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数学生态课堂教学建构策略初探论文_苏永强

农村高中数学生态课堂教学建构策略初探论文_苏永强

摘要:新课改的实施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最大变化当属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形态变化,师生在有意义的建构知识的思想中获得教学发展。立足课改精神,本人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实施自主尝试探索、合作交流建构、教师精讲引导、联系发展提高等策略推动师生教学的变革,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有效地打造高中数学生态课堂。

关键词:农村高中;数学教学;生态课堂;打造策略

众所周知,课堂是实现师生教与学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实现生命发展的主要平台,是师生体验生命之旅的主要地点。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作为师生进行精神交流的场地,采取多样的手段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从而使学生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发展。事与愿违,当前的农村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情况不尽如人意,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机械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机会,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对此情况,在课程理念下的生态课堂指标体系的指导下,我尝试采取自主尝试探索、合作交流建构、教师讲解引导、联系发展提高这样的方式建构生态课堂,驱动学生的生命发展。

一、自主尝试探索

生态课堂的建构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因此,在组织农村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主动不足,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使学生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活动体验中,建立对所学的感性认知,实现自主学习,为有效地在课堂中与教师进行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农村高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不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倡导实施“尝试教学”。从顾阾沅教授、陈重穆教授等人对“尝试教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所谓的“尝试教育”是指以导学案、自查资料等形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低起点的尝试过程中,全员参与;允许学生在尝试过程中犯错误,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负担;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帮助学生减少探索过程中的障碍。基于此,我在组织农村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将“尝试教育”与生态课堂的建构联系起来,借助导学案、微视频、自主学习任务单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以“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之前,我为学生发放了这样的导学案: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导学案(节选)

1.自学目标

掌握集合的含义,了解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掌握表示集合的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对简单的集合进行表示。

2.知识要点

什么是集合和元素?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怎样的特征?

可以用来表示集合的方法有哪些?

集合有多少种类别?

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有是什么?

3.预习自测

(1)下面所给出的内容是否可以组成一个集合呢?如果可以组成集合,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表示呢?

某班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所有的大于0的负数;小于6的自然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分布在第二、第四象限平分线上的所有点。

……

在这样的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们不仅可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向,还可以在有目的的探索过程中,建立对新知的感性认知。尤其,预习自测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发现新的问题,做好记录,留待课堂解决,可以为师生互动提供依据,打好建构生态课堂的基础。

二、小组合作交流

生态课堂的建构离不开生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的实现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的。在一个小组中,学生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他们可以就自己的所思所想展开激烈的交流,在思维外化的过程中,或者发现自身学习的不足,或者加深对所学的认知,最终通过思维的碰撞形成共识,提升数学学习质量。而且,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课堂氛围也会在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表述中,变得轻松和谐,趋向自然状态。与此同时,受数学学习能力的影响,农村高中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导学案内容往往会存在诸多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学习差异,有的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其他学生可能会有所认知。此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通过对自主学习情况的交流,可以互帮互助,实现问题的解决,减轻数学学习负担。因此,我在构建高中数学生态课堂的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指导学生就课前预习情况进行合作交流。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小组的建构在生态课堂建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学生处于适宜的生态位,可以推动合作交流活动的实施。由此,我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先进行科学地划分小组。具体地,我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差异为切入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并将不同层级的学生放到一个小组中,保证各个小组中既有学优生,又有中等生,还有学困生。在明确的数学学习差异的驱使下,学生们之间产生良性竞争,互帮互助,实现协同发展。

以“基本不等式”为例,在导学案中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若a,b∈R,则a2+b2≥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证明呢?大部分学生无法有效地弄清楚这个问题。于是,我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集思广益,探寻不同的证明方法。在激烈的争论中,有的小组用完全平方不小于0这个性质进行证明;有的小组利用函数、方程知识来进行证明。如此不仅实现了问题的解决,还使学生们开拓了视野,积累了多样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

三、教师讲解引导

生态课堂的建构尽管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教师的知识讲解。这里的知识讲解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知识灌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生态课堂中,教师的知识讲解,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知识引导,一种是知识引入。简单地说,在学生合作交流之后,受数学抽象性、逻辑性的影响,还存在一些疑难问题,或学生无法及时地将注意力从激烈的争论中转移到知识学习上来,此时,就需要教师知识讲解的作用,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深度探索数学知识。因为数学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但教学任务较为繁重。所以,我一般会在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进行讲解引导。而且,我所使用的讲解引导方式,不是直接就数学知识讲知识,而是以提问的方式,驱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

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在证明以上问题的时候,学生们大都想出了用完全平方不小于0、用函数、方程知识等方法。想出这些方法,并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所在。针对学生们给出的方法,我创设了问题情境:汉代著名的数学家赵爽,设计了“弦图”。这个“弦图”与我们所给出问题的另一种解决方法是一致的,你们知道是什么方法吗?除了计算之外,我们可以不可以采用动手操纵的形式,来发现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会继续在小组中展开互动交流,发挥自主性,运用数形结合、动手操作等形式,探寻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推动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也使学生的思维朝着不断深入的方向继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联系发展提高

经过课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教师讲解引导这一系列的活动,大部分学生可以建立对数学核心概念、核心思想的的认知。掌握基础知识是实现生态课堂建构的第一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才是生态课堂建构的主要目的。数学能力包括诸多的维度,其中,问题解决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备受广大教师的关注。实现对数学问题的灵活解决,其实就是学生在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以进一步地进行数学理解、再创造、再理解,从而深化数学所学,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对此,在建构生态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将学生的发展局限在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上,而应在实践应用中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我在组织农村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根据教学所需,为学生创设多样的练习活动,给予学生运用所学的机会,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发展。比如,在组织了“基本不等式

”之后,我除了结合教材和教参为学生设计了数学计算问题之外,还引导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渠道,搜集与不等式有关的其他信息,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建立以“几何”为核心的“不等式树”,从而驱使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加深对所学的理解。

总之,在农村高中数学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生态主义观点的指导下,将教师、学生、课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采取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为课堂教学的参与主体,享受到数学学习乐趣,并在教师的知识讲解和课后练习辅助下,深入理解所学,灵活运用所学,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建构出生态的数学课堂。

(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专项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涂德佳.高中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4):8.

[2]赵嘉慧.浅谈“一体两翼五环相链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115-118.

[3]凤健.回归本真,让课改之花绽放——试论如何构建高中数学生态环境[J].中华少年,2018(06):201.

论文作者:苏永强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  ;  ;  ;  ;  ;  ;  ;  

农村高中数学生态课堂教学建构策略初探论文_苏永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