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第二人民医院 甘肃武威 733009)
【摘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胆固醇改善情况。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丹红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于西药常规治疗,丹红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糖尿病者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14d为1疗程。结果:丹红组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3%,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丹红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6.67%,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丹红组血胆固醇含量(4.30±0.63)mmol/L,对照组血胆固醇含量(5.10±0.64)mmol/L, 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心肌缺血,降低胆固醇含量。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心绞痛,胆固醇;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1-0080-02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冠状动脉官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的缺血和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类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症,其发病机制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内皮下致血栓形成物质暴露,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导致冠脉不完全闭塞、心肌供血减少,造成心肌缺血缺氧而产生疼痛。目前心绞痛的治疗和二级预防仍以西药为主,但是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中药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中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步长丹红注射液为丹参、红花等提取物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有丹参酮、丹参酸及红花黄色素、红花酚苷等化学成分。我们采用该药治疗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已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丹红组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2~81,平均年龄(68.3±8.4)岁,合并高血压32例,糖尿病8例;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61~79,平均年龄(69.6±7.8)岁,合并高血压36例,糖尿病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1.2 选择标准
1.2.1入选标准 符合《内科学》第七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
1.2.2排除标准 排除:(1)合并其它心脏疾病者;(2)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者;(3)对使用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吸氧、硝酸酯类制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低分子肝素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1-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糖尿病者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14d为一疗程。
1.4 观察指标
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程度、缓解及消失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胸闷、胸痛、气促、乏力及心悸等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用药前后的12导联心电图。同时测定用药前后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肌钙蛋白Ⅰ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
1.5.1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显效:心绞痛发作及胸闷消失,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减少≥70%;有效:心绞痛发作及胸闷减轻,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较治疗前减少≥50%;无效:心绞痛及胸闷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5.2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显效: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即“正常范围”)或达到正常心电图;有效:心电图缺血性下降的ST段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水平,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25%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治疗后心电图较前无变化或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症状疗效。见表1。
丹红组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14天后进行疗效对比,其中症状疗效:丹红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在总有效率上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心电图疗效:丹红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6.67%,在总有效率上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血总胆固醇含量变化情况:治疗后丹红组血胆固醇含量(4.30±0.63)mmol/L,对照组血胆固醇含量(5.10±0.64)mmol/L,二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3.讨论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属祖国医学“胸痹”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主要是易损斑块的破裂以及冠脉痉挛致血管内皮受损,从而导致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血栓形成,它有进展至心肌梗死的高度危险性。因此,控制或延缓冠脉粥样硬化程度、减少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稳定易损斑块、扩张冠脉及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键。
丹红注射液是植物丹参和红花的提取物,丹参为主药,有通血脉散瘀结之功效,红花为辅药,可化瘀血通经络。丹参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酚,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纤溶蛋白活性、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能显著延缓或控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红花的有效成分是红花黄色素及红花酚苷,具有活血化瘀、防止微血栓形成、缓解平滑肌痉挛、增加微循环等作用,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还表明:丹红注射液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显著延长血管内皮细胞的寿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良好生长,抑制凝血酶活性,并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纤溶酶激活物(t-PA),具有阻止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的作用[4,5]。
目前公认血脂异常是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其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为致AS的危害因子,二级干预试验表明:降低血TC、LDL-C水平能显著减缓肢体和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6-8]。管高峰等[9]在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的研究中,说明丹红注射液对实验性AS的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具有降低作用,对实验性A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显著减轻了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近年来随着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普遍认为内皮细胞损伤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是AS形成的早期表现,内皮功能障碍早期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一氧化氮(NO)产生的减少。血浆内皮素(ET)也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它是目前所知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它的生理效应被NO拮抗。研究结果还显示,丹红注射液对NO的降低具有抑制作用,并能阻止血浆内皮素的持续升高,提示丹红注射液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释放NO、内皮素的功能有关。
本文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不仅能使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心电图缺血性ST-T明显改善,而且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无明显不良反应。因此,丹红注射液可以作为抗心肌缺血的常用药物,与传统西药治疗相结合,能更好的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2.
[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2-73.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
[4]谢鸣.中医方剂现代研究(下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1075-1076.
[5]武巧月,赵立安.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8):74-75.
[6]王万兰,苏昶才,熊新荣,等.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J].西部中医药,2013,26(12):93-94.
[7]徐莺,杨俊艳.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1,24(9):76-77.
[8]李存富,杨振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0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7):54-55.
[9]管高峰,华先平,王琳,等.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4):304-306.
论文作者:蔡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心绞痛论文; 注射液论文; 内皮论文; 心电图论文; 不稳论文; 血管论文; 疗效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