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轻量级成年人??很难支撑21世纪的明天_家庭教育论文

重新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轻量级成年人??很难支撑21世纪的明天_家庭教育论文

重成“才”轻成人——难以托起21世纪的明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论文,明天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重视独生子女成“才”教育而轻视成人教育。这是笔者近期对首都1000个家庭进行“家庭教育的现状”调查时所发现的现代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病症。

教育社会学研究表明,对孩子的社会角色期望是否正确,是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就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而言,对孩子的社会角色的期望偏差和误区是大量存在的。在1000名被调查的家长中有85.6%的家长认为,“好孩子”、“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成绩好”、“分数高”。于是,许多家长把自己没有获得的良好学习机会和培养条件,加倍补偿在孩子身上,尽力为孩子成才创设一切条件。在这一心态的驱使下,不少家长不去了解孩子的个性情趣、爱好特点、气质能力的具体情况,固执地按照自己的“良好”意愿,拍着脑门为孩子谋划、设计“锦绣”的前程。并主观地为孩子托人情、掏腰包,提供形形色色的成“才”阶梯,希冀孩子踏着父母铺垫的梯子顺利达到“成才之塔”的尖顶。于是,对尚未出世的孩子便进行胎儿教育、实施“0 岁方案”的家长有之;对学龄前孩子进行早期智力开发、艺术陶冶的家长有之;对上小学孩子除每天陪读外,送其上各类培训班补习班的家长有之;节衣缩食,为孩子购买昂贵乐器,付出相当学费和大量精力陪学陪练的家长有之。

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的孩子参加过下列哪些培训班?”回答“参加过”的家长高达87.7%。其中,28.6%参加过“外语班”,22.3%参加过“钢琴班”,17.5%参加过“舞蹈、表演班”, 15.2%参加过“电脑班”,11.4%参加过“绘画、书法班”,9.6 %参加过“体育班”。而在87.7%的孩子中,还有1/3多的孩子同时参加2个以上培训班,最多者参加了5个培训班。

为了解独生子女上各类培训班的情况,笔者多次到北京市少年宫和中国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进行实地观察。每逢双休日,这两处大门口家长和孩子熙熙攘攘,有些家长自行车前架上坐着孩子,后座上带着乐器;有些家长一手拉上孩子,一手提着画夹;有些家长领着孩子,肩上背着孩子的表演服或练功服。这里正上演着一幅20世纪90年代的送子上“班”图。笔者随意同一些家长就孩子上培训班问题聊了起来。一位在中央某部工作的女同志说:她的孩子7岁,正上小学一年级, 孩子在少年宫学小提琴已有二年时间了。至于孩子将来能否在拉琴上出人头地,她也没谱,只是想培养孩子有一技之长,便于以后进重点中学,因为重点中学招生时要优先或照顾“特长生”。而另一位在某合资企业的女职员告诉笔者:她的童年生活艰苦,没有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学习。现在生活优裕了,要把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的幸福在孩子身上补回来。从小让孩子多学几手,艺多不压身,提高孩子的竞争素质和能力,为孩子今后成才打下基础。这两位母亲道出了众多家长重功利、高期望的心态。

“陪读”业已成为现今社会的流行病。很多家长还不甘心“陪读”,为孩子“学习好”、“有出息”,强行给他们施压加码,布置过量的作业。海淀区一小学有一个时期为了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在三年级中开展“愉快教学”,探索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让学生主动有趣地学习,少留或不留课外作业,不限制学生读课外读物、开展课外活动。然而,学校的这一举措却得不到多数家长的理解及支持。他们抱怨说这是“误人子弟”、“教不严,师之惰。”这些家长自己给孩子布置起大量作业;有些课程学校不考试,家长便千方百计找来别的学校的试卷自己来考孩子。至于给孩子买各类复习资料、参考书,请家庭教师的现象,各地随处可见。

家长上述做法使得孩子苦不堪言,只是机械地应付着,难得有孩子自己的休息日和可供自己支配的活动内容。当问卷中问及:“你在节假日有多少自己玩的时间?”这一问题时,65.3%的孩子答道:“一点儿自己玩的时间也没有”,21.7%的孩子说:“能自己玩半天”,12.0%的孩子说:“能自己玩1天”,仅有1.0%的孩子说:“能自己玩2 天”。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玩就是浪费时间,因此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使孩子整天被禁锢在书桌边或奔波于各类培训班之间。

然而,尽管家长殚精竭虑,费尽心机,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非是横空出世的天才,他们的兴趣、爱好往往很难同家长的良好愿望相吻合,家长的投入与教育效果常常难成正比。如果无视孩子的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一味强求孩子完全依照成人的意志行事,到头来便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令望子成才的家长束手无策。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个名叫王大宇的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是公务员,在他身上体现其父母的优点:聪明,英俊。且他作文写得很好,曾多次获全国、市、区竞赛大奖。也许父母都曾是知青,没能步入大学殿堂,而将希望全部寄托在爱子身上,于是采取了“加压”办法,结果欲速不达。在他的作文《我的星期天》中,父母成了他笔下面目可憎的“凶神”。请看他笔下的星期天——

“大宇,起床”,我睁开迷糊的双眼,一看墙上石英钟才6点, 便恳切地对妈妈说:“昨晚我已加班完成作业了,让我再睡一会吧?”“瞧你,越来越不象话!古人讲,一日之季在于晨。早上正是念书的时光,睡懒觉能进北大、清华吗?”我知道妈妈的脾气,一唠叨便没完,只好穿衣起床。

早饭后,爸妈按预定分工,一个辅导我写作文,一个辅导我英语和算术。一篇妈妈出的《发生在同学间的故事》的作文,在不准翻看参考书的要求下,我一连写了3遍才勉强通过。没待我缓过气来, 爸爸又将一大堆算术题摆在我面前,限2个小时内做完。我紧赶慢赶, 还是超过时间。见我没能按时完成,爸爸脸上由晴转阴,再拿过作业一看,一双眼睛“电闪雷鸣”,他指着两道做错的题,大声责怪:“你这么马虎,别说考重点,上名牌,只怕二三流的学校也考不上。”“考不上就考不上,没什么大不了的”,见我顶嘴,爸爸火更大了,一把将作业撕了。我“呜呜”地哭了,可爸爸仍不依不饶,又让我重新做作业。一天下来,比上学还累!待把爸妈布置的作业做完,已是万家灯火了。哎,我真不想过星期天!

在孩子稚嫩的笔下,星期天多了一些约束,多了一些抱怨,而少了一些自由,少了一些轻松和欢乐。孩子们究竟应拥有怎样的星期天呢?

球王贝利率领巴西国家足球队第三次捧回世界杯,恰逢他喜得贵子。好心的人们祝贺他:“这孩子将来也会成为你这样的王牌明星。”贝利却摇摇头,平静地说:“不,他绝不会有他父亲这样的成就!”球王贝利在谈及爱子前程时竟有这样一颗“平常心”,实在难能可贵。而这种“平常心”,恰恰是今天我们家长所缺少的!

望子成才心切的家长们,是否应以一颗“平常心”来反省反省自己呢?做人与成才,本是辩证统一的,可我们许多家长却偏偏更看重后者。似乎只要学习好、有一技之长,其他都可以不计较。“望子成才”之心远甚于“望子成人”。其实,现代家庭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教会孩子如何做人,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上。一个孩子学业上、特长上的缺陷不一定会影响其一生,而他人格上的缺陷倒可贻害一辈子。

家庭教育这种重成“才”轻成人的痼症,实际上是我国整个教育体制弊端的折光。基本上是以应试教育为轴心的教育体制,所带来的消极导向作用,促使家长试图凭借家庭教育的强化或培训来达到追求高分数的目的,而这种导向和追求又同家长固有的盼子成才的思想相吻合。当这种追求演化为一种普遍社会心态时,家庭教育重成“才”轻成人的痼疾则不可避免了。此外,就家长主观原因而言,那就是在家庭教育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教条主义。教条主义的表现之一,是盲目地信奉一种教育理论,并且不从实际出发,不加分析地付诸实践。比如盛行一时的“早期智力开发”理论,就为众多家长推崇。至于早期智力开发的确切内含是什么?应当开发什么?怎样开发?等等,对于这些基本问题都未搞清楚,就盲目地进行所谓的“早期智力开发”。多数家长是把“早期智力开发”理解为向孩子多多灌输知识、多多培养特长,由此势必造成孩子的学习或心理负担过重。教条主义的另一种表现,是一些家长信奉所谓的家教“秘诀”,生吞活剥地搬套现成的“成才”经验。如今,报刊、电台电视中经常有关于超常儿童的报道和“小影星”、“小歌星”主持的少儿节目。这样,一方面强烈地刺激了不少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另一方面又导致家长思想上产生片面认识,在一部分家长心目中,似乎只要送孩子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孩子就能举办个人画展、就能登台演奏什么乐器、就能录制唱片、就能主持电视节目。但实际上,所有具有成就的孩子,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生理条件及客观环境,特别是家庭氛围和家长素质的影响和作用,决不仅仅是靠参加培训班就可达到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只注意追求形式的东西,如买钢琴、送孩子上培训班,很少考虑孩子是否具备成功需要的一定的环境和条件。殊不知,“教育有法,但无定法”即适用于这个家庭的方法,未必适用于那个家庭;适用于这个孩子的经验,未必适合于那个孩子。由此观之,家长要克服重成“才”轻成人的家庭教育痼症,首先要重视孩子成人的奠基工程,同时视孩子身心特点既重成才又重成人;成人的根基打好了,最终方能真正成才,方能托起21世纪的明天!

标签:;  ;  

重新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轻量级成年人??很难支撑21世纪的明天_家庭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