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论文_冯越龙

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论文_冯越龙

冯越龙

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 314001

摘要:质量控制建筑基础工程勘察、施工质量的低下,势必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严重时还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事故,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基础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工程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以工程规范检验为主的后验式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与动态性等。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传统的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工程的施工复杂性与动态性。建筑工程项目属于不动产,加之其生产周期长易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建筑工程的基础施工质量控制更难以实现。

一、发展现状

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工程规范检验为主的传统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面对现代工程施工的复杂性与动态性显得无所适从。建筑工程具有其自身特点,由于项目位置固定,且呈现多面体行分布,加之形体庞大复杂多样,在材料的种类上品种众多数量繁多,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建筑工程施工具有流动性、单体性和综合性,由此可见,与一般的工业产品质量施工项目控制相比,建筑工程基础工作的施工质量控制更难以实现。

二、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基础工程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检验质量,工程实施的各个阶段和环节都对工程质量发生影响和作用,但工程的施工质量是一个重要环节。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偶然性因素和异常性因素,前者是指由于随机性因素造成材料、材质、施工等微小差别而产生的质量波动,但在正常情况下这种波动影响不大,在各工序的控制之中。后者是指那些凭借一定手段或经验完全可以发现与消除的因素。如原材料材质不合格,尺寸超过允许偏差,施工工艺编制不合理,操作者不按技术规程或施工程序施工,作业环境不符合工艺要求,施工设备、检测器具不符合规范要求等,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异常性因素。异常性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较大,对工程质量的稳定性有明显干扰。因此必须正确地认识、分析它们,并制定措施实施人为控制,消除这些因素。异常性因素的构成很复杂,可概括为以下5 个方面:人的因素;材料、构件、配件的因素;施工机具的因素;施工工艺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因素。

三、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

1.在建筑工程中经常能见到的基础有条形基础、钢筋混凝土板筏基础与桩基础等。只有将基础施工质量控制好,才能使基础施工质量有所提高。

(1)条形与筏板基础的施工质量管理。在地基验槽工作完成后,应将其表面的浮土以及扰动土层清理掉,在槽内不应留有积水,施工基础垫层必须测定水位水平标准高度,分层控制各个层面的厚度;在混凝土垫层分段施工时候,应该做好接头的处理,避免出现接头和混凝土垫层少浆现象的发生。施工所使用的钢筋必须符合相关要求规定。在施工木质模板时,应使用架子管或者方木模板加固,防止重物冲击,确保模板的牢固性与密实性。侧面的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不因为模板的拆卸而受损时方可进行拆模。经常性观察模板与支架、螺栓、预留孔以及管内有无走形情况,若发现变形或者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且及时修理和加固模板,然后再进行浇筑。

(2)桩基础的施工质量管理大致分为三点:第一,要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做桩的原材料,例如钢筋和水泥沙子等,因该根据各个材料的材质与试验标准进行科学的严格控制。对于采用商品混凝土的地方,就应按照商品混凝土的进场标准进行控制,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第二,要保证钻孔施工的质量。在钻孔之前,应反复核实钻孔的位置以及孔的高度和孔的半径,确保钻孔的标准性。第三,当持力层度满足不了设计的要求时候,可以同相关人员商讨,适当增减深度,来保证桩基础能满足承载力的需要。

(3)相关机器的使用与管理。合理使用机器能够有效的提高施工工程的进行速度,对质量也有保证。为了满足社会化大生产,施工管理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是必要与必然的。施工时的机械化有利于加快施工速度与进程,节约成本,减少施工人员劳动强度。

2.现场质量检查

(1)开工前检查。目的是检查是否具备开工条件,开工后能否连续正常施工,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计划和施工方案是否确定;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查频率和方法是否明确;材料、机械、设备、劳力及现场管控人员是否落实到位;检测仪器是否备齐并可靠有效;提供放样测量、标准试验、施工图等必要的基础资料是否到位等。

(2)工序交接检查与工序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应建立制度化控制,坚持实施。对于关键工序或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还要组织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以确保工序合格,使下道工序能顺利展开。凡工序检查不合格,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合格要求后,方可开始紧接工序的施工。

(3)工序检查程序。第一,应与合同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分项所含内容相一致;第二,应与技术规范规定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相协调;第三,应与国家或合同规定的验收标准、检验频率和检验方法相配合;第四,工序检查宜采用框图的形式,以便直观并应与相应的检查记录、报表、证书等相配套。

(4)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的检查。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经检查认可并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项目施工。其控制的具体要求是:当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完工后,自检人员应再进行一次系统的自检,汇总各道工序的检查记录及测量和抽样试验的结果,再提出交工报告。第一,成品、材料、机械设备等的检查主要检查成品、材料等有无可靠的保护措施及其是否落实而且有效,以控制不发生损坏、变质等问题;检查机械设备的技术状态,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第二,巡视检查。对施工操作质量应进行巡视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追踪检查。

3.避免质量事故发生,消除安全隐患。在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有:基础轴线发生位移、基础标高出现误差、基础防潮层失效等等。如果想提高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那么就应先消灭以上这些问题。基础轴线发生位移活错位现象,会导致上部分墙体与基础之间产生偏心压力,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重心。因此,在基础工程施工进行之前,应该加大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相关技术训练,同时加强施工人员责任心的培养,避免由于不熟练的技术操作和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等一些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轴线移位现象。在定位放线的时侯,需在外墙角处设置龙门板,采取保护措施,用以防止控制桩发生位移。

在当今时代,人们非常的关注建筑的质量以及其安全性等要素,项目的品质管控的意义就是为了确保其品质合乎规定,确保不会出现不良现象。所以,要想确保建筑工程能够实现其应有的意义,人们群众能够住上放心的建筑,就要对其基础项目开展严密的品质管控活动。

参考文献:

[1]张砚和.国内建筑工程中施工技术的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建筑经济,2011(7).

[2]王济川.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事故分析(第二版).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26).

[3]刘华.浅谈建筑基础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及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2011(10).

论文作者:冯越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8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措施论文_冯越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