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论文_徐晓霞,都菁,丁伟

(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 山东青岛 266034)

【摘要】以临床路径基本理论为导向,结合我院治疗小儿肺炎的现实情况,对临床路径的内容进行组织。并利用对比实验法,探讨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治疗过程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认为:如果不可控变异率超过了20%,会对临床路径的评估产生严重影响,需要调整临床路径内容;在标准化治疗程序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抵触情绪以及曾经的“思维懒惰”,导致路径选择的持久性动力动力不足。建议: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临床路径实施电子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线,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建立和完善路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关键词】临床路径;小儿肺炎;实施;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221-02

临床路径是一种管理技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我们将临床路径定义为:专业医护人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病程的进展而制定的标准化、流程式治疗护理模式。其最终结果就是通过对流程的有效控制,选取最佳的治疗护理方案,降低医患双方的成本,提高诊疗护理效果。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于2010年11月开始进行小儿肺炎的临床路径的有益尝试。本文从最基本的患儿住院时间、费用、家属满意度、医患冲突等简易指标入手,通过设置实验对照组对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5月-10月收住我科的216例肺炎患儿的治疗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小儿肺炎作为临床路径实施的依据。

1.2 研究方法

1.2.1实验对照法

实验组:采用临床路径护理,从入院开始即接受临床路径指导,制订健康教育方案。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实施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护士随机进行病情指导、健康宣教。

两组实验对象在年龄、病情、性别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

2.研究结果

2.1 临床路径的实施

(1)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讲解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陪住制度,医保制度,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主任和护士长及病房的环境等,同时,安扶好患儿家属,在入院宣教单上签字。

(2)由责任护士为患儿测量生命体征,执行医嘱,建立静脉通路,按治疗方案给药,做好护理纪录。

(3)填写临床护理路径单,包括:床号、姓名、诊断、年龄、住院号等,并且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内容,责任护士完成每日宣教指导工作,家属掌握后签字。

入院第2天,初步评估入院第1天指导内容掌握情况,并进一步强化。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仍有体温过高、咳嗽较重等现象,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加强护理指导,直至患儿或者家属掌握;指导患儿及家属有效咳嗽及拍背的方法;指导患儿饮食及每日饮水量,取合适的体位,注意休息。

入院第3天,再次评估入院宣教及用药知晓情况,并进一步强化。责任护士继续观察病情变化,侧重于雾化吸入、静脉输液的护理指导,确保家长学会正确的拍背方法,缓解家长心理负担。

入院第4~7天,逐项评估以上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情况,并进一步强化。进一步检查患儿基础卫生情况,加强基础护理,补充营养和水分,协助给予部分生活护理。观察患儿体温波动情况,指导患儿及家属肺疗的方法及意义。

第8~10天,进一步与患儿及家属交流药物应用后的效果,讲解疾病预防的有关知识,进行肺功能锻炼。

(4)出院指导,包括:疾病预防、出院带药、健康教育、复诊的指导。

2.2 效果评价

实验组患儿家长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引用临床路径,让小儿肺炎患者的护理过程更加有条理性,标准化。护士从患儿和家长的角度出发,相互沟通,得到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极大减轻家属恐惧、焦虑的同时,发症的发生率也不同程度降低。患儿康复速度加快,住院天数明显减少,住院费用也明显的降低,家属的满意度随之明显的提高。(如表2,3)

由表3发现,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出现9.26%的变异,属于可控变异。根据帕雷托法则,不可控变异事项发生的人数不应该超过总人数的20%,所以,我院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的治疗过程中的内容合理。多种因素变化可导致变异发生,主要的有五类:医务人员造成的变异、医院系统造成的变异、疾病转归造成的变异、病人需求所造成的变异以及退出等五种,当然,变异分为正性变异与负性变异两类,所以出现变异并非一定是坏事。

2.3 问题

2.3.1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产生路径变异甚至退出路径。如果变异多了,退出多了,会对临床路径的评估成绩产生影响,如果不可控变异率超过了20%,需要调整临床路径内容。

2.3.2并不是每一名医疗人员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临床路径实施初期,在标准化治疗程序过程中,医疗人员的收入有所减少,而且对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出现了短暂的抵触情绪。从某种程度上讲,临床路径缩小了医护人员之间的水平差异,而且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个性化”服务的尝试减少。

2.3.3临床路径的应用和效果评价体系尚不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2.4 建议

2.4.1以临床信息为基础,高效、准确地监控、管理、规范并收集病例个案以及路径变异情况等方面信息,不断的探索临床路径内容的科学性,最大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4.2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临床路径实施电子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控制成本。

2.4.3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线,加强医疗质量监测,建立和完善路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3.小结

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上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医护质量,控制医疗成本,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疾病掌握程度。但是,我们也应该发现,我们的临床路径的内容、实施过程、反馈评价机制尚不健全,需以临床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在充分考虑路径变异的情况下,不断探索临床路径内容的科学性和实施过程的严谨性。

【参考文献】

[1]张惠芬.实用糖尿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90.

[2]吴袁剑云.临床路径实施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3]沈晓明主编.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75.

[4]董军.临床路径的特点与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4,25(6):11-12.

[5]马丽和.临床路径的变异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0(5):142-144.

论文作者:徐晓霞,都菁,丁伟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  ;  ;  ;  ;  ;  ;  ;  

临床路径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论文_徐晓霞,都菁,丁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