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蓉洁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蓉洁

讷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讷河 161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38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19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患者19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EV1%分别为(286.3±5.7)ml、(86.7±6.5)%;对照组的FEV1、FEV1%分别为(208.7±3.2)ml、(72.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该病病程长、易复发[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4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38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临床症状,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试验。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疾病患者、药物过敏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27~63岁,平均为(46.2±2.4)岁;病程1~14年,平均为(6.5±2.1)年;其中轻度发作患者8例,中度发作患者有9例,重度发作患者有2例;并发支气管炎患者5例,支气管肺炎患者3例;对照组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28~65岁,平均为(46.3±2.5)岁;病程1~13年,平均为(6.4±2.2)年;其中轻度发作患者7例,中度发作患者有10例,重度发作患者有2例;并发支气管炎患者6例,支气管肺炎患者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其中包括抗炎、抗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舒张支气管药物、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于急性期患者采取炙麻黄10g、黄芩12g、射干9g、白果6g、半夏9g、陈皮6g、地龙15g、桑白皮9g、甘草6g;每日1剂,分三次服用;对于缓解期患者采取炙麻黄12g、茯苓12g、白术12g、陈皮6g、半夏9g、太子参15g、杏仁9g、川贝母9g、莱菔子9g、山药9g、甘草6g;每日1剂,分三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百分率(FEV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判定根据治疗后相比治疗前改善程度进行判定,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反复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肺部哮鸣音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反复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肺部哮鸣音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患者的反复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和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肺部哮鸣音未减轻。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χ±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19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患者19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68.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的FEV1、FEV1%分别为(163±2.6)ml、(65.3±5.7)%;对照组的FEV1、FEV1%分别为(165±2.8)ml、(66.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EV1%分别为(286.3±5.7)ml、(86.7±6.5)%;对照组的FEV1、FEV1%分别为(208.7±3.2)ml、(72.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临床上常见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呼吸道炎性疾病,患者表现为反复咳嗽、哮喘、支气管痉挛等,如不及时治疗,该病会逐渐进展,并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为缓解急性期症状,但长期使用药物易出现耐药性,导致疾病复发。支气管哮喘属中医“哮证”等范畴[2],中医认为该病和外邪侵袭、脾胃内伤、情志失调、肺肾亏虚所导致,对于支气管急性期患者应采取宣肺平喘为主,方中炙麻黄具有宣肺平喘之功效,射干、半夏、地龙能够降气化痰,黄芩桑白皮能够止咳平喘,白果能够敛肺止咳;诸药合用达到止咳化痰之功效。支气管缓解期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应以补脾肺肾为主;方中太子参能够生津润肺,半夏、川贝母能够清热化痰、莱菔子能够理气和中,杏仁能够降气平喘,陈皮能够通气健脾,山药补肾益肺[3];诸药合用达到降气平喘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4%;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EV1%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蒋龙翔.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期12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7):50-52.

[2]李广萍,樊恭春,杨秀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3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6(4):551-553.

[3]葛玉清.队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3):163-164.

论文作者:张蓉洁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张蓉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