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的临床研究论文_廖波,王楚香

廖波 王楚香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3

摘要:目的:研究脑胶质瘤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36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术前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脑胶质瘤的病理结果、病变个数与部位、MRI信号表现、强化情况、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以及周围纤维束状态。结果:①病理结果显示,低级别胶质瘤11例,占比30.56%,包括II级2例,II级9例;高级别胶质瘤25例,占比69.44%,包括III级10例IV级15例;高级别胶质瘤构成比明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对比差异显著(P<0.05)。②病变个数与部位:单发病变30例,多发病变6例;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枕叶、颞顶叶交界区、额顶叶交界区以及小脑。③磁共振信号表现:T1FLAIR呈等、低信号14例,T2FLAIR呈等、高、低混杂信号21例;T2WI均呈稍高、高信号。④强化情况:环状强化25例,伴结节状强化3例,轻度强化5例,未见明显强化3例。⑤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占位效应伴有中、重度水肿带26例,轻度占位效应伴有轻度水肿带8例,未有明显占位效应与水肿带2例。⑥周围纤维束状态:低级别胶质瘤的周围纤维束出现推移4例,浸润6例,破坏1例;高级别胶质瘤的周围纤维束出现推移0例,浸润15例,破坏10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清晰呈现病灶的实际情况,且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信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脑胶质瘤;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临床

磁共振技术在脑胶质瘤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尤其是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能够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信息[1]。基于此,本文为了进一步研究脑胶质瘤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36例脑胶质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2月期间诊治的36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符合临床诊断标准,临床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功能障碍、抽搐、视力下降等症状。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有效;②年龄小于70岁;③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有明显颅内高压或脑疝;②严重精神疾病。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5~68岁,平均(48.7±10.1)岁。

1.2 方法

1.2.1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选用美国GE Signa HD 3.0T超导型MR扫描仪,头颅8通道相控阵线圈,行序列、全方位、多参数成像检查。患者体位为仰卧位,头先入,两上肢放在身体两侧,两耳塞上专用耳塞,患者保持制动。行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和增强扫描,T1FLAIR扫描参数设为TR 2000ms,TE 22ms,矩阵320×192;FSE-T2WI扫描参数设为TR4500ms,TE 100ms,矩阵256×256;T2FLAIR扫描参数设为TR 9000ms,TE 140ms;FOV为22cm×22cm。注射对比剂,立即再行轴位、矢状位T1FLAIR扫描,必要时进行冠状位检查。增强扫描运用磁共振专业高压注射器,自肘前正中静注马根维显0.1mmol/kg,之后立刻注入15ml 0.9%氯化钠溶液,确保对比剂全部进入体内。扫描层厚5.0mm,层距1.5mm,层数20,NEX=1。观察脑胶质瘤病变的位置、个数、大小、形态、病变程度及其与正常脑实质之间的关系等情况,分析脑胶质瘤的病理结果、MRI信号表现、强化情况、占位效应与水肿情况以及周围纤维束状态。

1.2.2 病理学检查

全部组织标本都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μm切片,HE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2]。参照世界卫生组织2007年有关脑肿瘤国际分类及分级标准,分为低级别胶质瘤(I级、II级)与高级别胶质瘤(III级、IV级)[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19.0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x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3 讨论

脑胶质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多见的脑部肿瘤,发病率约占所有脑内肿瘤的50%以上,其发病与神经胶质细胞有直接关系[4]。大部分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具典型性,因此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常表现出高颅内压、癫痫发作等症状,发展到晚期时,临床症状通常较为明显,但患者此时基本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脑胶质瘤一般呈浸润性生长,也别是高级别脑胶质瘤,和正常组织的形态较为相似,难以进行准确区分,这也导致患者即便接受手术治疗,也极容易因为病灶清除不干净

下转第163页

而导致术后复发[5]。由此可见,对脑胶质瘤进行早期诊断与分级非常重要,是正确制定手术治疗方案的基本前提。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是在传统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更为精确,能清楚判断病灶的部位、个数、形态等基本情况,且可发现不同级别胶质瘤的信号特征差异以及周围纤维束状态,因此有助于临床的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清晰呈现病灶的实际情况,且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信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赵志伟,杨爱梅,刘艳.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脑胶质瘤鉴别诊断的应用[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4):276-277.

[2]李文静,敖锋,张自力.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诊断高级别胶质细胞瘤一例影像表现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1):2580-2581.

[3]邢振,曾峥,佘德君,等. 3.0TMR多模态功能成像在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6,35(9):1309-1313.

[4]李博,牛朝诗,程伟,等.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神经导航及术中超声结合唤醒麻醉下电刺激在语言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J].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2016,21(1):36-41.

[5]黄昊,刘亚斌,张志,等.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脑肿瘤鉴别诊断及术前分级中的临床应用[J]. 西部医学,2017,29(4):546-550.

论文作者:廖波,王楚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  ;  ;  ;  ;  ;  ;  ;  

脑胶质瘤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的临床研究论文_廖波,王楚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