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童康复科 河南郑州 450052
【摘 要】目的:探析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护理要点。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116例脑瘫患儿。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增加的家庭康复护理。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在认知、语言、社交、大运动、精细运动的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小儿脑瘫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脑瘫;家庭康复护理
小儿脑瘫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脑组织发生实质性损害进而引起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瘫痪。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主要是进行康复护理治疗,但患者康复治疗所需时间较长,患者无法长期住院进行康复治疗,因此家庭康复护理治疗是现今主要是治疗方案[1]。本研究对106例在我院确诊的脑瘫患儿进行分析,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的效果,并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116例脑瘫患儿为对象。研究对象都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与分型标准。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58例,包括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年龄(2.05±1.30)岁;其中患者疾病类型:1例为混合型、2例为强直型、3 例为肌张力低下型、3 例为震颤型、13例为手足徐动型、15 例共济失调型、21 例痉挛型;疾病分度:轻度有26例,中度有21例,重度有11例。实验组患者58例,包括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年龄(1.98±1.42)岁;患者疾病类型:2例为混合型、1例为强直型、4例为肌张力低下型、3 例为震颤型、12例为手足徐动型、13例共济失调型、23 例痉挛型;疾病分度:轻度有25例,中度有22例,重度有11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其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疾病分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住院期间,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护理,出院后,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增加的家庭康复护理。
1.2.1家庭康复护理
1.2.1 心理护理:患儿年龄较小,容易烦躁、受惊,指导家长给予患儿安抚性动作,时刻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多与患儿互动、对话,适当给予表扬,增强患儿表达需求的积极性,使患儿处于良好的生活状态,配合康复护理质量。向患儿家属讲解小儿脑性瘫痪的相关知识及治疗的过程,使患儿家属了解坚持长期家庭康复护理的必要性,增强患儿及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饮食护理 坚持母乳喂养,增强患儿抵抗力,促进患儿大脑生长发育。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辅食,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低脂的饮食,保证患儿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轻度脑性瘫痪的患儿,指导患儿进食技巧,可借助相应的进餐工具。进食时,让患儿头部处于正中位置,保持坐位或半坐位进行喂食,从正面喂入食物。每日适当按摩或叩击患儿口腔周围皮肤,刺激口腔周围神经,增强患儿口腔闭合的能力。
1.2.3抱姿护理:在日常生活中,要让患儿的头、躯干接近或处于正常地方,双手不可受压,防止患儿出现异常姿式,痉挛型患儿一般采用骑跨式抱姿,肌张力低下型和徐动型的患儿,一般采用抱球式。不要让患儿面部朝家长的胸前侧,遮挡视线,使其无法观察周围环境,注意调整患儿姿势。
1.2.4睡姿护理:长期仰卧不利于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应协助并监督患儿采用侧卧位睡姿,从改善痉挛的肌肉张力,对维持动作对称也有利。使患儿双上肢维持正中位伸张,在患儿双腿间给予软垫,防止因双下肢过紧导致内敛。徐动型患儿由于睡觉时容易受惊,应协助其保持双下肢屈曲状侧卧睡姿,最好家长能陪伴在身边,护住患儿,给予其安全感。
1.2.5 其他护理 对于翻身障碍脑痪患儿,加强训练患儿对称性控制能力和头部控制能力,加强患儿翻身、爬行、站立、行走训练,加强患儿上肢伸屈、旋转训练,保持手腕灵活性及肩关节的稳定性,指导并协助患者穿脱衣,养成患者独立更衣、梳洗、刷牙的能力。
1.3 疗效判定 采用CESEⅡ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的发育商即认知、语言、社交、大运动、精细运动等能力进行评估。临床疗效判定,有效:运动功能较前明显改善,智力水平有所提高,语言功能较前明显进步,大运动、精细动作趋于正常,无效:家庭康复护理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2]。
1.4 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输入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数资料用率(%)来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儿的发育商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发育商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发育商并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在认知、语言、社交、大运动、精细运动的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为小儿脑瘫,是指小儿的脑组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脑实质受到损害而引起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最终导致瘫痪,主要发生在出生前或出生后1个月内,患者常伴有癫痫、姿势异常、智力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视觉及听觉障碍等,导致儿童残疾,严重的危害着小儿的身体健康,也给社会和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家庭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抱姿、睡姿指导,加强患儿翻身、爬行、站立、行走功能训练等,可显著提高患儿认知、语言、社交、大运动、精细运动的能力,显著提高患儿临床疗效,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促进患儿早康复[3]。
参考文献:
[1] 周洪涛,覃蓉,王跑球.康复辅具家庭康复训练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4,(3):147~149.
[2] 陈艳平.家庭康复护理对小儿脑瘫的康复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3):15~17.
[3]师红玲,张贺平.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6):224.
论文作者:常艳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家庭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脑瘫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