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蕊 北京市育才学校 100050
摘要 当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知识的交叉融合渗透,学生物课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生物课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德智体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客观需要,对此应深入探究。
关键词 人文素质 全面发展
21世纪高素质人才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尚情操、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健全的人格,具有广博知识、创新精神、爱国爱党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生物课教学做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教育,充分发挥生物课教育资源丰厚、形象生动、与学生生活关联密切易于接受的优势,运用教育规律,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十分必要,也切实可行。
一、明确人文素质的内涵实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主体意识和心理品质、知识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品质。从狭义方面讲,科学素质重点教育培养学生如何“做事”,人文素质则重点教育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科学素质提供的是“工具”、“武器”,人文素质提供的是“路径”、“方向”,即“道”。如果从广义方面讲,“做人”与“做事”密不可分。如今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理念已广泛延伸扩展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生物教育教学将二者有机结合、珠联璧合理所当然。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是传授人文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目的,按照生物教学大纲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实际确立教学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哲学、历史、语言、道德、法律等人文领域,即精神层面的人文知识渗透到生物教学教育之中。例如,生物生命起源课,可讲授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及,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即丰富了教学内容,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和运用。二是传播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其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例如,人体科学讲授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医学、心理学知识,加深了对人本理念的理解。生物学是基础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和微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的结构、性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性。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确立以后,生物学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分支学种。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生物学科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而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其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医学实践中,在工程技术革新上也显示重要作用。中学生物教学引入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可以拓展生物教学空间,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增强科学思维、人本意识、环保意识、建设生态文明能力,提高生物教学教育水平。三是掌握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运用人文方法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运用自然规律指导生物课教育,可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生物知识、技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四是遵循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是人类文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在人文素质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主要表现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以满足人的需要为最终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对物的反作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性人本原则。
人文知识、人文思想的传播,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方法的运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相得益彰,做事与做人同步提升,有效地增强了生物教学效果质量。一是提升了精神境界,激发了爱国情感。学生从教师讲授中知道,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动植物种类齐全,分布广泛,全球高等植物3万多种,我国就独有200多种,动物种类达10.4万多种。这使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二是树立高尚道德、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引导学生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世情国情,实事求是地对待世情国情。放眼世界,自觉担当,善待自然,保护环境,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当好世界公民。三是将人文精神化为科技攻关意志。通过讲授撰写《本草纲目》尝百草的李时珍,首次提出血液肺循环(小循环)而被教会处以火刑的塞尔维特、从动植物分泌物中发现青霉素拯救人类生命的弗莱明、撰写我国最早的科学经典农书《齐民要术》的贾思勰、物种进化学说的奠基人达尔文以及巴斯德、巴甫洛夫、摩尔根、布希纳、高尔顿、巴赫、米丘林、童第周等闪耀着人文精神光辉的生物领域科学巨星,被学生景仰,激励学生奋发学生攻坚克难,勇攀科学高峰,为人类造福。
三、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原则
人文素质教育实质是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指导生物教学教育,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将德育与智育结合,以德带智。针对世情国情、生物课教材、学生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防止脱离实际空洞说教。因课制宜,择机渗透。要防止硬贴政治“标签”、脱离课本信口开河、漫无边际地“纵横捭阖”。2、师生互动交流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讨论式,设疑悬念,启发诱导,解惑释疑,凝聚共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两个课堂结合原则。一是进行校内课堂讲课、生物课实验,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会学习、会创造。例如植物光合作用实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并注意初、高中所学知识的衔接、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实验,树立事物普遍联系及“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唯物主义观念,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人文素质得到提高。二是进行开放教学。带领学生由第一课堂“读生物”,走进第二课堂“识生物”。组织学生在校内采集标本,对小生态环境实地考察、搞嫁接实验。参观自然保护区,搞自然环境调查,请环保专家、农艺师讲座。广阔天地的大课堂,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扩大了学生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思想觉悟,增强了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耿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4
标签:人文论文; 生物论文; 素质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科学论文; 生物课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1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