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查兹及其修辞研究(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修辞论文,瑞查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探讨了消除误解的方法
此外,瑞查兹还探讨了消除误解的方法。这包括隐喻、定义、语境等等。其中隐喻的语义构成原理对后世影响较大。瑞查兹的隐喻观是反传统的。他对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所提出的“隐喻是一种天赋”的隐喻观提出了异议。他认为隐喻远不只是一个在话语中用于形成风格效果的辞格,它还是促进理解的主要方法。瑞查兹把隐喻界定为一组以特殊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事物具有一个指称,以发现在另一组中的相似关系的用法。他认为,我们的思想过程是隐喻式的。当我们认为是有意义时,我们只是领悟到了一语境中的一个与以前所遇一语境中相似的方面。因此,当两种不同事物的指称被一个单词或短语所支持,就会从它们的互动中生发出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使用了分选、分类、比较和抽象等原理。比如,当我们遇到一辆四轮单引擎的车子时,就在我们的语境经验中回溯分选,以发现我们所遇到的相似的客体,并拣及代表我们关于各种车的思想的单词“小汽车”。“小汽车”一词的意义,接着就从“相似同化”或我们对两个事物所共有的相似特点的认知中衍生出来。这个符号把我们关于各种小汽车的思想粘合到了一起。“小汽车”的意义就是各种思想互动的结果。瑞查兹还认为,隐喻不仅是意义产生的方法,而且是交际者向听众提供借以引发出与特定符号相似的指称所需经验一种方法。
此外,瑞查兹还区分了语言的两种用法,并以此来阐释造成言语交际中误解的原因,探讨消除误解的方法。瑞查兹认为语言有指称和动机两种用法。这两种用法分别与科学话语和诗歌话语相对应。它们分别在不同的等级上关涉到话语理解的七种活动。尽管指称用法和动机用法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言语中,但它们的功能发生方式不同。语言的指称用法是语言的科学使用,或简单的指称陈述。此时,话语是因它们所促起的指称而用。而语言的动机用法则是指把语言用于表达或激发情感和态度。例如“这所房子有七个房间”,就是指称用法,而“妇女会是很有权威的!”在很大程度上则是动机用法。当然,大多数语言是混合运用或修辞性运用,而不是绝对的指称用法或动机用法。“雄伟的山峰在蓝天下熠熠闪光”就是语言的典型修辞用法。这种用法在大多数话语中是很典型的。
动机语言和指称语言的区别在意义的思维过程和理解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瑞查兹认为,当指称在交际者头脑中不同时,当话语的基本目的没有被捕捉到时, 就会出现理解失误。再者,在指称语言中,指称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必须是合乎逻辑的,不能相互矛盾。而对动机语言来说,只要它产生所预期的态度和动机,指称方面的差异大算不了什么,关键在于所引起的态度的特点。因此,对指称语言来说,理解主要是现实的精确性,而在动机语言中同一或理解是靠意愿的约定来实现的。
当然,在语言的动机用法得到强调时,由于符号可能不能把交际者准确导引到同样的情感反应,因此,仍然存在很大的误解可能。语言的每种用法也会聚焦在不同的理解活动上。在指称语言中,指示功能、典型化功能、实现功能、颂赞功能和影响功能,是占主导地位的;而动机语言则强化了颂赞、影响、指示、典型化和实现等功能。因此,准确把握语言的不同用法和话语的各种功能,对消除言语交际中的误解是十分重要的。
三、以交际为视点,提出新的交际模型
瑞查兹修辞学思想的基本视点就在于人际交际。他把其上述意义理论用之于言语交际过程,提出了一个言语交际模型。索尼亚·凯·佛斯等人对其模型进行了的概括。
瑞查兹的交际模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是比较域。比较域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所关涉到的各种经验——也就是符号意义获取的语境。比较域中的各种单位是由“情景—话语”构成的,瑞查兹把“情景—话语”界定为:任何话语的理解都是以一定数量的相似情景为指导的,而在大部分相似的情景中都会产生相似的话语。
比较域对言语交际具有特殊意义。瑞查兹认为,当一个人的思想作用于它的周围环境,而另一个人的思想受到影响时,交际就发生了。另一个人的思想中就会产生与第一个人的思想相似的经验。这种经验部分是由第一个人的经验引起的。交际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没有这种相似性,交际也就不可能。(注:I.A.ichards.Principles of LiteraryCriticism.third edition,London,1928.P.177-178.)信源经验和信宿经验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但比较域或信源和信宿的经验越相似,他们对意义的译解也就可能越相近,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交际被界定为完全相同经验的严格传递或分享,那它就不可能发生。交际就是以在听者身上产生与说者符号化思想行为相似的思想行为为方式的符号运用,即听者头脑中产生与说者相似的经验。因此,当缺少共同经验的时候,交际就会导致误解。如果人们欲积极有效地交际,长期而富有变化的相识、密切的了解,经常互动的环境和共同的经验储备,是必需的。
瑞查兹交际模型的第二个特点是“前馈”。索尼亚·凯·佛斯等人认为,尽管瑞查兹没有明确地将其包括在其交际模型中,但“前馈”仍是他意义和交际理论中的有机部分。前馈是信息接受者的自我影响过程,它与反馈——信息接受者对信源的反作用——相对照。前馈是有备的,或者说是对一种结果的预设。打个比方说,前馈就好比你要下楼时,准备使你要迈的腿触到你脚下的楼梯。反馈就是你每一步结束时的结果,它是对前馈的验证。你的脚触到预期的楼梯,就是收到了预期的反馈。反之,如果你认为黑洞洞的下面还会有台阶,结果没有,你的脚会猛地触到地板上。这种情况下,你对反馈的前馈就是不准确的。(注:Sonja K.Foss.Karen A.Foss.and Robert Trapp,ContemperaryPerspectives On Rhctoric(1985).Waveland Press,Inc.,U.S.A.p.21; P.31;p.28.)
瑞查兹认为,意义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方式,一定程度上遵循前馈原则。当人们听到信源说出的话语时,就会被导向考虑从其过去的经验和语境中作出意义选择,入选的是那些突出的相关的,而不是别的。人们选择由信源所提供的与其预想的相似的意义的能力,是建立在他们过去的经验和那些经验所提供的意义选择基础上的。前馈使人们把特定的意义归向话语。当词语的意义看起来与说写者所期望的大体相当时,人们接收到验证的反馈,将来就更可能会再把这一意义归向那个词语。
实际上,瑞查兹阐述的言语交际过程,既是说写者的经验的互动过程,也是说写者和听读者把其经验和符号不断连接,不断强化,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前馈是交际者对交际过程中自我经验与词语符号连接的预测,也是他对他所说话语在交际对象身上所产生的经验和符号连接结果的预测。
第三,瑞查兹详细地区分了话语的各种功能。瑞查兹认为,从说者角度看,语言有感知、情感、语气和意图四种功能;而从听者角度看,如果有理解发生,词语就可以为说者行使指示、典型化、实现、评价、影响、控制和意图显示等七种功能。他认为任何完整的讲话,都会同时实施这七种行为,并且都使之诉诸听众。但在有些类型的话语中,某些方面会比其它方面得到强调。例如,在数学语言中,指示、控制、及意图显示等行为就会是主导功能,而在发誓行为中,评价、影响和意图显示等功能就会成为焦点。
理解过程的这七个组成部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交际经常出错。例如,如果交际者在他们相互影响的项目上不一致,如果他们不了解所说的话语的含义,如果他们不接受所提供的建议,如果他们不理解或不同意建议所提出的方式,或者他们不同意他们相互影响的意图显示方式,就会经常出现误解。
西方修辞学在经历了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到十九世纪末的兴衰之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语言学的兴起,开始走上复兴之路。瑞查兹为新修辞学的奠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使当代修辞研究的范围从辩论、演说的技巧,扩展到了人类交际的所有领域。他对词语意义功能发生机理的探求,和对影响话语理解的语境因素,尤其是修辞主体的心理因素的阐释,是独具开创性的。这对于揭示了人类修辞交际过程的人文性质,对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修辞研究的社会人文传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瑞查兹在其修辞研究的实际操作中,把修辞研究的科学目标,推向了另一极端——消除误解,却使其对修辞学所作的旨在探索人类语言运用基本规律的哲学立意打了折扣。尽管如此,瑞查兹仍然在语言哲学与修辞学的结合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