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城市”指城市信息化,即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城市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化社区,逐步实现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在智慧城市这一先行理念的引导下,园区的智慧化建设率先进入城市建设的规划当中,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它的体系结构和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的缩影,既反映了智慧城市的主要体系模式和发展特征,又具备了一定不同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的独特性。园区正向着智慧化、创新化、科技化转变,利用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帮助园区实现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智慧城市视角;智慧园区;建设规划
1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已成为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也是期望解决在城市化过程呈现问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的有效策略。随着智慧城市理念的日益渗透,影响了并正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为当前智慧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譬如,智慧园区的智慧化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政府管理者和园区管委会的一个难题,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智慧园区的建设涉及到产业规划、市政建设以及大量的信息技术数据处理,这就要求对智慧园区的建设规划不同于传统的规划设计。为此,在智慧城市视角下,使得智慧园区的建设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规划理念,从而达到智慧园区智慧化的目的。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智慧城市视角下研究智慧园区的建设规划,既有必要也具有可行性,以下将在借鉴国外智慧园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智慧园区建设的关键领域进行探讨。
2智慧城市视角下的智慧园区
2.1智慧园区的概念特征
目前,关于智慧园区的研究文献较少,其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共识,但通过查找资料大体上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观点。狭义的观点认为智慧园区建设规划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和物联网在园区的应用,该观点以基础设施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和实现员工工作场所的改善作为衡量园区智慧化的标准,侧重于从企业和员工的角度定义建设智慧园区的规划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路,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和员工服务。而广义的观点认为智慧园区的建设规划的目的是提高园区的软实力,而不仅仅是改善园区内企业和员工的工作场所。如IBM将智慧园区定义为通过主题园区和虚拟园区的同步建设,加强国内各类科技园区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为科技园区铸就一套超强的软实力。这种观点主要从园区自身的角度定义智慧园区规划的目标,主要目的是提高园区自身的竞争力。
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本文认为广义智慧园区的观点是对狭义观点的扩展和补充,是从整体、综合的角度去思考智慧园区建设规划问题,更加接近于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为此,衡量园区是否智慧化应体现出三个特征:信息化、便捷化和人性化。信息化是园区是否智慧化的技术特征,也是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相互结合的直接体现;便捷化是园区是否智慧化的基础特征,是政府管理、园区环境改善的直接体现;人性化是园区是否智慧化的目标特征,直接表现为园区软环境的人性化,即人性化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环境。
2.2国内外智慧园区的发展模式及特点分析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智慧园区的建设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研究视野,并逐步得到了实践。如美国硅谷智慧园区、印度班加罗尔智慧园区、新加坡肯特岗智慧园区和日本筑波智慧园区建设等。
国外智慧园区建设具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在管理层面上,政府主要的职责在于营造智慧园区的运营环境,并协调、监督智慧园区的运作,实现园区的建设与服务业的良性互动;二是在科研层面上,智慧园区也是科研机构的聚集地,并且与产业界有着广泛的联系,真正形成创新互动机制;三是员工层面上,偏重于科研人员的引进和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四是在企业层面上,入住企业注重服务性企业,且多数为科研型企业,满足节能、低碳和高效的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智慧园区的规划
3.1智慧园区的整体规划
智慧园区的实现主要体现在其规划的具体实施和管理方面,运用新型的信息技术搜集数据、协助管理部门对智慧园区的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并根据智慧城市和智慧园区的建设目标进行科学的模拟和评估,有利于政府管理部门对智慧园区建设中发现问题做出较优的决策,同时也对智慧园区建设中出现的与规划目标的偏差得到及时纠正。比如,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园区内停车位进行信息传输和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园区内的汽车空位的利用率;运用GIS技术对园区内资源和能源利用状况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处理,大大提高了智慧园区的管理效率和运行效率,也实现了对智慧园区的动态监控,并对园区的运作做出及时的调整和评估。
智慧园区建设规划的主体思想是利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对智慧园区的规划建设以及运营中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的监控和管理,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可以说智慧园区的规划是将传统的园区通过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建设成一张可视化的地图,为管理部门快速的掌握和利用园区的实时信息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也对智慧园区的管理规划提供更清晰的管理手段和分析决策的支撑平台,达到较好的提高智慧园区软实力的目的。
3.2智慧园区建设规划的关键领域及解决思路
如何运用智慧城市的理念解决智慧园区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是智慧园区建设规划的核心。当前,传统园区的转型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环境,而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为智慧园区规划中呈现出的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以智慧园区的停车管理为例,借鉴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对智慧园区内的停车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对其停车位进行高效率的利用,获取及时的空闲停车位信息,并对空车位信息进行发布,为进入园区的车主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也有助于园区管理部门及时、有效了解园区内停车位的利用状况,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智能判断。比如,通过智慧园停车位管理系统可以引导进入园区的汽车快速地找到空车位,如遇突发事件,可以快速的启动应急方案,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服务。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可以根据园区的实际情况应用到智慧园区的建设中来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
3.4无线终端感知平台
无线终端感知平台方案设计包括:环境监控、动力检测、视频监控、能耗管理、资源管理、门禁控制、地图导航、巡更、一卡通等多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方案设计将无线终端感知系统和三维管理系统相互结合交叉互动。将二维管理报表数据、三维环境数据、真实空间环境三者结合起来,实现对园区管理的多维化、体验化和交叉化。
结论
综上所述,运用智慧城市的理念对智慧园区的发展做出规划是一种新的概念和尝试。在智慧园区的概念中,园区的科学规划是对智慧城市实践做出的微小缩影,同时也是在深化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
参考文献:
[1]赵勇,张娟,李健.智慧城市体系框架浅析[J].电信网技术,2013(4):1?4.
[2]盛立.新加坡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4(8):16?17.
[3]关欣,雷鸣宇,李健.智慧城市标准化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3(4):20?14.
[4]秦洪花,李汉青,赵霞.“智慧城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J].信息化建设,2010(9):50?52.
[5]王根祥,李宁,王建会.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2(4):11?14.
[6]王广斌,张雷,刘洪磊.国内外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9):153?160.
论文作者:周怡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9
标签:园区论文; 智慧论文; 城市论文; 建设规划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理念论文; 观点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