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设计指标参数论文_邓亚军

艾奕康咨询(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本文以框架-核心筒超高层建筑实际工程为例,运用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及规程,通过对本工程结构设计各计算指标的分析,对照超限项次逐一比较,对剪重比不满足规范设计要求的楼层均对其剪力进行了调整,最终本工程各计算指标均在规范可控范围内。

关键词:框架-核心筒;超高层;剪重比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主楼地上三十六层,地下三层地下室,屋面结构标高为149.500m,屋架结构标高为163.300m,基础底板面标高为-12.900m。底部两层建筑功能为商业,三层及三层以上建筑功能均为办公,其中四层及二十层为避难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本场地为ⅡA 区,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080,特征周期Tg=0.35s,结构阻尼比ξ=0.05。根据《关于提高武汉市主城区部分新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的通知》武城建[2012]179号文,本工程临近抗震救灾干道,用地容积率大于4.5,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重点设防类),相应设防烈度应提高一度。根据规范【1】第3.9.3条及3.9.5条,本工程框架、核心筒抗震等级为二级,主楼顶板(标高-0.500m)周边两跨车库地下室范围内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主楼负一层(标高-5.500m)、负二层(标高-9.000m)周边两跨车库地下室范围内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土液化判定:无需液化判定。结构嵌固端为地下室顶板。±0.000所对应的绝对标高为30.300m,地下室抗浮水位为23.500m。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主楼框架柱采用桩基,核心筒采用桩筏基础,筏板厚2700mm,筏板面标高:电梯基坑处为-17.400m(绝对标高12.900),其他位置未注明标高处均为-12.900m(绝对标高17.400)。

2、计算结果分析及调整

纵横向轴线距离均为40.500m,外框架柱距为6.000~7.650m。低区及高区结构布置如图1、2所示:

2.1层高及截面

本工程负三层结构层高为3.900m,负二层结构层高为3.500m,负一层结构层高为5.000m,一层结构层高为9.050m,二层结构层高为8.600m,三层结构层高为4.500m,四层(避难层)结构层高为3.000m,以上标准层结构层高均为3.900m。

框架柱:采用混凝土方柱,地下室至屋面:中柱截面1250x1250mm~650x650mm,边柱角柱截面1100x1100~600x600,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C40。

图1 低区结构平面布置图 图2 高区结构平面布置图

核心筒剪力墙:基础顶面至三层外筒墙截面600~650mm,三层至四层外筒墙截面450mm,五层至十七层外筒墙截面400mm,十八层至二十一层外筒墙截面350mm,二十二层至屋面外筒墙截面350mm,内墙300~200mm,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C40。

梁:采用混凝土结构梁,主框架梁截面为500x600mm,十字框架梁500x600,外围框架梁截面为300x750;次梁截面300x450~500,主梁下净高为:3.90-0.60-0.05=3.25m。

负一层(-0.500)、二层(8.600)、三层(17.200)标高处内框架梁600x500,十字框架梁600x500,次梁300/400x500,设计结构梁高500mm,为后期业主使用提供足够净高。

楼盖:采用现浇混凝土楼面。

2.2计算指标

表1 超限项次

由前述可知,本工程层高变化活跃,容易形成因刚度突变造成的结构薄弱层,因刚度形成的薄弱层,PMPM软件SATWE计算模块程序会自动调整结构薄弱层,自动乘以放大系数1.25。

为满足抗侧刚度比及受剪承载力比值在规范可控范围,局部楼层墙柱截面已适当加大、并提高砼强度等级。

另外,考虑到标准层层高3.900m,扣除梁高后,柱净高与柱截面边长之比小于等于4,容易形成短柱,为避免短柱形成,框架柱截面在满足刚度及轴压比等计算指标的情况下,适当减小柱截面尺寸,并适当提高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本工程第一周期,第二周期,第三周期,周期比,满足规范要求。

2.3剪重比调整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JGJ3-2010)【2】规定,本工程需强制指定剪重比调整系数,根据SATWE计算结果显示,X、Y向底部8 层楼层地震剪力需要调整,剪力调整系数见表2:

3、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本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各计算指标均能满足现行结构设计规范及规程,超限项次为两相,不需要进行超限设计。

在后续结构施工图设计过程中,还需对局部构件截面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安全、适用的情况下,尽量节约成本,控制钢材及混凝土用量,以期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表2 X、Y向剪力调整系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朱炳寅,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JGJ3-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楚留声,白国良,赵更歧等.高烈度区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混凝土筒体混合结构破坏模式研究[J].工业建筑.2010,40(5):1-6.

[5]钱稼茹,赵作周,叶列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邓亚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试论框架—核心筒超高层结构设计指标参数论文_邓亚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