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昌都市卡若区第二初级中学 854000
摘 要: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呢?
关键词:初中数学 激发动脑能力 培养数学素养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从激发学生的动脑能力,看提高教学质量的精确性
1.循循善诱,幽默诙谐。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课兴趣。例如,初一代数中应用简易方程解应用题,有的学生常忘了假设未知数,戏称他们“马失前蹄(题)”。
2.巧设提问,启迪思维。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列方程解应用题,对初一年学生来说是困难的,可以通过一系列小问题的思考逐一解决,增强学习的信心。因此,巧设提问,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中,教师如能引用一些学生熟悉、比较直观的事例作比喻,可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简明。例如,数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讲数轴前,先介绍温度计,再由温度计抽象化成数轴。这样深入浅出的描述,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4.趣味教学,增加吸引力。初中数学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谈一谈”栏目,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它对求知欲旺盛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诱惑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动脑、观察、想象的思维能力。
三、从注重数学素养的培养,看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
1.课堂提问难易结合,“优、差”互补。在课堂教学中,我在课堂提问时,对一些难点、重点首先向比较优秀的学生提出,然后继续发问,让他们把做题的步骤过程细细讲来。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巩固优秀学生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是通过他们的认真分析,可以为数学较差的学生理清思路,加深理解。对比较容易的知识点,多留给差生,鼓励他们解答,并多问几个为什么,让他们的回答,给优秀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这样优势互补,难易结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课堂教学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有自尊心。一些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禅是“讲一百遍了,还不会;这道题这么简单还做错,你怎么这么笨?”等等。其实大可不必这么批评。学生做错题,要多鼓励,少批评,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打消他们的积极性,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迎头赶上。我在教学中秉承这样的理念,坚持这样的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要认识到,课堂教学实际也不是简单空洞的,也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 它是为现实生活,乃至以后的工作服务的,是为现实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在现实中去体验数学的乐趣。
4.课堂上加强练习,动手动脑很有好处。加强学生的讲练结合,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我还注意到青少年的注意力具有间断性的特点,针对学生这种特点,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课时间。
四、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等方面的爱。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论文作者:杨天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数轴论文; 知识论文; 主体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