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仍不同程度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包讲、学生包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兴趣;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9-132-01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引发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除了用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外,还应该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穿着无不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教师必须做到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展现给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优秀素质,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敏锐的数学智慧与学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日常教学把对知识的渴求,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人类道德的崇尚以及对美由衷的赞叹。这些丰富的情感融入言传身教之中,才会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二、以导入设问,讨论活动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需求。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可巧设悬念导入:让学生出题考老师:5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20个7相加呢?------看到老师回答得又迅速又正确,学生非常惊讶。教师因势利导:“像这样的加法只要用乘法计算就非常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样做学生悬念顿生,兴味盎然,随即产生学习新课的欲望。
课堂上的讨论,是思维的最好媒介,它可以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可以表现自我,交换思考所得,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例如学习“圆面积的计算”后,让学生想办法计算校园老榕树树干的横截面积。有的学生说:“要砍倒大树才能测量半径,知道了半径才能根据圆面积公式S=πr2求出横截面积。”另一些学生则提出反对意见:“砍树不是好办法,应该在不砍树的前提下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就此展开讨论并得出结果:先测量出树干的周长,变换圆周长公式C=2πr便可求出树干的半径,再应用圆面积公式就可求出树干的横截面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优化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着眼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抓住教材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富有变化且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如转换教师角色,让学生来当老师是一种好方法,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时,边板书边提问:“你们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学生:“是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师:“对,怎么加法,我们以前学过没有?”教师巡视,见学生睁着迷惑的双眼。生:“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师:“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同学们那么聪明,联系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想个办法,看谁想得最快,就让谁来当老师。”学生在悄悄地笑,积极动脑相继举手。师再问:“有的同学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我们请他们来当老师,大家要仔细听,看他们的方法能不能解决问题,有没有道理。”生甲:“因为分母不同,分数的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我想:要先通分,把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成相同的。”生乙:“对!那就变成刚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了。”听完发言,许多学生就动手计算。师生一起研究,学生当小老师既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创造精神。
四、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有些学生往往感到某一方面很吃力,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教师不能单纯以“批评”论事,对学生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绝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以免刺伤学生的自尊心,形成敌对意识,产生逆反心理,加深厌学情绪。而应以“鼓励”为主,寻根问底,找出病源,对症下药。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其实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吃力、乏味的主要原因则在于学习碰到困难时,得不到帮助和鼓励,从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对于这一类学生,尤其应该在思想上给予鼓励。他们一有进步,教师应及时表扬。要知道,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一个手势、乃至一个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赞许和表彰都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加以正确引导和耐心的辅导,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心情,从而强化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结束语
总之,要想让学生学有兴趣,教师的教学就要有活力和乐趣,多一点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优化,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参考文献
[1]蔡广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01).
[2]吴新华.以“三个必须”为突破口 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07).
[3]翁国琴.在游戏中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07(24).
论文作者:吴锦贤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分母论文; 兴趣论文; 数学论文; 求出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