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理科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研。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心理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并调查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SDS评分与SAS评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心理科患者在护理过程中,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可缓解负面情绪,增加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科;认知行为;治疗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444-02
心理科收治的病患相对特殊,相比正常人,人格结构、认知结构发生扭曲,容易形成心理疾病[1]。为了探讨研究认知行为治疗在心理科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文笔者以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进行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纳入对象共计100例,全是我院心理科收治的患者,入组时间2016年12月--2018年3月。所有病例临床资料完整,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排除人格障碍患者,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按照1:1通过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29例男性,21例女性,最小19岁,最大54岁,平均年龄(35.4±6.14)岁,18例广泛性焦虑症,27例抑郁症,5例强迫症。实验组50例患者中31例男性,19例女性,最小23岁,最大57岁,平均年龄(36.5±5.97)岁,其中,15例广泛性焦虑症,28例抑郁症,6例强迫症,1例躯体形式障碍。上述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都给予对症治疗,并接受常规护理,如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病情监测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如下所示:(1)对于护士而言,需接受系统性培训,掌握认知行为治疗的相关知识,包括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同时,通过职业培训,加强护士的责任意识,秉承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认知行为治疗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认知行为治疗的目的。(2)护士综合分析心理科患者的心理特点,考虑个体差异,并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学历及社会背景、认知水平等,制定心理护理计划,按照计划表基本步骤,实施操作。(3)认知行为治疗过程中,关键在于患者与护士的关系,彼此间的信任及同盟关系是开展心理护理的前提及必要条件。
1.3观察指标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2],对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焦虑越重;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估患者抑郁情绪,得分高说明抑郁情绪严重;另调查患者、家属满意度,总分100分,满意度高用分值高表示。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SPSS20.00软件中录入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理状态
关于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如表1所示。
表1:评价并比较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n=50,,分】
2.2护理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显示,实验组评分为(92.3±6.41)分,对照组评分为(88.4±6.73)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2.967,P=0.003)。
3讨论
心理科患者,基于生活事件、者成长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某种相对过分的人格倾向,常常表现出依赖、偏执、自恋、自卑等状态,尚未达到“人格障碍”标准,但此类情绪状态可能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此类病患,可能伤害自己,也可能伤及别人。认知行为治疗理论,是一种新型治疗理念,其认为对于尚未达到“人格障碍”程度的病人,可采取一系列认知治疗措施,改变病人的错误信念。对于心理疾病,其与躯体疾病一样,具有自愈性,因为每一患者都有一定心理复原能力,因而对于不同的患者,所需要的心理护理存在差异。针对认知行为治疗的心理护理,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倾听与解释,二是灌输希望,三是学会放松,通过倾听与解释,了解病人内心真实感受,并详细解释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在此基础上,向患者灌输希望,纠正患者扭曲认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帮助患者放松自我,如放松训练、呼吸法、肌肉法等,放松身心状态,有助于减轻患者精神障碍,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总之,认知行为治疗在心理科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建议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沈琴,宋波,顾康莹,徐桂红. 认知行为治疗在心理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09):116-117.
[2]胡彩云. 健康教育在心理科临床的初步实施[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9(33):4714-4715.
[3]季凯. 心理干预对心理科门诊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849-4850.
论文作者:顾小桃1,马士俊2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患者论文; 认知论文; 实验组论文; 心理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