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厌氧菌内毒素对人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相关临床研究

口腔厌氧菌内毒素对人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相关临床研究

张郁[1]1992年在《口腔厌氧菌内毒素对人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相关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细胞水平探讨感染根管内G~-厌氧菌内毒素对人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影响,为牙髓、尖周病的发病和防治提供实验依据,进行下列各项研究。 1 内毒素的提取和纯化 采用4株国际标准株。牙髓类杆菌(Be)(ATCC 35406)产黑类杆菌(Bm)(ATCC 25845)中间类杆菌(Bi)(ATCC 25261)具核梭杆菌(Fn)(ATCC 25586)。厌氧条件下培养,收集菌后,依Galanos的PW加PCP法提取和纯化内毒素脂多糖。提取率分别为:Be 2.67%、Bm3.23%、Bi2.96%、Fn2.77%。经分析:所提取内毒素纯度高,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活性较高。 2 内毒素对人牙髓、牙周病成纤维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 2.1 人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培养和鉴定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40例人的正常年轻恒牙的牙周膜和牙髓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牙髓成纤维细胞培养成功率为17.5%,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为50%。细胞作生长曲线和分裂指数观察:5代后细胞生长旺盛;分裂正常,但牙髓细胞生长速率慢于牙周膜细胞。经ABC法作细胞的抗波形丝蛋白和抗角蛋白抗体染色证明其来源于中胚层的成纤维细胞。细胞的超微结构呈正常像。 2.2 内毒素对人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 4种内毒素配制成50μg/ml、100μg/ml、250μg/ml、500μg/ml 4种浓度。分别作用于牙髓成纤维细胞、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L929成纤维细胞系,连续观察7d。用MTT法作内毒素的细胞毒性检测。结果为:内毒素的细胞毒作用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在50μg/ml浓度下,在5d前对细胞无细胞毒性,而在100μg/ml以上浓度,随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其IC_(50)

赵守亮[2]1994年在《口腔厌氧菌荚膜的提取、纯化、理化性质检测和对牙龈、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荚膜是许多细菌所共有的表层结构,在细菌致病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细菌荚膜在多种感染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已引起广泛重视,但荚膜的确切致病机理仍不清楚。有关口腔厌氧菌荚膜的理化性质、对牙龈、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破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尚未见系统报道。 本实验采用盐析法粗提和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提取了牙龈卟啉菌ATCC47A-1、牙髓卟啉菌ATCC35406和中间型普里沃氏菌ATCC252613种口腔厌氧菌荚膜,并对其理化性质、对牙龈、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以期为尖周、牙周组织感染中病因学研究提供新的实验资料。 一、荚膜的提取、纯化和理化性质检测 采用盐析法粗提,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提取了3种口腔厌氧菌荚膜。提取物外观呈白色絮状,主要有机成份为糖蛋白,其蛋白质与糖的比例分别为Pg 8.9∶1、Pi 9.0∶1、Pe 6.5∶1;提纯率分别为0.22%、0.13%和0.086%,内毒素含量极微。活性部份分子量均在5~5.5×10~4μ之间,SDS-PAGE显示,提取物成份复杂,无明显的主带出现;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3种荚膜17种氨基酸含量大同小异,主要氨基酸组份为谷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荚膜提取物活性检测显示对MTT法不敏感,活细胞计数法、图像分析法结果显示,提取纯化的牙龈卟啉菌、中间型普里沃氏菌荚膜有较强的生物学活性,可以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L929的分裂增殖,使细胞、细胞核明显增大,100μg/ml浓度时细胞面积分别为对照组的2.28倍和1.34倍(P<0.01),细胞核面积分别为对照组的1.47倍和1.23倍(P<0.01);10μg/ml时2种荚膜对L929细胞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牙龈卟啉菌荚膜抑制率分别为10μg/ml 21%(P<0.05)、50μg/ml 48%

参考文献:

[1]. 口腔厌氧菌内毒素对人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相关临床研究[D]. 张郁. 第四军医大学. 1992

[2]. 口腔厌氧菌荚膜的提取、纯化、理化性质检测和对牙龈、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D]. 赵守亮. 第四军医大学. 1994

标签:;  ;  ;  ;  ;  

口腔厌氧菌内毒素对人牙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和骨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相关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