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木工程施工具有流动性、固定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施工技术是施工中所必须运用的,对工程建设和工程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工艺的总称。随着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和进步,施工技术取得了创新与发展,并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运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安全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土木工程管理研究非常必要,对促进其健康发展也非常有意义。
1 土木工程及其施工技术的概述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土木工程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影响,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土木工程。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钢筋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以及新型的预应力技术等方面,这些技术的运用对于土木工程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 几种主要的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2.1 钢筋的施工技术分析
2.1.1 对钢筋的型号及建材原料进行控制
在进行钢筋施工前期,施工管理从业人员需要依据设计标准对钢筋的型号及建材原料的购买标准进行确认。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及丰富的施工经验。施工企业在选取管理人员期间应严格控制审核标准。对于建筑项目施工来讲,管理人员是其领导者与决策者,对施工质量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在对施工管理从业人员进行审核期间,企业需做到全方面的审查,应用多元化的方法检验施工管理从业人员多方面的能力。管理人员在钢筋施工前期,不仅需要对钢筋的型号及建材原料的购买标准进行审查,对建材原料的加工流程进行监管,同时还需要监督相关操作人员严格遵照施工流程进行工作, 防止出现由于加工不正确而造成钢筋型号不标准的问题,对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威胁,为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为人们的生命健康埋下安全隐患。
2.1.2 对钢筋的绑扎操作进行控制
混凝土,其需要留一定的保护层厚度,主要操作为:遵照施工设计图纸的标准留存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要确保留存合理,可以利用保护层垫块的方法进行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垫块需要应用较该混凝土等级高一些的混凝土进行制作。 在进行钢筋绑扎时,需要确保扎丝朝向内侧,不允许其在保护层中出现。 依据施工设计图,在模板上将钢筋的范围、高程及预埋件的位置进行标注,钢筋的交叉位置利用扎丝固定。在施工期间,防止出现踢、压、踩踏情况,预防其出现变形。对较容易变形的钢筋讲,可以加设支架的方法确保钢筋不发生偏移问题。
2.2 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施工是地基基础施工的最主要方法,在设计时分为两类极限状态设计,分别是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承载性划分,基桩有两种类型,即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摩擦型桩又分为摩擦型桩和端承摩擦桩,端承桩又分为端承桩和摩擦端承桩。摩擦桩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是由桩侧摩阻承受,端阻力可以忽略;端承摩擦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则是由桩侧阻力承受主要部分。端承桩在极限状态下,桩顶竖向荷载由桩端阻力承受,桩侧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摩擦端承桩则是由桩端阻力承受大部分的竖向荷载。按照成桩方法分类,还有非挤土桩、挤土桩和部分挤土桩三种,制作基桩的材料也不是单一的,主要分为木桩、混凝土桩、钢桩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材料桩的施工方案和适宜的基础亦有所不同。
2.3 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选用插入式高频振动棒或者平板振动器进行捣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浇筑时,需从一端进行,利用“赶浆法”逐步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浇筑到达板位置时,要与板硅一起浇筑。部分区域需进行基础浇筑时,浇筑前需对进行凿毛处理,再用水清理干净,再进行放样、标高,捆扎钢筋。钢筋捆扎结束后,便可以进行浇筑,浇筑时,需反复检查预留螺栓和孔洞位置,以免出现偏差和埋坡现象。分层浇筑时,浇筑厚度不得大于55cm,浇筑完成一层后,立即进行捣振,捣振结束后在进行第二层浇筑。浇筑结束后,对表面进行平整和修光。然后选用专业工布进行包裹,并进行浇水养护工作,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为15d。
2.4 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革新,是近年来的热点。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3 提高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技术控制
全方位的技术控制系统能够改善目前施工技术的技术单一的问题,能够满足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需要的多项施工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完善。土木工程借助这些完整的技术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对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气候、资源,性能材料等因素进行预测和检测,并且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处理,实现一定的设计目标。计算机系统可以较为完善地模拟整个施工过程,较为准确地分析和调整预测值和测试值之间的关系和误差,最终达到最初设计要求。技术控制系统能够对影响施工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控管理,这项工作通过测试和现场分析的手段进行。土木工程的施工阶段需要建立相应的现场监督管理体系,结合现场技术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
3.2 加强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外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等,因此,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加强管理,对会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仔细检测,避免施工工期受到影响,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尤其是针对土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采取相应管理措施,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监控,以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施工顺利安全进行。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确保施工质量,企业要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和运用,采用最有效、最快的方法解决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等,以促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创新,推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3.3 加强监控,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效应
企业必须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监控,根据相关单位的监控情况,制定合适的质量控制负责人,以制定完善、高效、系统的质量监控机制。针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制定相应的制定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方案、质量控制规划等,使土木工程施工各阶段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从而不断提高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效应。例如:运用多媒体等技术,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和产生的后果进行详细分析,列出可采取的相关解决措施,最终制定最有效的质量控制策略,以保证土木工程的施工安全和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进程的逐步深入,在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及时找寻施工期间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进,从而提高企业的施工竞争能力,推动我国建筑领域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卢进起,常德志,曲锋军.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门窗,2013(03):271.
[2]吴潇杭,钱杭伟.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222-223.
[3]李光耀.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 科技创业家,2012,23:51.
论文作者:郑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土木工程论文; 土木论文; 钢筋论文; 预应力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摩擦论文; 混凝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