策。

1将旧城更新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效融合

历史文化名城是城市文化的重要体现,当前旧城更新工作不断进行部分开发商与政府机构忽略了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重要意义,盲目重视眼前利益,所以也难以对于旧城的人文空间予以及时的有效保护。由于存在认知错误,所以严重影响着旧城保护工作的开展,甚至会导致就曾遭到毁灭性破坏。各项损坏工程频繁上报,主要原因在于在城市发展规划中,部分政府机构以及开发商重视城市的未来发展,却忽略了城市的发展,应当结合现代同时要回望过去才能够展望未来,并为尊重城市原有的文化底蕴与内涵。由于当前经济的全球发展以及旧城更新活动的逐步进行,越来越多的城市为了追求更快的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并未进行细致分析并进行旧城改造,所以旧城更新存在平用粗糙问题。部分开发商与政府过于迁就经济发展需求,在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过程中,会选择功利性做法,以上原因严重导致了历史文化名城沦为旧城更新的牺牲品。无论是旧城更新还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我们都必须要确保“保护是中心,更新是目的”的发展原则,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不仅要充分重视保护文化内涵,同时也应当着重体现出城市特有的文化底蕴,妥善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关系。工程改造过程中有效应用多元措施,科学合理的进行旧城区保护,街道建筑也应当及时更新整体空间,使旧城区的特色更加凸显,设施更加完善,进一步体现旧城区街道地域特色,彰显旧城区魅力。

2旧城更新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2.1遵从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原则,对文化遗产进行区域性和过程性保护

真实性与完整性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作为文化遗产大国,中国政府早在1985年12月12日就正式批准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并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世界遗产也成为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的典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样,这两项基本原则也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评估的重要标准,在国务院于2008年通过和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第二十三条明确提出,“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应当符合保护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得对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构成破环性影响”。同时也采用了濒危名单制度,强力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以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模式下,形成了相应的技术性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诸如我们比较熟悉的“修旧如故”“补新以新”“风貌协调”等文物修复原则。另外,真实性和完整性还体现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的两个重要趋势,即区域化保护和过程性保护。区域性保护就是保留与文化遗产的发展相依存的生存环境以及文化基因相似的遗产群落,从而促进文化遗产的高效保护和管理。过程性指的是注重文化遗产生长的过程和岁月的痕迹,因之蕴含着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类型。比如在北京旧城的保护中,曾有人提出要恢复某片历史文化街区在清朝“康乾”时期的盛况,这种观念无疑会造成其他文化因素的消失,像是“冻龄”,没有了生长的痕迹,不仅谈不上真实,更无异于另一种破坏。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要摈弃这种“盛世”思维。

2.2城市文化气息的保护

历史文化的保护有可以用有形的保护形式,也有无形的保护形式,如当地居民生活习惯、建筑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社会心态等,无形保护是基于历史文化底蕴的保护。旅游业可以传播当地文化底蕴,经济开发中必定会融入现代化因素,但是过分的融入现代化因素就会使得原有文化气息逐渐消失。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开发及不恰当的现代文化的融入,破坏古城的意境风貌,那么游客理想中的名胜古迹就会变得与理想不相符。所以,当地文化气息是否浓厚和当地有关部门对名城文化的保护成正比,古城街区保护与当地旅游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2.3注重对外围景观的保护

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八廓街区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八廓街区外围景观中,除了街周边街巷外,还包括与药王山、布达拉宫、娘巴山、金古拉山等的视觉联系,而其中又以和布达拉宫的视觉联系最为重要。近年来,拉萨市快速扩张,八廓街区外围景观控制压力骤增。为了继续维持八廓街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文化特色,拉萨市政府专门对八廓街区的外围景观进行了规划与控制,保护周边山体景观,控制景观视廊,重点控制并引导大昭寺与布达拉宫之间视廊敏感区内的城市建设。

2.4继承并创新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复兴

在旧城更新与改造过程中,新出现的建筑物切记不要过于前卫,标新立异,应当对传统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有效的延续和传承。在传统历史文化精髓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尤其是旧城区建筑风格,既要为旧城区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应当体现出现代化时代的多元发展需求。例如丽江古城在震后重建工作中,能够坚定不移的传承并挖掘历史文化,并且有效传承和创新,将现代化生活中的舒适性与传统文化中的内涵完美结合。

结语

旧城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各城市在对旧城进行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应当学习和借鉴拉萨市对八廓街区采取的改造更新措施,既重视对街区整体格局、传统风貌、周围景观和文物单位的保护,又注重该地区的发展,将旧城更新与促进就业、保护隐性历史文化遗产等相结合,使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历史文化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名城规划研究所.国外历史城镇与地段保护法规选编[M].2018.

[2]赵中枢.从文物保护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念的扩大与保护方法的多样化[J].城市规划,2018,(7).

论文作者:李长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  ;  ;  ;  ;  ;  ;  ;  

探究旧城更新下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论文_李长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