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创新_远程教育论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创新_远程教育论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演进与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中国论文,远程教育论文,我们党论文,发展战略论文,成立以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207(2008)02-0005-06

一、建国初期我们党对远程教育发展的工业化战略选择

新中国建立以后,以工业化为主要标志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提出了紧迫的需求。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新中国的教育体系尚未建立,基础十分薄弱,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人才培养的功能明显不足,这决定了我们党面临着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果断而有效的措施。第一,在对原有教育机构进行改造的同时,新建了一大批各级各类学校,使教育资源在短期内得到了较为快速的扩张,从而使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得到根本性的扭转;第二,根据工业化对人才结构及质量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对高等教育的资源进行了整合,通过院系及专业的调整,逐步形成了相对合理的结构与分工,使教育为工业化提供人才支持的功能迅速得到增强;第三,在各级政府的组织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扫除青壮年文盲为主要任务的群众性文化普及与教育,旨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第四,有计划地组织青年学生赴国外(当时主要是苏联及有关东欧国家)学习,为工业化积聚高层次专业人才;等等。由此,新中国的教育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不仅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快速启动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也为新中国教育体系的构建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是,仅靠这些措施,教育为工业化提供人才支持的功能仍然是有限的,或者说,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化的人才需求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如何通过远程教育的发展从而有效扩大人才培养的途径,增强教育服务工业化的整体功能,就构成了我们党教育发展战略选择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我们党对远程教育的最初战略选择,我国远程教育开始了早期的快速发展。

在当时的环境状态下,我国远程教育主要表现为校外教育的开展,即函授教育,这就使函授教育构成了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最初模式。依据这一模式,许多高校在扩大校内教育的同时,纷纷把校外函授教育作为新的服务内容并自觉地作为发展的任务,与此同时,一些以函授教育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机构也相继建立。这一时期,体现着远程教育特点的函授教育获得了异常迅猛的发展。据统计,到1956年,全国已有123所高校举办了函授教育,所开专业达138个,在校生数占同期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的28%。这一时期以函授教育为主要方式的远程教育,构成了新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新中国有限的教育资源迅速地向社会扩展,功能向社会延伸,在解决工业化人才需求与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0年代初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在教育领域的逐步应用,我国远程教育不仅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开始了形态的转型,主要表现为广播、电视逐渐成为远程教育的手段和媒体。与此同时,相对独立的远程教育主体(机构)也应运而生,即在天津、北京、上海、沈阳、广州、哈尔滨等中心城市,相继成立了广播大学或广播电视大学。这一时期,不仅形成了函授教育与广播电视教育相互并存的远程教育发展格局,也使远程教育开始显露出现代特征,由此,标志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诞生以及发展形态的最初形成。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的17年,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是我们党对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主动选择的结果,也是我们党新中国教育发展思维创新的产物,既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人口大国教育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也是对我国传统教育发展模式的历史性超越。这说明,作为新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远程教育从产生到初步发展,都是我们党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实践。

我们党对远程教育的最初选择,虽然基于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紧迫需求,或者说是基于解决工业化人才需求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这一矛盾的现实需要,但从本质上来说,是源于我们党社会发展战略思维。就社会发展层面而言,需要解决的问题众多而复杂,可以说是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但最为紧迫或最具战略意义的问题显然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第一,长期落后被动挨打的历史,使我们党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必须迅速改变国家的贫弱状况,即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快速地建设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文化的贫困、知识的缺乏已是国家贫弱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党充分认识到,必须迅速改变文化上的愚昧状况,消除知识的贫困,使政治上被解放了的人民群众获得文化与知识上的解放。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决定了我们党治国方略的形成以及发展战略的选择。要改变经济上的贫穷落后状况,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快速启动工业化的进程,这就对人才提出了紧迫的需求。面对新中国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状况,发展远程教育就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远程教育构成了工业化人才支持的重要途径和新型手段。要改变人民群众的愚昧状况,使之获得文化与知识上的解放,就必须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教育,这就对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提出了现实的需求。面对新中国学校教育服务功能的局限,发展远程教育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措施,远程教育构成了群众性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这两个方面的结合,使远程教育的发展不仅有了现实的依据,也使之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

以上分析说明,新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不仅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与战略选择,也是我们党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工业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社会发展的牵引力量和现实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显著标志。从模式的意义上说,是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包括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这说明,在选择的现实性上,建国初期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首先是基于工业化启动的内在要求,主要是为工业化提供人才支持,是服务于工业化目标的人才培养途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我们党对远程教育发展的最初选择,在实践上概括为工业化的服务定位,在认识上概括为工业化的战略思维。

二、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对远程教育发展的现代化战略决策

“文革”十年,我国教育受到毁灭性的冲击,刚刚起步并显示出良好发展态势的远程教育也随之被夭折,导致我国人才培养的整体性中断。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现代化进程对人才的紧迫需求,我们党对教育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第一是实现了教育发展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和教育哲学、教育思维的根本转变,打破了教育发展问题上“左”的禁锢;第二是重新确立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为现代化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以及价值取向;第三是迅速恢复了高校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制度,同时加快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使教育资源得到迅速的扩张;等等。依靠这些果断的措施,我国教育不仅获得了新的解放,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了发展环境,由此开始了与现代化互为推动的发展进程。

但是,由于“文革”的动乱,教育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在短时间内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的整体功能在短期内也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要求,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须以创新的思维,探索新的教育发展途径。小平同志以世界的眼光、开放的胸怀、战略家的勇气,立足国情与未来发展,在有效借鉴国际远程教育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果断决策,1978年底,亲自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创办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并认为这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现实道路。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1979年初,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广播电视大学正式开学,以此为标志,我国远程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发展模式开始形成,发展体系得以构建。

作为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新阶段的标志或模式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定了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即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地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人才,或者说,远程教育被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第二,确立了远程教育发展的主体,即赋予了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开展远程教育的功能,使远程教育不再主要表现为普通高校功能的外延性扩张,摆脱了对普通高校的依附状态,远程教育由此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地位。或者说,广播电视大学的创办,标志着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主体开始转换。

第三,构建了远程教育发展的体系,即形成了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系统。从横向上看,实现了全国城乡的大面积覆盖;从纵向上看,形成了中央电大、省级电大、市县电大层级式的管理体系,由此形成了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层管理的远程教育运作模式。

第四,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责任,即远程教育的发展纳入了各级政府的决策体系,主要体现在对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统筹,相继制订了旨在促进广播电视大学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一系列有效的配套措施上。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使远程教育的发展具有体制性的保障。

基于这些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改革开放的环境状态下,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党在对教育发展进行战略谋划的过程中,对远程教育作出了新的选择,并立足国情对远程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使远程教育的发展构成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使之成为中国特色教育体系的重要特征。正是依据我们党对远程教育发展的整体设计,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各级广播电视大学不辱使命,艰苦创业,勇于开拓,大胆实践,并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注重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自觉实现媒体的升级换代,不断优化网络学习环境以及丰富教学资源,努力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模式,致力于构建体现远程开放特点的支持服务体系。正是依靠政府的有力推动以及各级广播电视大学的有效探索,我国远程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其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在媒体以及技术的革命尤其是模式的探索过程中,其现代特征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都标志着我国远程教育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以及创新型的教育发展模式。

以广播电视大学的创办为显著标志的我国远程教育体系的形成以及模式的构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但从本质上说,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决策的重大成果,体现着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教育以及社会发展的战略思维。如果说建国初期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是我们党对教育发展的措施性选择,那么,改革开放时期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则是我们党对教育发展的战略性决策。远程教育纳入我们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决策体系,是中国远程教育的历史幸运,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

以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就远程教育发展所作出的科学决策,在现实性上直接表现为,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且人口众多的大国,如何才能实现教育多快好省地发展这一中国特色道路的探索以及模式的创建,但从本质上讲,这一科学决策源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创新性思维与设计。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社会发展虽然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最具战略影响的问题可以概括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继续推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目标;二是如何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经济与人口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则在于教育的发展。

就现代化目标而言,由于“文革”导致的人才断层,其主要矛盾已表现为人才支持的不足,如何加速人才的培养,构成了我国现代化战略的关键问题,基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十分紧缺的状况,要加速培养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就必须拓展教育的功能,创新教育发展模式,开辟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就人口问题而言,由于“文革”对教育的毁灭性冲击,其主要矛盾已表现为教育机会的不足,如何有效地提供教育机会,正是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同时基于普通高校规模扩张的局限,要解决教育机会的问题,就必须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立起面向社会公众的新的教育形式或体系。战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表明,远程教育既是加速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教育形式,显然,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就构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以上分析说明,改革开放环境状态下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既是建国初期我们党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继承,同时又体现着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思维与模式的创新,由此使远程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依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实现现代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既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同时是社会发展模式的根本特征,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也就是现代化战略。显然,在现实形态上,远程教育的发展构成了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我们党对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在实践上概括为现代化的服务定位,在认识上概括为现代化的战略思维。

三、新世纪我们党对远程教育发展的人本化战略定位

步入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即现代化目标初步实现后,我国社会发展已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高瞻远瞩地对我国社会发展进行了创新性设计,不仅进一步确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模式的人本化创新以及发展形态的文化转型。为此,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发展举措,并对教育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对远程教育的高度关注以及发展目标的战略定位,构成了教育发展乃至社会发展模式创新的重点之一。

早在世纪之交,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变以及社会发展形态的文化转型,经教育部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国远程教育进入了整体设计、高度组织的发展阶段,其规模之大,参与者之众,社会欢迎程度之高,都堪称我国远程教育发展之最,在国际远程教育发展史上也属罕见。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这一项目,旨在构建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探索我国教育社会化发展的途径和模式。经过历时8年的实践性探索,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理念基本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发展模式,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为社会以及人的发展服务的功能充分显现。“项目”试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项目”的推动下我国远程教育实现了新的快速发展。

在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历史上,“项目”实施是一次成功的实践、有效的探索,充分体现了广大远程教育工作者的首创精神,不仅为我国远程教育的未来发展确立了新的起点,也为我们党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创新奠定了实践性基础。正是基于对远程教育实践成果的高度关注,基于对广大远程教育工作者首创精神的尊重,党的十七大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远程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战略谋划,形成了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新的战略定位。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新的发展任务时,进一步强调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把发展远程教育确立为教育优先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内容和新的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远程教育的发展问题被第一次写进了党代会的报告,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标志着远程教育的发展进一步纳入了我们党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设计,成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工程的战略新支点,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这表明,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不仅有了更为明确的战略目标,而且有了更为具体的行动纲领,其创新意义集中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确立了“改善民生”的价值定位。在远程教育的实践中,长期存在着关于价值选择或者说价值取向的定位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把远程教育的发展纳入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范畴,这就使远程教育的发展具有了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在初步小康的环境状态下,社会发展问题已集中表现为民生问题,而民生问题又集中表现为人的发展问题,即是说,为所有人的发展提供支持服务,使每个人都具有并不断提高改变生存及发展状况的能力,是改善民生的根本途径,而远程教育正是所有人实现自我发展的平台、阶梯以及支持服务体系,这就赋予了远程教育的发展以鲜明的民生意义和人本价值。

第二,设定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定位。在远程教育的实践中,其目标定位问题虽然有了初步的概括,但仍然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发展远程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战略意义。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形态文化转型以及模式创新的根本性标志,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则是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为全民学习构建平台,为终身学习提供载体,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远程教育正是社会化的学习平台,全民学习的支持体系,终身教育的现实载体,这就赋予了远程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特殊使命,同时指明了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

第三,明确了远程教育的社会属性。远程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其属性显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界定或概括,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远程教育的发展纳入了社会建设体系,确立为社会建设工程,既是改善民生的有效举措,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改善民生、建设学习型社会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这充分揭示了远程教育发展对促进社会和谐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远程教育的社会属性。

以上三个方面说明,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开辟了远程教育认识上的新境界,而且为远程教育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目标的引领,标志着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创新。正如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始终依据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源于我们党社会发展思维与模式创新一样,十七大报告对我国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设计及定位,也是我们党社会发展模式创新的产物。通过远程教育的发展,为每个人的自我发展、终身发展提供支持服务,从而有效地改善民生;通过远程教育的发展,加速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这构成了我国社会发展形态文化转型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模式构建的创新特征。但无论是民生的改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还是社会的和谐,从根本上说都取决于人的发展状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国社会发展形态的文化转型以及发展模式的创新,也就是人本化发展战略及模式的选择。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一时期我们党对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创新,在实践上概括为人本化的服务定位,在认识上概括为人本化的战略思维。

以上分析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们党远程教育发展战略表现为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即:建国初期,服务于工业化的快速启动,我们党对远程教育的最初选择;改革开放时期,服务于现代化的进程,我们党对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新世纪我国社会发展形态文化转型时期,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我们党对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标志着我们党在远程教育发展思维与模式上的继承与创新,尤其是对小平同志基于现代化整体设计而作出的远程教育发展战略决策的深化与发展。

回顾我们党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演进与创新,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我们党对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始终立足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整体设计,始终把远程教育的发展纳入社会发展的战略框架以及模式构建,在我们党的社会发展战略思维中,远程教育并不是狭义的教育概念,也绝不是普通教育的补充形式,而是社会发展的范畴,赋予了重大的社会发展意义,即是说,远程教育既是社会发展的显著标志,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使远程教育不仅体现出鲜明的社会属性,也表现出与社会融合发展的模式特征。

第二,我们党对远程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始终立足于改善民生的人本精神,始终把远程教育的发展确立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党的人本发展战略思维中,远程教育并不是狭义的技术概念,也绝不仅仅是一种新型手段,而是人本发展的范畴,赋予了重大的人文价值,即是说,远程教育既是人本发展的显著标志,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使远程教育不仅体现出鲜明的人本属性,也表现出与人的发展相融合的模式特征。

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我国远程教育发展模式构建与创新的科学依据和目标引领。

标签:;  ;  ;  ;  ;  ;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远程教育发展战略的演变与创新_远程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