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审计免疫系统真正发挥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挥作用论文,免疫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学者们对审计免疫系统论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免疫系统的理论来源、审计免疫系统论对审计理论的贡献、审计免疫系统论作用机理、审计免疫系统论与国家审计功能的关系及实施路径等。而对审计免疫系统在实务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免疫这一问题,目前尚无人涉及。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审计免疫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使审计免疫系统真正做到免疫,即远离“细菌”和“病毒”、增强系统的机能和保证系统能顺畅运行。本文的撰写填补了审计免疫系统运行中对实务指导不够的空白,有利于审计免疫系统论在我国更有效地实施。
一、审计免疫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分析
1.防治、治病的免疫系统建立问题。医学上,免疫系统按照抗原的刺激模式发挥免疫功能。本文把这种刺激模式引申到国家审计的运行模式上,则可概括为以下产业链:审计发现问题→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审计产品被扩大利用→从体制、机制上杜绝问题产生根源。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从层次上看包括宏观层次的国家免疫系统、中观层次的资本市场免疫系统和微观层次的企业免疫系统。审计免疫系统的建立是审计免疫系统得以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审计免疫系统建立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从微观层面做好审计免疫系统的执行问题。第二,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在外部审计体系中加大审计免疫系统的建设力度,做好金融机构、评估机构、资本市场、注册会计师第三方审计等中观层次的审计监督系统,发挥好审计免疫的作用。第三,政府部门要做好审计免疫系统的保障性、制度性等宏观方面的工作,各级政府机关要相互配合、以身作则,不给腐败事件的发生留任何余地,将审计免疫系统作为反腐败斗争中的有力武器。目前,我国这三大审计免疫系统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在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如何建立防治、治病的免疫系统任重而道远。
在微观审计免疫系统层面: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国有企业效益整体不高,资源没有实现最优配置。首先,国有企业审计在揭示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影响国企改革重大的制度性障碍方面做得不到位。其次,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主体缺位,内部人控制严重,经营者的受托责任意识不强,从而成为腐败的高发地带。国有企业审计在揭示国企运行中的重大损失浪费、重大决策失误、重大违法违纪以及经济犯罪问题方面需要加强。再次,国有企业审计在揭示影响国家信息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最后,国有企业审计还应该在揭示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共政策责任履行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审计免疫系统的重心应该是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来实现审计。
在中观审计免疫系统层面:由于体制、机制和人员腐败等问题,真正的审计免疫系统尚未建立。这些系统的审计一直处于“屡犯屡审”和“屡审屡犯”的恶性循环中,审计成了形式,额外增加了成本。
在宏观审计免疫系统层面:国家审计作为维护人民当家做主地位的保护神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政治资源系统、经济资源系统和生态资源系统,审计发挥的作用可谓微不足道,如何建立对政治资源系统、经济资源系统和生态资源系统进行有效审计的审计免疫系统迫在眉睫。
2.审计免疫系统执行力问题。从经济社会运行“疾病”与审计免疫系统之间的关系来看,审计免疫系统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诊断疾病”,即揭露危害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秩序的各种违法违纪问题;“预防疾病”,即发挥审计的威慑力,引起被审计单位的足够重视,有效预防各种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防御疾病”,即审计机关帮助审计对象健全制度,增强其抵抗能力。要想提高审计免疫系统的运行质量,必须使审计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我国审计免疫系统在执行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反腐力度不够。现代法治史证明了一个基本事实: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道德约束不了权力,权力只有用权力来约束。近代法治产生后,以权力制衡为核心的法治原则替代权力监督,成为民主政治最主要的制度保障,从而使权力监督和权力制衡有了明显的区别。因此,审计在权力制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审计没有实现真正的独立。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审计均是第三方审计,充分保障了审计的独立性,这样审计才能充分发挥其免疫功能。在我国,审计威慑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很多情况下由于审计机关与其他部门的并列地位甚至隶属地位,使得审计的威慑功能大打折扣。试想,下属如何能约束领导?不能独立的审计谈何免疫?因此,必须提升审计机关的独立性,使之具有超然的地位,这样才能有效执行审计免疫系统,而这是关系到制度和体制等更深层次的问题。对于社会审计,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第三方审计的质量。但现存的审计收费由客户直接向会计师事务所支付,这就给腐败创造了土壤,第三方审计难以真正独立。
(3)内部审计执行效果欠佳。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系统,就可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但我国无论是企业还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均存在如下问题:内部审计环境不佳、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信息传递不通畅、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等。内部审计是审计发挥免疫功能最重要的屏障,外部审计由于信息不对称、成本、时间等问题很难彻底解决问题,因此内部审计的作用不容忽视。如何提升内部审计的执行效果也是审计免疫系统能否真正免疫的重要因素。
二、审计免疫系统真正做到“免疫”的对策建议
1.远离“细菌”和“病毒”。“审计免疫系统”就如同人的身体一样,要想真正做到免疫,就要有能力对抗以及远离“细菌”和“病毒”。那么如何才能远离“细菌”和“病毒”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要想有效提高审计免疫系统的免疫力,首先就必须知道这些“细菌”和“病毒”是什么。也就是要知道这些“疫”是什么,这样才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次是如何防御这些侵袭审计免疫系统的“细菌”和“病毒”,也就是要如何做到“免疫”,这就要求形成好的预警体系。笔者认为危害审计免疫系统的“疫”主要是阻碍审计公正客观执行的一些不利因素,包括组织内部控制的不严密、审计独立性的缺失。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彻底做到“免疫”,走出屡犯屡审、屡审屡犯的恶性循环。
(1)加强被审计各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内因是根本原因,外部审计只能起到监督和检查的作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审计免疫系统的最基础工作。只有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了,才能真正从内部形成一道万夫莫开的防火墙。现代审计能够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内部控制也能够保证审计的有效执行,因此,要想使审计免疫系统真正做到免疫,必须加强各个单位的内部控制。
(2)使第三方审计真正独立。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代表的社会审计又称为独立审计。社会审计如果能够对经济实体进行独立的审计,就能起到“免疫”的作用,因此社会审计也是审计“免疫系统”不可分割的部分。但目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审计的收费问题。由于作为受托方的注册会计师向企业、事业单位等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服务需要收取服务费用,这样二者之间就存在了经济利益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必然使独立审计难以独立。如果审计不能独立,则必然会由于利益的驱使而出现营私舞弊的行为,那么整个免疫系统就会遭受破坏。但审计独立性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提高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3)加强反腐倡廉。对于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各机关等预算执行单位的审计,更应该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如果被审计单位与审计单位串通舞弊,那么审计就起不到免疫的作用,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只有强化反腐倡廉,才能使审计免疫系统真正做到免疫而不是流于形式。要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光靠审计免疫系统是不行的,审计免疫系统虽然对反腐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要想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必须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改变经济政治体制等的不利因素。
2.增强系统的机能。如果肌体自身比较衰弱,各类病毒就会前来侵袭。因此肌体如果能够对抗病毒的侵袭,不光要远离病毒,还要积极加强身体的锻炼,使自己变得强壮。审计免疫系统也是一样,只有使这个免疫系统变得坚不可摧,才能发挥“免疫”的功能。
(1)更新审计理念。要想筑牢审计工作基础,必须坚持创新审计思路、审计模式和审计方式,大力推行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要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等更深层次深化改革,提高审计的透明度,抓好审计质量。一方面,可以通过审计公告制度加强对审计的监督,通过社会举报、听证等方式,使审计工作公开化、透明化。另一方面,可以对审计工作实行责任制度,将审计质量的工作分解到个人手中。
(2)提升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审计人员是审计“免疫系统”的细胞,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至关重要的因素。要想使审计免疫系统真正做到免疫,审计人员应努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审计免疫系统的有效运行。
(3)加强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经济越发展,审计越重要。审计机关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加大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加快审计信息化、系统化、电子化的步伐。当然,要加快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不可避免要加大资金投入,同时要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如人员的培训、技术的更新等。
3.系统能顺畅“运行”。人体只有通过有规律的血液循环,将各个器官有机联动形成一个整体,才能正常生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同样的道理,政府审计机关要想发挥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需要纪检、监察、财政、税务以及司法等各行政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协作。
(1)提升国家审计机关超然的独立地位。在现行体制下,审计署是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各级审计部门又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所以,审计部门始终在各级政府的管辖之下。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审计对政府组成部门的审计,是一种对平级部门的审计;国家审计对政府的审计,则是对上级的审计。国家审计机关没有一种超然的独立地位,不具备充分的处置权力,审计免疫系统难以真正做到“免疫”。如果能提升国家审计机关超然的独立地位,不受各级政府机关的干涉和影响,就更能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2)系统外部各部门积极配合。审计免疫系统要真正做到免疫,也要有现实的土壤,这就需要其他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为审计部门进行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这一方面需要制度和体制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需要各部门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将审计工作落到实处。
(3)系统内部健康有序。审计机关作为政府专司经济监督的职能部门,其“免疫系统”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通过审计决策系统、审计执行系统、审计控制系统、审计预警系统、审计评价系统五个管理子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来实现。
三、结论与展望
审计实际上是一个通过审查、评价来生产审计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利益相关者的系统过程。自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免疫系统以来,众多学者对审计免疫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审计免疫系统论对审计理论及实务的影响、理论贡献、作用机理及实现路径上。但审计免疫系统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免疫呢?笔者将其与人体免疫系统进行类比,从远离“细菌”和“病毒”、增强系统的机能和保证系统能顺畅“运行”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审计免疫系统真正做到免疫提供参考。
审计免疫系统论的提出为审计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就理论谈理论,而是如何将理论发扬光大,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目前,应着力研究如何将审计免疫系统论应用于实践,并解决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探讨审计免疫系统如何真正做到免疫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笔者希望所提出的观点对实践的发展有所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