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殊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殊性论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科学中的“社会”一词来自日文。按照严复的说法,“社会”用一个字表达就可以了,那就是“群”。迄今为止,人类现在还没有成为一个统一的社会。人们常常把现存的社会区分为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区分为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所以,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民族性或区域性。人类还没有达到大同世界,没有形成共同的群体,所以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当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不是一般意义的方法,更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人的方法。刚才有好多同志都讲到学科的中国化的问题,我想大概说的就是社会科学方法的民族性。西方人有西方人的方法,中国人也有中国人的方法。
关于如何看待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我想借用一下郑板桥关于如何画竹子的一个说法。郑板桥说,画竹子既有法又无法。“有法”,意思是说确实有画竹子的方法;“无法”,意思是说没有可以套用的现成的画法,只要“胸有成竹”,就能把它画好。这就是说,方法有共性,可以互相借鉴,可以互相启发;但没有成法。这个“成”就是现成的方法,或者叫做模式。把现成的模式套用过来的想法是不明智的,谁这样做,我觉得谁是傻瓜。把别人成功的方法生搬硬套过来,你得到的将是失败。
我觉得关于社会科学方法的研究,应该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社会科学的方法学,是在纯粹理论层面上讲的。比如,休谟提出的问题,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关系问题;再如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我想这些问题不一定是我们与会者所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让专家们讨论,让搞科学史、学说史的人去研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社会科学方法是操作层面的问题。大家更看重的恐怕是操作层面的“方法术”,而不一定是理论层面的“方法学”。从操作层面上看,研究方法不能够抽象地谈。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法,甚至你写每篇文章都有每个文章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具体的,是跟内容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不能够离开你的研究内容另外去寻找研究方法。一般地、抽象地谈方法,我觉得意义不能说没有,但帮助不大。怎么样把这篇文章写好?写得有水平、有价值、有意义?这大概就是“绣出鸳鸯与君看,不把金针渡于人。”这个“金针”就是方法,但这个方法是跟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胡适在讲科学方法时,他从来不单讲方法,总是把方法和问题合一块儿讲,他叫做“问题丹”和“方法散”。我们现在研究科学方法问题,不能绕过胡适。虽然他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受过很多人的批评,但毕竟他是现代中国第一个谈社会科学方法的人。
我们探索研究方法,应当结合我们研究的对象,应当从中国实际出发。我们要结合我们学术传统去讲,讲中国人,讲中国社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一个西方人的话题拿过来回味。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应当跟我们身家性命有关的问题。例如,我们的精神世界如何建造?我们的经济问题如何解决?我们的生活世界如何安顿?前沿性的问题来自于我们的社会现实,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多讲了。
摘自《浙江社会科学》2007.4.12~13
标签: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