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坝隧道监控量测及数据应用论文_王育奎

山东高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通过监控量测工作的进行,测的数据,分析测得的数据反馈指导工程施工,从而减少工程中事故和地质灾害的出现。本文通过对谭家坝隧道监控量测及数据应用,阐述隧道工程信息化设计与施工,为不断完善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积累经验。

关键词:谭家坝隧道;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监控量测

1 工程概况

谭家坝隧道为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小净距隧道,隧道进口位于恩施市六角亭办事处谭家坝村,进口距离G209国道较近。隧道穿越的山体最高海拔高程约为593.1米,隧道最大埋深约为92米。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224+070~ZK224+925,全长855.748m(长链增长5.748m),右线起讫桩号为YK224+081.34~YK224+919.6,全长843.658m(长链增长5.398m)。

隧道区位于恩施盆地,在地貌上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进口地形缓和,出口地势陡峻,切割深度大。谭家坝隧道构造上位于恩施断陷盆地高桥坝向斜西翼,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地层层序正常,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上统正阳组(K2z1)砾岩,岩层倾向280~295度,倾角8~20度,区内断裂不发育。

隧道地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岩溶水:隧道区岩溶发育,出露大量的溶洞、落水洞、岩溶漏斗等,局部可能形成连通的地下岩溶水运动管道,雨季会沿岩溶管道发生渗水或涌水,因此岩溶水是影响此隧道的最主要因素。

隧道区主要不良地质现象:隧道所处路线段内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岩溶。常见的有溶沟、溶槽、溶洞、漏斗、落水洞等。

2 隧道监控量测

2.1 监控量测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监测,把握围岩动态,及时反馈支护效果,作为确认和修正设计的依据,使得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工艺更符合和更接近现场工程的实际,也能适应多变的地质条件和各种不同的施工手段。另外,监控量测为科研项目提供第一手的信息,积累资料,为今后的设计提供类比依据等。

2.2 监控量测任务

监控量测内容分为必测和选测两种,其中必测项目包括洞内、外观察、地表沉降观测、拱顶下沉量测、周边收敛量测。这类量测是为了在设计、施工中确保围岩稳定的经常性量测工作。其中,拱顶下沉量测、周边收敛量测又是这类量测中的重中之重。下面以谭家坝隧道监控量测中拱顶下沉量测、周边收敛量测数据分析及应用进行阐述。

3 量测成果的分析和应用

3.1 周边位移相对值分析

周边位移相对值是指两测点间实测位移累计值(或用回归分析推算的最终位移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或拱顶实测位移值与隧道宽度之比。隧道周边最大允许相对位移为0.20%~0.80%。如果测得的周边位移相对值超过允许位移相对值,说明初期支护设计参数偏小,应增加喷层厚度,或增加锚杆数量和长度加强支护。如果测得的周边位移相对值远小于允许位移相对值时,可降低其他地段初期支护设计参数。

3.2 位移变形速率判定

1)说明变形速率不断下降,位移趋于稳定

2)变形速率保持不变,经发出警告,及时加强支护系统

3)则表示已进入危险状态,须立即停工,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进行加固。

3.3 围岩收敛基本稳定的判断

围岩达到基本稳定的条件是:1)隧洞周边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d;拱顶沉降速度小于0.1㎜/d;2)隧洞周边水平收敛速度,以及拱顶沉降速度明显下降;3)隧洞位移相对值以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0%以上。

4 谭家坝隧道监控量测数据应用

4.1 测点布设距离

在进行隧道的开挖过程中,必须进行隧道的周边位移变形监控量测。隧道周边位移量测断面在Ⅴ级围岩的段纵向间距为10—15米左右应设置一处,在Ⅳ级围岩的地段纵向间距为15—20米左右应设置一处,在Ⅲ级围岩的地段纵向间距为20—30米左右应设置一处,在Ⅱ级围岩的地段纵向间距为30—50米左右应设置一处,在围岩分级变化频繁地段每级别围岩段至少要设置一处监测断面。

4.2 测点埋设时间

初期监控测点埋设时间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测点距开挖面应小于2m。测点埋设后,第一次测量应该在上次爆破后的24h内,并在下次爆破之前进行。第一次量测的初读数是关键性数据,应反复测量,当连续量测3次的误差R≤0.18mm时,才能确定为初读数。

4.3 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可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进行量测工作。但由于谭家坝隧道围岩情况良好,掘进施工速度较快,因此按两种方法选择量测频率时出现较大差异,宜取量测频率较高者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即按位移速度选择。

表2-2 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

4.4 谭家坝隧道监测数据

谭家坝隧道YK224+250断面,2007年4月12日至2007年5月14日观测数据如下:

表2-3 谭家坝隧道YK224+250断面观测数据

4.5 谭家坝隧道监测数据回归分析

根据“散点图”来选择回归函数方程的形式,散点图有一种比较明确的走向,故取线性回归函数是适当的。根据“散点图”的模型的走向和几个回归函数的比选,取函数作为回归函数比较合理。回归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根据量测数据,i=1,2,3.... n,去估计未知参数A,B:进行线性相关的显著性检验;并利用对A,B估计之结果,通过t值去预测u值。

1)水平收敛回归方程

对累计水平收敛数据通过专业数据分析软件Origin 7.0进行分析和曲线拟合,可得水平收敛回归方程为:

(1)

由回归方程式(1),取,可得到水平收敛位移值的终值

2)拱顶沉降回归方程

对累计拱顶沉降数据通过专业数据分析软件Origin 7.0进行分析和曲线拟合,可得水平收敛回归方程为:

(2)

由回归方程式(2),取,可得到拱顶下沉位移值的终值

4.6 测量结果分析及应用

1)周边位移相对值分析

YK224+250断面水平收敛两测点间间距L = 11170.62mm,拱高Lh = 6894.00mm,最终水平收敛位移值u = 4.20847mm,最终拱顶沉降值uh = 3.70197mm。

水平收敛周边位移相对值:

u/L = 4.20847㎜/11170.62㎜ = 0.03767% < 0.20%

拱顶沉降周边位移相对值:

uh/Lh = 3.70197mm/6894.00m = 0.05370% < 0.20%

此值远小于隧道周边允许位移相对值,说明围岩状况良好,可适当降低初期支护设计参数。

2)围岩稳定的判断

水平收敛:由回归方程的二阶导数 说明变形速率不断下降,位移趋于稳定。

拱顶下沉:由回归方程的二阶导数 说明变形速率不断下降,位移趋于稳定。

3)二次衬砌施作判定

隧洞周边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2㎜/d;拱顶或底板垂直位移速度小于0.1㎜/d;隧洞周边水平收敛速度,以及拱顶及底板垂直位移速度明显下降;隧洞位移相对值达到总相对位移量的96.23%(水平收敛)和91.03%(拱顶下沉)。初期支护表面裂缝不再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纪明.青山隧道监控量测技术及其在施工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6.

[2]吴从师,阳军生.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3]王立军,吴江,韩桂武.监控量测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J].有色矿冶,2007,23(2).

[4]沈向东.监控量测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8.

[5]冉小兵.谈监控量测在隧道信息化施工中的应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25(3):256-260.

论文作者:王育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  ;  ;  ;  ;  ;  ;  ;  

谭家坝隧道监控量测及数据应用论文_王育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