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如何变农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场论文,变农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你玩过开心农场吗?用手指点几下鼠标,就能为自己的农场施肥、浇水。如今,科技的力量正让这样的场景成为现实。近两年兴起的植物工厂就是代表。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巨大温室内,各种绿植遍布四周,仿佛置身林中。植物工厂,便在这“密林”深处。 在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程瑞锋博士的引导下,笔者一直走到温室最里面。可能是顶部有植物覆盖的缘故,这里光线较暗。 程瑞锋转动门把手,植物工厂的大门打开了…… 1.收获快且产量高 走进植物工厂,室内布满栽培架,上面种满生菜、小白菜等蔬菜植物。墙上的显示屏正报告着温度、湿度等数据。 项目负责人、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杨其长研究员介绍说,植物工厂是给植物提供合适生长环境的系统设备,分为植物苗工厂和蔬菜工厂两部分。植物工厂是国际上公认的设施农业最高级发展阶段,是一种技术高度密集、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约的全新生产方式。目前,仅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这项技术。 “通俗来讲,植物工厂就是像在工厂里批量化生产产品一样种植农作物。”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介绍,植物工厂的特点是标准化的种植工序、不间断的生长时间、不受限的生长季节。 光照、温度、水分、肥料……在植物工厂里,这一切可以完全交给计算机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的农业物联网,将温度、湿度、PH值、光照等多种传感器设备集成,实时监测环境中物理量参数。 植物工厂以节能植物生长灯和LED为人工光源,采用制冷——加热双向调温控湿、光照——二氧化碳耦联光合与气肥调控、营养液在线检测与控制等13个相互关联的控制子系统,可实时对植物工厂的温度、湿度、光照、气流、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要素进行自动监控,实现智能化管理。 通过对工厂内环境的高精度控制,植物的生长在这里几乎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生长周期加快。现在工厂内种植的生菜、小白菜等,20天左右就能收获,而在普通的大田里,则需要一个月到40天的时间。 除了收获快,空间利用率高也是植物工厂的重要特点。在工厂内看到的都是三层的栽培架,从面积上就相当于同样大小露天耕地的三倍,加上其种植密度大,因此,植物工厂的产量可以达到常规栽培的几十甚至上百倍。 蔬菜种植之外,植物工厂在育苗上也有应用。程瑞锋介绍说,他们在黄瓜和番茄的育苗方面都做了实验。相比蔬菜生产,育苗的周期更短,一般为一周左右。虽然常规栽培的周期也不是很长,但在育苗的整齐和健壮度上不如工厂的产品。“毕竟大田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今天光照也许很好,但明天可能阴天,后天有可能降温,而这些在工厂里都可以得到控制。” 正当笔者在植物工厂里听取专家的介绍时,墙上的管道中突然发出一阵蜂鸣声,打破了小屋原本的安静…… 2.不靠太阳不用土 “这是营养液在循环”,程瑞锋解释道。说着,他把用来固定植株的塑料泡沫板掀起,原来,植物的根系根本不是生长在土壤里,而是完全浸泡在营养液中。 程瑞锋介绍说,土壤的作用是提供营养元素和水分,而营养液除了提供水分,也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及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因此没有必要使用土壤栽培。无土栽培的技术现在已经非常成熟,而且水栽比土栽的生长周期要快很多,这也是使用水栽的重要原因。 墙上显示器上有营养液监控的数据,程瑞锋说那是对营养液温度控制的参数。在寒冷的天气中,系统会对营养液进行加热,如果温度很低,会对植物的根系造成伤害。 植物工厂的小屋没有窗户,外界的光线几乎无法进入,“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俗语人人皆知,但工厂内的植物却不见天日,难道它们生长不靠阳光? “完全不用阳光”。程瑞锋的回答令人吃惊。在每个栽培架上,都装有一块灯板、不同的是左侧是LED(发光二极管)灯,右侧是荧光灯。两种灯光都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只是LED比荧光灯更加节能。 LED灯板以红灯为主,中间按一定距离均匀分布着蓝灯,比例大概为8:1到9:1。杨其长说,太阳光对于植物而言是全波段的,红光、蓝光、紫外线、红外线等都包括,但实验显示,植物吸收的光线波段主要是红光和蓝光,比例超过60%。因此将红光和蓝光按照一定配比制成光源,就能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红外和远红外等成分主要以热量的形式出现,而且耗能严重。去掉那些部分,不会影响植物品质。他们做过实验,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植物,维生素和糖的含量几乎没有变化。 另外,由于植物工厂内环境可控性强,栽培环境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以得到大幅增加,使植物的光合效率提高,植物生物量的形成和营养物质的积累,都是常规栽培的几倍。 3.产品花样多 植物工厂的生产技术率先在日本、以色列、丹麦等土地资源紧张的国家成型,其运作模式已经成熟。近几年,我国才逐渐建设植物工厂,并不断推进本土化技术。不过,我国植物工厂发展目前还有3大难题:一是投入成本高,二是运营成本高,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以浙江大学在浙江省长兴县建立的植物工厂为例,800平方米的实验空间,前期投入高达上千万元,项目运行后每月仅使用电灯及空调所产生的电费开支也有二三十万元。 不过,植物工厂里的产品种类全、产量高,一旦走上正轨,其回报必然不会低。据北京市平谷区农众物联植物工厂的姚旭介绍,该植物工厂目前生产的作物包括食用菌类、绿叶类、茄果类、药材类和花卉类5大品种,满负荷运转下,预计年产蔬菜瓜果约700万公斤。 也有人认为,工厂里的蔬菜口感不如自然生长的蔬菜。对此,王海波表示,在植物工厂里培植的作物营养全都依靠外来的添加物,并且生长时间短,因此可能在口感方面与自然生长的作物有所不同,但在营养价值上没有差别。同时,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调整营养液的成分和比例,对产品的口感进行调整和改良。 可千万别小瞧植物工厂,认为它们的产品只有农作物。实际上,植物工厂的“产品”还包括向企业、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建设生产设施,打造企业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将信息技术向农业生产推广等等。 4.技术成本需降低 高昂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植物工厂的推广。一个一般规模的植物工厂,建成需要十几万元的投入,后期的运行和维护也是一笔花销,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是下一步所要面对的问题。 杨其长说,在降低建设成本方面,他们将主要致力于新材料的研发,制作出成本低、隔热保温性能好、便于安装的新材料。而在运营方面,除了尽可能减少动力方面的消耗外,新能源的利用也是重要的手段。如果能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虽然会增加前期投入,但运营费用也会大大降低。 那么,植物工厂这种生产方式,将来是否有可能成为人类粮食和蔬菜供应的主要手段?杨其长表示,植物工厂将来肯定会走向普及,但由于其需要一定的投入,因此全部使用它来供应粮食蔬菜并不现实,但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比如极地或太空中,它作为主要供应方式还是有可能的。 当走到环发所的办公楼下时,程瑞锋指着楼顶的一栋板房说,看,那是我们刚刚新建的植物工厂。新建工广的位置和他们的设想很一致:高楼大厦的顶端或地下室。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紧张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而植物工厂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土地和空间的利用效率。随着技术的发展普及,也许不远的将来,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就会成为各种植物生长的温床。 联系电话:0991-3662907如何把农场变成农场_植物论文
如何把农场变成农场_植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