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散治疗婴儿黄疸临床观察论文_陈琦,陈雨,李东海,段梅英,张立国

鸡西市人民医院儿科 158100

摘要:目的:对酪酸梭菌散治疗婴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某医院118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每日加服酪酸梭菌散剂。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的胆红素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降低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短,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酸梭菌散剂服用方便,口感适宜,以酪酸梭菌散剂治疗婴儿黄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酪酸梭菌散;临床疗效;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医学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未结合胆红素身升高时导致新生儿胆红素升高的主要原因。新生儿黄疸具有一定危害性,会损伤新生儿的脑细胞,甚至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影响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此种情况下,加大力度探讨酪酸梭菌散治疗婴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中,选取选取某医院118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31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30例。患儿年龄均在1-2个月之间,平均出生体重(2950±280)g。综合来看,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因素有感染、ABO溶血、围生因素以及母乳性黄疸。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出生体重以及致病原因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方式,患儿每日分三次口服5mg/d苯巴比妥,并以静脉注射方式注射含有茵陈、栀子、金银花等成分并加入10%比例葡萄糖注射液的茵栀黄注射液。在临床中,结合患儿的黄疸程度适度调整药物用量,若患儿存在溶血情况,可以给予一定量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若患儿黄疸程度比较严重,在药物治疗48小时后仍无明显改善,可以给予蓝光照射或给予一定量白蛋白,并采取相应措施开展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患儿每日口服酪酸梭菌散剂3次,每次0.5g。

1.3观察指标

本次临床研究中,以医学专用的V微量血胆红素监测设备对患儿的胆红素指标情况进行准确检测,密切关注患儿胆红素的变化情况,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准确记录,为后期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借鉴。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标准的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胆红素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归对比观察可知,观察组患儿的胆红素下降水平与下降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胆红素下降情况对比

3 讨论

3.1本次临床研究中,以某医院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酪酸梭菌散治疗婴儿换单的临床效果。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后,给予对照组以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常规治疗配合口服酪酸梭菌散剂的方式,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儿的胆红素下降水平及下降速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酪酸梭菌散在婴儿黄疸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体内胆红素水平,促进患儿康复。

3.2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具有一定特殊性,其与成人体内胆红素的代谢存在一定差异,究其原因可知,胎儿在母亲子宫内时处于低氧环境,极易产生红细胞。而在胎儿出生后,建立了自己的呼吸系统,婴儿的血样浓度急速升高,婴儿的红细胞被破坏。由于新生儿的肝细胞尚未发育成熟,其对体内胆红素的摄取能力较低,此种情况下,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受到一定影响。新生儿肝细胞中所含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数量较少,未结合胆红素向结合胆红素的转化难度较大,此种情况下,新生儿极易出现胆红素升高的情况。

3.3临床医学上所说的新生儿黄疸就是指未满月新生儿的黄疸。新生儿时期,婴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其病症以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为典型特征,新生儿黄疸属于临床医学上的常见问题,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出生后2-3天内出现,5天左右达到高峰,而在10天左右消退,不同婴儿的体质不同,黄疸消退时间也存在一定差异。若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5mg/dl以上,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消退后重复出现的,或出生一周至数周内出现黄疸,均可判定为病理性黄疸。

3.4依据新生儿黄疸产生原因,可以适度增加新生儿的肠道细菌,保持新生儿倡导内菌群平衡,从而减少对胆红素的重吸收。患儿口服酪酸梭菌散后,该药物可以在婴儿肠道内繁殖,并定植,减少胆红素的吸收量,从而减少黄疸。酪酸梭菌属于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其能够促进结合胆红素向尿胆原的转化,最终排出体外。临床研究表明,酪酸梭菌能够与肠道内的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实现有序共存,有效抑制病原菌,从而减少抗生素所婴儿生长发育所造成的影响,切实改善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酪酸梭菌在进入婴儿肠道内后,能够促进维生素一类物质的产生,因此在临床中,应当结合婴儿的实际情况,及时补充婴儿体内的核黄素,以促进新生儿黄疸治疗的顺利进行,以保证婴儿的健康成长。

3.5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式主要有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四种方式。其中,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最简单有效方式,采用光照疗法后,构形异构体、结构异构体产生,光氧化作用产物形成,以胆汁和尿液为主要排泄方式,无需通过肝脏排泄。蓝光照射是光照疗法中的常用方式,将婴儿卧于光疗箱中,以黑色艳照保护双眼,并以尿布遮住会阴及肛门部位,其余均裸露。以单面光或双面广间歇照射,至胆红素下降至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

换血疗法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时。药物治疗,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加速胆红素的清除或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包括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支持治疗主要是积极预防和治疗缺氧、高碳酸血症、寒冷损伤、饥饿、感染以及高渗药物输注等,防止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宏桂 酪酸梭菌散治疗婴儿黄疸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0):120-121

[2]孙玲 茵枙黄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0)

[3]哈斯塔娜 酪酸梭菌活菌散和菌栀黄联合治疗新生儿迁延性黄疸的临床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5(a02):1245-1246

论文作者:陈琦,陈雨,李东海,段梅英,张立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1

标签:;  ;  ;  ;  ;  ;  ;  ;  

酪酸梭菌散治疗婴儿黄疸临床观察论文_陈琦,陈雨,李东海,段梅英,张立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