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建筑领域飞速发展,为建设项目设计领域的升级变革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各个设计领域单位都应该抓住这个绝好的机会,及时采取建筑项目设计领域升级变革所需的手段,以满足建筑领域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建筑设计;现代化;发展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领域飞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设计、施工、使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师们对绿色、节能、环境保护、健康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本文主要讨论建筑设计的现代化发展等。
1建筑设计与城市之间的联系
建筑构成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城市,没有建筑的构成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城市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建筑。因此,建筑是城市最基本的构成部分,而城市也赋予了建筑新的含义。城市与建筑之间互相依赖,而不同的建筑设计将对城市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能够结合实际内容,对城市发展做出整体规划,那么所展示出来的建筑设计不仅会契合整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城市整体规划的进步,即对城市产生积极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同时,消极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当下各种城市灾害频发,不仅交通形成了堵塞的局面,整个城市的环境也被人为地改变,所以这些消极影响就要求相关的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时将所有的可能后果考虑进去,在设计建筑本身的同时考虑对城市的影响,提升建筑设计的质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城市与建筑设计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层数不穷,所以建筑设计师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当运用新颖的方式,参考更多的现代元素,以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为目标,使设计出来的建筑更好地符合人类美学发展,给人们提供一个干净有秩序的环境,为人们的生活增光添彩。
2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理念
2.1现代建筑绿色设计理念
2.1.1建筑空间中的绿色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建筑逐渐增多,城市中的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所以建筑的选址与平面布置就成了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社会的发展要求绿色、安全、可持续,因此,建筑设计就需要在有限的土地空间内创造出更大、更优的使用空间来提升土地利用率,多层次、嵌套式的建筑设计应运而生,空中花园、屋面庭院等立体绿化在实现不占用城市稀缺建设用地的前提下丰富了建筑立体空间,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地下空间也因为其恒温、抗震、隐蔽、隔声而得到了更大的合理使用,解决城市交通停车的同时增加地下共享空间设计。
2.1.2建筑材料中的绿色设计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重在强调建筑的使用强度,并且会尽量压低材料成本,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传统建筑材料与工艺不能满足现代化的建筑施工、使用要求,相关的技术设备没有与时俱进,最终导致建筑无法顺利进行,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师在建筑设计选材时首先要考虑使用健康、环保、安全及质量优良的材料,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功能和档次,因地制宜、就近取材,优化体型系数、平面设计、外围护结构等建筑本身节能性能的同时充分结合各配套专业设计,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使建筑高舒适度、降低能耗标准。
2.2现代建筑设计与特色文化的结合
2.2.1 遵循地理自然法则
人类的发展史极其漫长,从原始的洞穴棚居到现代的摩天大楼,城市建设从最初对于自然要素和生物气候条件的敏感回应演化成了对环境大刀阔斧的改造尝试,最终大自然慢慢地失去了原始的面貌,一旦这种改变超越大自然的可承受能力范围,人类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城市规划与建设设计仅仅是人为设定的一种秩序,不应被无限放大成为一成不变的教条,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一城一策,城市布局、结构、肌理仍需遵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发展城市的同时为自然留出空间和余地,从“自然中的城市”逐步发展成“城市中的自然”是历史的必然,“因天时、就地利”的规划思想仍应贯穿始终,现代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更应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充分地保护和尊重自然环境。
2.2.2保护地域性文化
不同地区自然形态、生产方式、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的不同导致了各地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多元的外在体现。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类所创造出来的物质精神文明也越来越多,各种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在这种前提之下,建筑的设计也逐渐的放开视野,向着多元化的文化要求发展,不仅保持了我国的民俗本土文化要素,还大力地吸收了很多跟国外的优秀文化特点,最终让建筑设计作品兼具传承性和时代性,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多元素的组合难免会出现文化交流碰撞,所以为了减少这些可能会出现的矛盾,建筑师在设计时应该立足民族特色、秉持传承传统文化并适当融合创新思想与外来文化。
2.3合理的建筑空间布局
对于现代建筑来说,合理的布局是设计的基础,不同地域、不同功能建筑布局均不同,唯有布局合理,才能确保整个建筑拥有更高的舒适和安全性。建筑布局不仅需要考虑交通、环境、地质等多重因素,还要在此基础上,充分保障建筑群体的科学和合理,这样才能建造出优秀的建筑群体。合理的建筑布局应当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点线面结合,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建筑空间。
结束语
在我国建筑产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也显著提高;新时代的人对建筑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必须从源头把控,严格控制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合理利用绿色设计手段尊重特色文化,合理优化土地资源,使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经历现代建筑的整个生命周。
参考文献
[1]王颖奇.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9):44.
[2]吴兴.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结构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23):114.
[3]魏冰洋.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与文化的传承[J].居舍,2017(21):23.
[4]唐硕.基于现代化的建筑规划设计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9):104+ 106.
[5]庞立峰,魏岚.利用现代化质量管理技术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J].施工技术,2017,46(S1):669-670.
论文作者:孙燕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城市论文; 文化论文; 布局论文; 领域论文; 自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