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然[1]2008年在《外国学生存现句偏误分析及习得研究》文中认为存现句体现汉语作为话题突出型语言的典型特征,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有特点的一种句式。本文在梳理存现句本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本研究中存现句的界定标准、范围和分类,然后对90万字本族人语料中出现的存现句进行统计,根据存现句的句法形式、表义特点并结合本族人使用频率确定了本文所要研究的9类下位句式。根据我们选取的下位句式,对中介语语料库中存现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分析正确用例以发现外国学生存现句习得的纵向发展特点;分析偏误用例并从语际、语内迁移及认知心理对偏误产生的原因作出解释;通过与本族人语料的对比发现外国学生存现句使用的“回避”倾向,比较两者在使用上的差异;最后运用正确使用相对频率法、习得区间法和蕴涵量表法并结合前面的分析得出存现句的习得顺序。为了使存现句的习得研究更加全面,我们还通过专题测试考察了与存在句和隐现句有变换关系的相关句式的习得状况:通过与对照组(本族人)的比较,发现存在句的主要替换句式是“N_P+在+L_P”、“N_P+V在+L_P”及“N_P+在+L_P+V+着”,隐现句的主要替换句式是“L_P+(有)+N_P+V_P”和“N_P+从+L_P+V_P”。最后,本文在对存现句的偏误情况、习得特点、习得顺序进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对主要大纲和教材中存现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看法。
李秋菊[2]2000年在《存现句系列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存现句是汉语中一种很有特色的语言现象,它的研究由来已久。历来的研究多是单纯从意义出发,把存现句分为存在句和隐现句两类,本文则根据时间因素与事物变化的关系,认为时间因素对事物的存在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对事物的出现和消失则影响显著。反映在形式上,存在句的句首一般不出现时间词,而在隐现句中,时间词可在句首出现。然后,文章主要围绕谓语动词论述了存在句的各种类型:“V着”存在句、“有”字存在句、“是”字存在句、“V有”存在句、“V满”存在句、零动词存在句,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新看法:1、“状态”和“动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时间因素对状态没有明显的影响。状态又分为动态和静态。“V着”存在句中“V着”表状态,而非动作,所以归入状态存在句,又根据V的不同语义特征及事物和处所的关系分为动态句和静态句;2、适合“V满”存在句和“V有”存在句的谓语动词几乎都适合静态存在句,所以把它们归入静态存在句;3、“有”字存在句为表单纯存在的存在句,“是”字存在句为兼表判断的存在句,由于其动词语义特征的不同,动词前修饰成分和后附着成分也有所不同;4、零动词存在句包括定心谓语存在句和名词谓语存在句,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为“描写性”,归入描写存在句。所以,存在句从语义上分成四个小类:单纯存在句、判断存在句、状态存在句和描写存在句,从而形成一个存在句系列。接着,论文对各类型的存在句的变换方式作了一下比较,进一步从形式上来论证语义上的分类。对于存现句的另一大类隐现句,论文从它和存在句相比较的角度,着重比较其谓语动词的不同,得出隐现句动词的语义特征为“动作”或“变化”,从而与存在句一起形成存现句系列。最后,论文又论及与存现句相关的存现结构,得出存现结构与存现句的结构并不完全相同的结论。
田月[3]2016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存现句教学》文中研究表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是基于现代汉语本体研究的。本文以汉语本体对存现句的界定标准为宗,分别细究存现句在句式结构及语用功能上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现实语料概括、总结出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语法,得出存现句的基本句式为“有”字句、“是”字句、“V+着”及“V+了”四类,并通过对现实语料进行偏误分析,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设计方面,文章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为出发点及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所提倡的“分别从句义、结构和语用为切入点讲解语法点”为基本原则,分别从结构、语义、用法三个层面对语法点进行解释说明,并以语法点导入——从句义、结构、用法三方面讲解语法点——操练语法点——检测习得效果——补充讲解为基本教学步骤设计教案。全文以“熟悉理论语法、归并教学语法、掌握教法、设计教学”四大步骤清晰再现了存现句教学的切入方法,以期对存现句及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有新的启示。
廉贝贝[4]2017年在《印尼来华留学生汉语存现句习得偏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存现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种句式,也是大部分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对存现句本体的研究分析,确定了一些研究方法,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印尼来华留学生在习得存现句时产生的偏误语料,然后从两个角度(汉语本体、对外汉语教学)分析研究了偏误语料,归纳出了偏误类型,并探索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基于以上分析,对印尼留学生存现句的教学及相关教材的编写给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见到一些专门研究印尼来华留学生习得存现句的研究成果。本文可以说是在这一领域的一次尝试,其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与检验。本文在学界前辈研究的基础上简单梳理了一下汉语存现句,就印尼来华留学生习得汉语存现句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了归类和分析,并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印尼留学生汉语存现句教学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本次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章为研究综述,论述了学界关于汉语存现句的研究现状,从汉语本体和对外汉语教学两个角度分别进行了阐述,肯定了现阶段学界对存现句的研究成果,也发现了现阶段研究的不足。第三章就汉语、印尼语两个不同语种的存现句进行对比分析,先分析各自存现句的特点,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第四章就调查问卷的结果来对比分析印尼来华留学生在习得汉语存现句过程中产生的偏误,划分偏误类型,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泛化、语言环境、其他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五章基于前面几章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印尼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存现句的教学建议。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希望印尼留学生今后在学习汉语存现句时,能够明确中印尼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存现句表达上的异同,积极主动地克服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影响,能够正确地使用汉语存现句,同时也针对该语法点的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杨成丰[5]2014年在《汉泰语存现句对比研究》文中提出存现句是汉语中一种十分常见而又特殊的句式。在泰语中,存现句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句型。存现句在汉、泰语中的使用频率都比较高,这两种语言的存现句在句法和语义方面有共性,也有差异。但是从笔者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汉泰对比研究有些内容还处于空白的状态,汉泰语存现句句法和语义的系统对比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泰国汉语教学地不断发展,汉泰对比是必然的趋势,只有将两种语言的各个内容进行对比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本章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本论文界定好汉泰语存现句的定义,简要地介绍目前汉泰语存现句的研究现状、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其次,对比分析汉泰语各个类型存现句在句法及语义上差异和共同点。再次,对泰国学生习得汉语的存现句进行调查,归纳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存现句产生偏误的类型,分析偏误的原因,同时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对策。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汉泰语存现句在句法和语义上有不少共同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二者的差异是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存现句的难点,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注意区别其异同,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汉语的存现句。
于萍[6]2012年在《试论“构式—语块”教学法》文中认为本文以“把”字句、“比”字句、存现句教学及实验为例,介绍了一种新的汉语语法教学法—“构式—语块”教学法。该教学法是指在重视词语间语义关系多重性的前提下,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将构式理论和语块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语法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这一教学法具有有别于其他教学法的鲜明特点。本文阐述了“把”字句、“比”字句、存现句课堂教学的教案设计,用以展示这一教学法具体的教学步骤和做法。教学实验表明,“构式—语块”教学法在教授重点难点句式时,优于传统的句法上“主谓宾”、语义上“施动受”的思路。
王源[7]2014年在《美国留学生汉语存现句偏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语存现句是根据语义范畴划分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句子类型,具有较为明显的格式特征。汉语存现句本体研究历时悠久,成果丰富,相比之下,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汉语存现句研究略显单薄。汉语存现句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本文就学界关于存现句的定义及分类问题进行了归纳,选取了诸多研究成果中的共性问题作为存现句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依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存现句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就美国留学生汉语存现句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归类和分析,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基于以上分析,对汉语存现句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就本次论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范围、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逐条展开论述。第二章为研究综述,主要就学界关于汉语存现句的研究现状展开分析,从汉语本体知识和对外汉语教学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肯定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指出不足。第三章主要就美国留学生汉语存现句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划分偏误类型,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过度泛化、文化差异、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教师和教材因素等角度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基于前面的研究分析,制定对外汉语存现句教学策略,运用公式法进行汉语存现句教学,并从不同角度对存现句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五章为结语部分。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希望美国留学生在以后的汉语存现句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英汉两种语言在存现句表达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自觉主动地克服母语带来的干扰,提高使用汉语存现句的正确率,同时也为该语法点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指导方案。
张敏[8]2016年在《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存现句的偏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中韩两国文化不断交流,贸易不断往来,在韩国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增加,来华留学的韩国学生也越来越多。如何让韩国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成为对外汉语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而汉语存现句作为汉语独特的一种句式,其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界的难点和重点。本人在韩国的实际教学中发现,虽然韩国学生很早就接触到了存现句的表达,但是学生对存现句的掌握和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各种偏误层出不穷。为了提高这一高频句式的习得效果,降低学生使用的偏误率,笔者对在韩国任教的培训机构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试图从学生实际使用偏误入手,对韩国学生习得“有”字存在句、“是”字存在句、“动词+着”存在句、“动词+了”存在句、出现类隐现句和消失类隐现句出现的偏误情况单独进行数据分析,归纳出韩国学生在使用存现句时偏误率最高的三种偏误分别是错序、B段动词后助词和趋向补语使用偏误以及系动词“有”“是”误用。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二语习得相关理论以及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认知心理学、学生学习策略、教师教学策略等方面对韩国学生使用汉语存现句时产生的偏误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紧接着,笔者对汉韩存现句相关句式的表达进行了对比分析,对现在韩国汉语教学常用的三套主流教材中存现句教学的编排情况进行了考察,分析了教材在编排上的可取以及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最后,本文在综合分析以上各个方面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韩国一年多的任教经验,提出了专门针对韩国学生的汉语存现句各下位句式教学重点和具体教学对策,并针对“动词+着”存在句进行了专门的教学设计,希望此篇论文能对以后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存现句有一定的帮助。
杨大然, 陈晓扣[9]2016年在《生成语法框架下领主属宾句的派生过程新探》文中研究表明学界对领主属宾句的研究先后形成了一系列理论假设,但均未能很好解决领有名词如何进入句法推导和隶属名词如何核查格位两个关键性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将领主属宾句定性为汉语的广义存现句,然后依据Hazout(2004)和Chomsky(2013)的研究,在生成语法框架下对该句式的派生过程给出新的解释。本文提出,领有名词与隶属名词发生初始合并构成小句结构,而后再与非宾格谓词发生合并,领有名词为满足句法加标的要求移位到句首。本文的分析既可以克服先前研究的各种弊端,也可以较好解释领有名词的地位作用以及名词成分的赋格问题。
郎莹君[10]2011年在《汉语动态存现句及其历时演变考察》文中指出汉语动态存现句是存现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上古、中古、近代、现代的发展,逐渐成为存现句的中流砥柱。虽然“存在”的观念是人类最早出现的基本观念之一,可考的文献记载出现较早,但对存现句的研究却起步晚,对动态存现句的专项研究则更少。本文在学界前人时贤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存现句的特点对动态存现句开展研究,探讨动态存现句的句法形式、每个组成部分的语义特征、使用功能等方面,以求进一步描述动态存现句与其他存现句相比的共性与特性。此外,本文利用构式语法理论对动态存现句的产生进行探索,并对动态存现句的历时演变进行考察,揭示其演变的各阶段特点。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选题意义,介绍以往动态存现句研究的理论背景,说明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概括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二章探讨构式语法理论与动态存现句的关系,说明构式语法理论对存现句的意义,遂进一步揭示构式语法理论对动态存现句的形成作用以及动态存现句的构式解析。第三章主要开展动态存现句的句法结构考察,针对存现句的四种句法构式考察在动态存现句中的分布情况,对动态存现句中介动词(B段)的前加、后附情况进行考察,重点针对体标记“着”、“了”的使用频率、两者差异、互换情况进行讨论。第四章集中探讨了动态存现句各部分的语义关系,从动词价的角度对中介动词(B段)进行观察,得出动态存现句中介动词的语义特征。对A段和C段的语义类型进行考察,得出各自的特点。第五章解析动态存现句的历时演变,分为动态存现句中介动词演变趋势、动态存现句构式框架、语用功能的变化,探讨动态存现句演变的外部动因和内部机制,力求客观地描述动态存现句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特点。第六章为“结语”,概括本文的基本结论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外国学生存现句偏误分析及习得研究[D]. 黄自然. 南京师范大学. 2008
[2]. 存现句系列的研究[D]. 李秋菊. 首都师范大学. 2000
[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存现句教学[D]. 田月. 重庆师范大学. 2016
[4]. 印尼来华留学生汉语存现句习得偏误分析[D]. 廉贝贝.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7
[5]. 汉泰语存现句对比研究[D]. 杨成丰. 广西民族大学. 2014
[6]. 试论“构式—语块”教学法[D]. 于萍. 黑龙江大学. 2012
[7]. 美国留学生汉语存现句偏误研究[D]. 王源. 吉林大学. 2014
[8]. 韩国学生习得汉语存现句的偏误研究[D]. 张敏. 山东师范大学. 2016
[9]. 生成语法框架下领主属宾句的派生过程新探[J]. 杨大然, 陈晓扣. 现代外语. 2016
[10]. 汉语动态存现句及其历时演变考察[D]. 郎莹君. 上海师范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