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技术采用行为研究综述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企业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技术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08(2005)03-0052-07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贸易、 生活和学习方式,为世人所瞠目。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信息技术中的无穷商机,纷纷 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是,企业花费巨 资引入信息技术后,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到底是什么阻止了企业信息化的变革?

一些学者和经理将其归结为以下原因:技术状况、培训效果、管理风险、主管态度、 环境变化等。但事实并不这么简单,在一定程度上,信息化意味着工作方式的创新或者 业务流程的重组,因此变革受到的阻力首当其冲的是内部人员,其心态、惰性、安全感 等意识会使员工惧怕挑战而直接导致信息化的失败。作为信息技术的最终使用者,员工 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直接决定了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

因此,关于信息技术采纳和使用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信息技术本身,而忽略技术与组 织、技术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Davis从行为科学理论角度解释信息技术的采用, 并提出技术采纳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使信息科技采纳和使用行 为理论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今,以TAM为基础的相关研究已经在西方国家得 到广泛应用,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较好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理解TAM在企业 信息技术实施中的应用机制及其未来发展前景,本文对其理论建立、模型发展和实证研 究作了详细的叙述和讨论。

1 企业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理论的进展

截至2003年12月,我们对SSCI收录的杂志中有关TAM的文章进行了统计,共计151篇, 其中国外143篇,台湾地区5篇,香港地区3篇,大陆地区0篇。在这些文献中,发表在《 MIS Quarterly》,《Decision Sciences》,《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Decision Support Systems》这七本知名学术期刊 上的占41%(见图1)。仅2003年,国外发表的关于TAM的文章就有30篇之多,伴随新成果 的不断涌现,TAM目前在国际上仍然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热门的研究课题。

图1 TAM文章发表的时间趋势及分布图

Fig.1 The trend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published TAM papers

为方便理解和研究,我们将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基础阶段:研究影响企业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的主要因素。从20世纪80年代起,信息 技术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人们开始对企业采用 信息技术系统实施过程和结果有了很好的了解,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衡量与分析采纳 信息技术的企业的满意度,早期的研究多集中在找出能使客户满意度最大化的因素,以 便信息系统较好地融入企业。Bailey和Pearson提出影响客户满意度的39种因素,并在 此基础上做了修正和提炼[1]。Cheney等做了进一步工作,将影响因素归纳为三类:不 可控变量,部分可控变量和完全可控变量[2]。

在这一阶段,对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多从软件开发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现象的 解释和归纳,剖析影响企业信息技术采纳和使用效果的内在原因。初期研究为理论形成 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没有对各因素的层次和相互关系进行阐述,也缺乏先进的技术和工 具辅助,因此,还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方法和理论。

(2)提高阶段:以行为科学为基础,研究企业信息技术采纳的行为逻辑。随着对影响因 素探讨的深入,许多研究认为意向模式比态度、信念和感觉更接近人类的行为。

Fishbein和Ajzen提出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从社会心理学 角度来衡量自发性的行为意图,认为人对特定行为的态度由社会群体和个人因素引起的 认知差异所决定,态度会影响人的实际意图,从而决定人是否采取实际行为[3]。其中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 Planned Behavior,TPB)认为个体对行为的态度、主观性规 范及行为控制认知是直接影响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4]。Ajzen和Fishbein认为人的行为 有时受社会环境压力的影响会大于个人的态度,同事、上司、顾客、供应商直接和间接 的对信息技术的态度都会影响个人接受信息系统的态度。

这一阶段,行为科学的引入导致研究体系的整体变革。以数理科学为背景的企业满意 度研究转向以行为科学为背景的员工认知意向研究,这是两种决然不同的方法论。至此 ,企业在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中,也逐步确立了行为科学在企业信息技术采 纳与实施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框架性的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理论体系开始形成。

(3)发展阶段:依托理性行为理论,进行系统建模。上述因素必须被整合起来,才能更 方便地研究信息技术的采用和使用的行为。Davis以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探讨认知、 情感因子与科技使用的关系,发展技术采纳模型架构。该理论舍弃理性行为理论的社会 群体因素,在个人认知中导入有用认知(Perceived Usefulness,PU)和易用认知(

Perceived Ease of Use,PEOU)两个信念,分别衡量科技对工作表现的效用程度和认识 科技的容易程度[5-7]。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会影响使用科技的态度,进而影响行为, 另外,易用认知同时也会影响有用认知。TAM提供了外部因素影响内部因素的途径,并 描述了易用认知、有用认知、态度和行为意图之间的内在逻辑结构。此后经过不断完善 ,技术采纳模型引入了更多的内部和外部变量,形成了更加系统的模型体系。

在这一阶段,企业信息化研究领域里开始出现大量的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理论与应用的 研究文献,开始从以构造系统模型为重点的理论研究向确定模型参数为重点的实践应用 转变,涌现了众多基于认知行为的技术采纳模型,并成为研究企业的信息技术采纳程度 和使用绩效评估、改进信息技术实施方案等有效途径之一。

2 技术采纳模型的建立和发展

(1)技术采纳模型的建立。Davis通过研究发现在解释信息系统的采用和使用过程中, 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他把易用认知定义为“使用者认为该 技术容易使用的程度”;有用认知定义为“使用者认为使用此技术对于完成工作的表现 及未来的助益”。Davis在理性行为理论基础上,认为外部变量、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 与科技的实际使用有着密切关系,并建立了TAM[5](见图1)。

图2 技术采纳模型(Davis,1986)

Fig.2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简化了理性行为理论,提出影响技术采纳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之间的逻辑结构,构建 了一种能有效解释信息技术采纳行为的行为模式。在实证研究中,TAM在解释能力或理 论简洁程度上皆获得相当程度的肯定。然而,由于TAM更多的基于个人心理和行为,缺 乏对组织任务的关注,造成了对信息技术的有用认知与该信息技术对特定任务的有用认 知之间的混淆[8]。

(2)技术采纳模型的扩展。很多研究者并不是单纯的验证TAM,而是把TAM和一些相关理 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在TAM的基础上,Mahieson进一步引入了计划行为理论[9];而

Taylor和Todd添加了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10];Lucas和Spitler为了加强TAM在社 会实践中的适用程度,将社会规范和系统质量认知与之结合[11]。2000年,Davis和

Venkatesh把社会和组织因素引入模型,诸如主观规范、印象、产出质量、工作相关性 等,从而提出了扩展的技术采纳模型(TAM2)(见图2)[12]。此后,Venkates和Morris又 将性别因素和经验因素加入到TAM2中[13]。

图3 扩展的技术采纳模型(TAM2)

Fig.3 Extend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3)技术采纳模型的整合。信息技术从本质上讲是使用者用来完成组织任务的一种工具 ,如果不考虑工作任务则会导致模型对信息技术采用的解释模糊不清。任务技术匹配模 型(Tasktechnology Fit Model,TTF)被用于解释信息技术对工作任务的支持能力,通过 描述认知心理和认知行为来揭示信息技术如何作用于个人的任务绩效,反映了信息技术 和任务需求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通过对TAM和TTF两个模型的整合,极大提高了TAM的 解释和预测能力。

图4 整合的技术采纳模型

Fig.4 Integrat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3 技术采纳模型的实证研究

从Davis开始,国外学者就不断应用各种工具对信息技术采纳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其中 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针对不同研究对象的技术采纳模型检验。TAM的研究对象包括了众多信息技术的采 用和使用状况,按照软件范畴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类。①办公室自动化工具:电子邮件、 语音邮件、文本编辑,传播表单、图象显示等。②各类网站:教育网站、远程医疗、搜 索引擎、电子公告系统等。③网上商店:B2B,B2C,电子超市、虚拟商店等。④商业应 用工具:谈判系统、CRM、管理信息系统、大型ERP、产品控制工具等。⑤其他。调查对 象也从当年以学生为主,扩大到工人、销售员、电脑专家、商业经纪人和企业经理等。 我国台湾的苏宏松曾应用TAM探讨了不同购买涉入下消费者对电子商店的使用意图,张 心馨和林松江则运用TAM探讨了咨询品质对金融业者引进与实际运作CRM系统时所产生的 影响[14]。

表1 TAM研究对象的分类

Tab.1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TAM research objects

办公自动化各类网络网上商店商业软件 其他

(9)

(12)(10)(7)(8)

个人电脑 教育网站B2C 谈判支持系统手机缴费

微软Office远程医疗电子超市经理支持系统TAM综述

电子邮件 BBS 网让商店职业保险系统

搜索引擎CRM

括号内为文章数量

(2)技术采纳模型影响因素的内部相关性检验。作为经验科学,任何研究文献都注重

TAM中各因素的内部相关性,并且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衡量。Davis检验了信息科技采用 前后不同阶段,有用认知与易用认知、有用认知与态度、易用认知与态度、有用认知与 行为意图、易用认知与行为意图、行为意图与实际使用之间都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进一 步,Davis又检验了有用认知和实际使用、易用认知和实际使用也存在相关性;而

Subramanian则认为对语音邮件和客户拨号而言,有用认知和实际使用、易用认知和行 为意图之间不存在相关性[15];Szajna则认为信息技术采用决策执行前和执行后,有用 认知和实际使用、易用认知和实际使用之间都不存在相关性[16];Karahanna则检验了 针对潜在的技术采用者和实际使用者,有用认知与态度、易用认知与态度、态度与使用 意向之间也存在相关性[17]。

(3)影响技术采纳模型的外部因素研究。TAM描述了外部变量影响组织和个人技术采用 与使用行为的途径,并且假定外部变量直接影响易用认知和有用认知,因此有些学者对 其主要的外部变量进行了研究。Jackson研究了环境变革、固有演变、优先使用和变革 争论对内部因素的影响;Igbaria研究了内部计算机支持、内部计算机培训、管理支持 、外部计算机支持对内部因素的影响[18];Agarwal和Prasad研究了技术规范、工作期 限、教育水平、早期相似经验、和参与培训对内部因素的影响”[19]。

(4)技术采纳模型的跨文化研究。尽管众多的研究表明TAM在北美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并且已经广泛使用,但是经济全球化已经将这种工具的应用推向其他地域。Straub、

Keil和Brenner对TAM在美国、瑞典和日本进行了跨文化研究,通过对三个航线雇员其电 子邮件的采用和使用状况的调查,证实了TAM在美国、瑞典是适用的,但在日本却不适 用[20]。

4 技术采纳模型研究建议与展望

在国外文献中,学者对TAM的研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是,这些研究也存在着明显 的不足之处。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运用技术采纳模型研究不同信息技术的采纳行为。国外对TAM的研究大多将对象集 中在办公自动化软件,如Windows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以及万维网等[2], 而对于ERP、CRM和B2B电子商务等企业信息系统研究较少,而这些信息技术的采纳恰恰 是我国现在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用TAM研究不同企业信息技术的采纳行为不 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有意义的。

(2)根据企业信息系统实施的阶段,探讨企业信息技术采用前后的差异。国外学者的研 究多停留在对TAM模型的改进和验证上,而在验证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时没有考虑信息 技术实施的不同阶段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模型中各因素的权重来影响信息技术的采 纳行为。根据Kwon和Zmud(1987)的信息技术实施六阶段模型,完整地实施一个信息系统 应包括起始、采用、适应、接受、使用和融合六个阶段。而使用者在不同阶段的信念、 态度和意向等也不会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我们的研究可以集中探讨影响信息技术采用 的各行为因素在不同阶段存在的差异。

(3)不同文化背景下企业信息技术采用模式研究。中国和欧美在文化背景、技术水平、 管理经验等众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势必会影响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因此,将TAM直接从欧美移植到中国必然存在一个适用性的问题,但有关TAM在中国的 跨文化研究,以及在中国的适用性的探讨还比较少见。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结合中国和 西方国家在社会和文化背景上存在的差异对TAM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

技术采纳模型以行为科学为基础,将影响企业信息技术采纳与使用的因素进行了系统 整合,必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理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现今分散的、片面的研究状 况发生根本变革。TAM不仅为信息技术采纳和使用的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而且在中国 的跨文化研究和本土化移植,也将有助于提高企业采纳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广度、深度和 效益。

收稿日期:2004-03-12

修改日期:2004-07-16

标签:;  

企业信息技术采用行为研究综述_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