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都有自己的“金手指”--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提问_语文学习论文

让学生都有自己的“金手指”--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提问_语文学习论文

让学生都有自己的“金手指”——浅谈如何指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质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己的论文,都有论文,浅谈论文,金手指论文,语文学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位外国教师到北京市某学校上课,一节课快结束时,老师问:“上了这节课,没问题的举手。”教室里无一人举手,老师又问:“还有哪些同学有问题请举手。”教室里仍然无人举手。外国专家感到不可思议,这在外国是极少见的!看后,我心里产生了极大的震动,我们的学生不自信和胆小或曰谦虚、谨慎是有历史背景的。现在,我们学生在发现问题方面仍反应迟钝,不能大胆质疑的个性仍然没有多大改观,严重影响了创新教育。因此,当今课堂教学与课堂学习方式的改革重点应放在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这一层面,而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已成为课堂学习方式改革的瓶颈。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感受到,教师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因而学生不能提问,不肯提问,不敢提问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是课堂上教师只能满堂问,自问自答。这就导致学生不想问,不会发问,这样便形成恶性循环。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质疑与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能主动质疑探究,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应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学习内容、当时的课堂氛围予以考虑,循循善诱,指望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

(一)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处理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发问的空间。

我从教近二十年,看到很多教师眼里只有知识点,在教学中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每节课教学内容不加选择从字形拼音、内容结构、文体特点、写法特点、中心主旨,甚至作者作品一一讲清,整节课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也没有空间思考。巧妙的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就像绘画中的“留白”一样,让学生有想象,探究的空间,学生思维就容易被激活。比如我在教学《孔乙己》时,让学生讨论:“这篇小说是喜剧还是悲剧?”并围绕这一议题发问探究。同学们发现的问题切中要害:“从文章中热闹、哄笑的氛围看应该是喜剧,从孔乙己悲惨的命运看应该是悲剧,鲁迅先生这样写到底有何用意?”当同学们争论不休时教师的讲解也就水到渠成:“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的主题含义更深,社会的腐朽,民众的麻木更让人悲哀。”同学们一下子豁然开朗,也尝试到了探究的乐趣。

(二)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让学生有主动质疑和探究的时间。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表现出对学生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学生发现的问题不是教师设计中的重难点问题,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自问自答,包办代替,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发问探究。殊不知,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低效。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才是不明智之举,因为容器永远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只有把发现问题,善于探索的“金手指”交给学生,学生才能“点石成金”。

二、在语文教学中摸索寻找让学生质疑和探究的规律、方法。

(一)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牢牢抓住发问的方向、内容。

学生学习的知识形成体系后,才能心中有底,知道某一方面的知识内容应该掌握什么,掌握哪些。这样,学习时才有问可发。比如我在教学记叙文单元时,以记叙的人称、顺序、线索;记叙的内容、中心;情感、文章的语言特色为载体,对写作方法,表达方式等方面作系统的讲解。学生在对记叙文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方法也掌握较好。因此,就不觉得难了。在教学《背影》一文时,学生用此法进行主动质疑,提出的问题有“课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用‘背影’为题有何作用?”“文章语言朴实却为什么这么感人?”可以说,学生的发问迅速准确地切入了课文的重难点。

(二)交给学生思辨的方法,使学生的发问、探究有一定的深度。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发问往往停留在表面。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思辨,将提出的问题引向深处,几年来,我总结了如下的一些方法

1、关注矛盾质疑法。让学生在读文章时着重关注文中与常情常理的不同与矛盾之处,进而提问。在教学《社戏》时,学生应用了这种方法,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比如:“那样简陋的条件,‘我’却认为那时的豆子是一生最好吃的豆子,为什么?”“既然戏不好看,为什么小伙伴不及时回家?”“文章以《社戏》为题,为什么很多内容没有写社戏,是不是选材不当?”“作者写少年时代生活的美好,是不是时代在倒退?”

2、捕捉句式探究法。在很多文章中,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在语言形式上采用了特殊的表达方式,或使用含意深刻的句子,或使用让人印象深刻的修辞,或使用特殊的标点符号,或用独字句、独句段、被动句等特殊的句式。让学生把这样的地方找出来并设计提问,久而久之,学生善于思辨,善于发问。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学生用此方法提出的问题有:“奥楚蔑洛夫的话语中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的省略号?”“在短时间内,天气的变化真的那么快吗?”“‘变色龙’为题是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创设情景激趣法。优秀的教师往往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发问的兴趣,并关注发问的内容。在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发问,学生兴趣倍增。比如在教学《“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爆炸》一文时,我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是记者,一组是美航天局官员,一组是美民众。那么作为记者,你会对美国宇航员、美国民众分别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回答呢?这一设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活跃,很快捕捉到文中重要信息。在教学《三峡》时,我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导游,一部分学生扮演游客,并让学生间相互提问,答问,教学效果也相当好。

4、抓住关键发问法。对教材的处理要做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简洁明了,于关键之处发问。抓住文题、文眼、关键段、句、词的发问,能使教学达到理想效果。在教学《白杨礼赞》时,学生应用此法提出的问题有:“‘礼赞’是何含义,这有何作用?”“作者为什么选择白杨树来象征北方军民?”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把握以上要点发问,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在课堂教学中保护学生发问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发问探究的兴趣。

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理是客观具备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并保护好学生主动质疑的热情,为学生发问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此我在教学中常常开展以下活动来培养学生发问探究的兴趣。

(一)教师示范,师生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化平铺直叙的讲解为问题式讨论,于平淡处设疑,示范发问探究的过程,总结发问探究的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运用。我在教学《短文两篇》(《论基本属实》《“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时,重点示范学习第一篇,学生按此方法学习第二篇,主动质疑探究的效果很好。

(二)生生互动,互探互研。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时,我让学生讲述他发现这一问题的依据、方法、当时的心理,让其他学生分享发问探究的喜悦,也学习发问探究的方法。这样不仅课堂气氛和谐,而且学生也感到发问探究并不难,消除了紧张害怕的心理。

(三)评比激励,形成氛围。

为了激发学生发问探究的兴趣,我还开展了一系列的评比活动。如在课堂活动中评出谁提出的问题多,问题好。有时上课让学生上台执教,互问互答,评出问与答最精彩的学生等等。这些都大大激励了同学发问的兴趣。

总之,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质疑、探究的意义重大,途径也很多。教师如果能与学生换位思考,把握学生思维方式的特点,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需求,那么在如何引导学生发问探究的方法上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最终能让我们的学生会问,会思,会答、会学。

标签:;  ;  

让学生都有自己的“金手指”--浅谈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提问_语文学习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