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的特色创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如何认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通过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创建学校特色,是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课题。围绕学校特色来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研究如何通过课程资源开发对新建学校办学思想、教师队伍建设、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效益、学校文化品位提升起促进作用,从而提升学校特色品牌。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编写校本课程教材、组织校本课程的实施、建立校本课程评价机制等几大方面。回顾课题实施的过程,收获很多,为学校的发展和变化起到了银行的作用。
一、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现状:
“校本课程开发”一词是1973年由菲吕马克和麦克莱伦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八九十年代才在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有所发展,不少国家鼓励各地区、各学校设计具有特色的课程,像美国等国家的中小学校几乎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大多是校本课程。
随着课程权力的下放,课程体制的弹性化、灵活化,开发校本课程已成为国际课程改革的主流之一。如美国、法国、以色列、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外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案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给予了我们许多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2.国内研究现状:
“校本课程”是“学校本位经营”理念在课程开发中的体现,它要求课程的决策与研制重心从学者专家及行政人员手中下放至学校,使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体,改变以往按部就班被动执行的局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本位经营”的管理方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策略,而学校的课程也呈现出“必修、选修、活动”或“必修、活动、环境”等形式的“三大板块面貌”。随着自上而下的课程“研究—开发—推广”模式的突破,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部分学校尝试校本课程的开发,并提出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的条件:明确而独特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结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建立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改变了课程管理政策上国家过于集中的管理方式。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国内进行的相关改革首先提到的是江苏省锡山中学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教育哲学)和学生的需求评估出发;萧山地区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或从本土资源出发或以学校的优势项目,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是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目标,利用课程开发的技术,构建校本特色课程体系,促进课程的发展和优质课程资源的形成,科学实施,达成三种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形成特色和学校本身的发展。该项目的创新点在于利用课程的差异性,并通过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来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研究重点:
1、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设计在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指导下,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校本课程设计。内容包换: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既重视课程方向的建构,又重视过程性建构;既重视综合性,又重视特色性;既重视课程表层的趣味性,又重视课程深层的研究性。简而言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既重视学生认识能力的提升,实践能力的锻炼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又重视与国家课程的联系与发展,使校本课程和学生成长的需求相一致。
2、实施与管理。
加强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安排专任教师承担校本课程教学任务并列入教学计划、编入课表,学校教学部门定期检查校本课程的教案设计及课程实施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列入教师年终考核。使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同样管理。
研究难点:特色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构建的实践范式研究,如何按促进学校特色形成的发展方向去开发和利用特色课程。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特色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构建的价值体系研究;
2.特色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构建的实践方向研究;
3.特色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构建的评价体系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2、促进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提高开发、设计、实施、评价校本课程的能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提高教师进行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所必备的综合素质。
3、独立或合作开发有特色的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探索特色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构建的价值体系、实践方向、评价体系研究,构建特色课程开发促进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范式。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与核心,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托。课程是学校最主要的产品,是学校发展的命脉,是学校实现育人功能的载体,特色课程则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对于学校建设而言,课程需要整体规划、顶层设计、有机衔接。
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智慧,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打通学科拓宽课程建设的路径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思考,用心实施,善于总结和反思。课程建设要善于抓住最基础、最关键的重点,从课程视角整体规划传统文化教育,为校本课程植入传统文化的“基因”。让师生享受课程,让课程成就师生,以课程建设充分凸现学校教育的本质。青剑湖学校的课程建设最终实现让师生在课程中自由行走的教育目标。
目前青剑湖学校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船型生态课程方案”然让师生在课程的建设中幸福行走。课程建设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源动力,我们会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一个能够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的课程才是绿色的、生态的、灵动的,也惟有如此,学校才能够真正成为师生向往、幸福相守的地方。当然,教育也是动态的,它需要教育人更多的思索和耕耘。
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一个学校文化精神发育、生成的过程,只有深纳地气,才会枝繁叶茂。品牌的背后一定是课程文化。教育品牌的形成,始终与课程相连,只要我们用心让师生站立在课程的中央,剑湖之舟就一定会湖光闪耀,满船星辉。
论文作者:石春秀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7
标签:课程论文; 学校论文; 特色论文; 校本课程论文; 师生论文; 重视论文; 国家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6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