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角度谈审计风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换一个论文,角度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计风险是固有的
注册会计师行业伴随着市场经济而逐步建立和发展,它要起的作用就是公正和鉴证。这种作用是通过审计报告体现的,它告诉人们一个情况——这个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是否公正、准确?这个企业的资产、经营情况怎么样?是否在逐年增值?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是全方位的,可以是银行、财政、税务、企业或者个人。审计报告使用者可以根据审计报告决定自己同该企业的行为。如果审计报告出了问题,你可以同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打官司,把你的损失全部或部分从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成果或注册资本中得到补偿。企业把审计报告视作开展经营活动的身份证、通行证,可以据此得到借款、投资、预收货款,也可以凭对方企业的审计报告决定是否与它交易、合作。通过注册会计师的这种鉴证作用,市场经济井然有序。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审计是有风险的。如果没有风险,为什么委托你?为什么送钱给你?或许有人会说审计是法定的,法律规定必须要审。但笔者认为,委托审计终究会变成企业自觉的行为,法定审计只是国家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建立初期的一种支持行为罢了。好的企业通过委托审计,以求得审计报告使用者对其净资产及经营业绩的确认和保证。反之,如果企业经营情况每况愈下、净资产情况不佳,不敢委托审计或者审计报告结论不好,那么,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终究会被淘汰。
那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如何来看待审计风险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容面对,而不是惊慌失措。因为它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一旦审计风险案例出现了,就应该大力宣传,让全社会都知道审计是有责任的,是有风险的,经过审计后的会计报表是可信的。一旦全社会形成了这么一种观念,那么,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春天就会来临。到那时,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会大量增加,业务繁忙,对审计对象可在严格测试风险情况下进行选择,审计收费能大幅度地提高。
二、审计风险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发展
所谓的审计风险是发展的,主要就它的外延含义而言。试想,如果只有内涵上的风险,没有人受到损失或者有了损失没有人追究责任,谈何审计风险?所以说,审计风险理论上是有的,在执业过程中如何提高职业谨慎、尽可能避免审计风险同样也是需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审计风险的把握要有阶段性。要从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审计风险,即审计风险的大小同审计报告使用者的认识程度及企业自觉委托审计的程度成正比。
目前的法定审计有这样一些特点是:一是审计报告使用者的认识程度低,也就是对如何使用审计报告为我所用的想法比较有限。比如说有些银行要贷款了,要求企业到某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然后银行向会计师事务所拿佣金,而且居然作为业务收入入账。有些银行内定对一些企业贷款,但总行或分行规定要经过审计,所以没办法,只好要求企业审计。而且好多银行要求企业在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上做一些手脚,然后商请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予以确认。审计报告使用者停留在审计报告只是一种手续这种认识上,那么,审计风险相对较小,甚至几乎没有。二是企业要求委托审计的自觉性极低。由于预期使用者不懂得审计报告的作用,导致企业对审计的要求只停留在法定阶段。只要不是法定要求,审计就不审计;如果是法定审计,只要是谁的价格低、手续简单、速度快就要谁审。现阶段这两个特征说明,当前审计风险是处于低阶段,审计风险相对较小,只有当市场经济充分发达了,审计风险才能彻底显露。
三、审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注册会计师行业如果单纯地考虑风险控制那是不难的,只要从提高注册会计师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入手即可。难的是既要控制风险,又要确保事务所能够很好地生存和发展。如果为了控制风险,缩手缩脚,不敢接业务,那事务所也就无法生存。如果为了讲收入、效益,什么业务都接,而且都是简单操作,那么事务所收入是好了,但风险也就来了。一旦败诉,不仅是一个经济赔偿问题,而且还有个声誉问题,声誉不好了,又反过来影响事务所业务,从而对事务所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如何处理好控制风险同经营管理的关系,做到既要控制风险又要搞好经营管理,解决好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考虑问题,即不能超越阶段,必须循序前行。
那么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呢?第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审计的要求尚处于法定而不是企业自觉行为阶段。审计报告的使用者处在一种极低水平,几乎很少有人在初期就想到要利用审计报告作为决策的依据。仅有的一些诉讼往往是事后再去看看审计报告有何漏洞,能否从中获得补偿损失的机会。第二,会计师事务所的建立和发展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对新设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批,只要基本条件具备,即有5个拿到注师执业证书后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5年以上的,就能审批通过。在这样情况下,新设会计师事务所如雨后春笋,势必会形成阶段性僧多粥少的局面,形成一种畸形的“杀价”以及放弃控制风险原则的竞争,最终会危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在这种实际情况下,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行业要控制风险,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在具体实务操作中必须强调程序到位。所谓强调程序到位,就是要遵守审计执业准则,对准则所作的要求要严格做到。要善于保护会计师事务所的利益。
2.监管部门把握以下两点:第一,新所的审批要同企业自觉委托审计的认识程度相吻合,要逐步发展,不能太快,以确保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二,审计准则的制订要更多地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光以同国际接轨的角度出发,将西方资本主义充分发达的市场经济观念强加到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中来,操之过急,其效果将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