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王丽娜,杨雪,邱晓娟,张琼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 陕西 西安 710004)

【摘 要】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PICCO)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根据PICCO技术监测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根据中心静脉压( CVP)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24h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心率(次/min)、尿量( ml/ h)、液体量及肺水肿发生的例数。结果:复苏后24h的液体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肺水肿发生的例数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心率明显减慢;尿量( ml/ h) 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O监测指标与CVP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PICCO监测更能有效指导临床补液。

【关键词】PICCO;休克;液体管理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73-02

感染性休克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死亡率高达20%~80%[1]。在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强调液体限制与利尿剂及血管活性药物相结合的治疗策略。在液体管理过程中,需要有效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其进行指导。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血量联合应用的技术。本研究旨在探讨PICCO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急诊ICU住院的感染性休克患者, 纳入标准符合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①临床上有明确的感染;②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③收缩压低于90mmHg(1 mmHg=0.13KPa)或较原基础值下降的幅度超过40mmHg至少1h或血压依赖输液或药物维持;④有组织灌注不良的表现如少尿(尿量﹤30ml/h)超过1h或有急性意识障碍[2]。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上述标准纳入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20~62岁,平均年龄(34±14)岁。其中脓毒症21例,重症肺炎19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两组患者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原发疾病构成、性别及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在右颈内静脉穿刺放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根据CVP调整补液速度、利尿剂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的方法进行液体控制。观察组患者均经股动脉放置PICCO动脉导管,经颈内静脉放置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将肺热稀释法与动脉脉搏波形技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连续监测ITBVI、EVLW等指数。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复苏24h后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液体量、心率(次/min)、尿量( ml/ h)及肺水肿发生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均应用SPSS13.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以均数±标准差(两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复苏后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3 护理要点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证监测数值的准确性,换能器和心脏应置于同一水平,每日用冰冻0.9%氯化钠溶液进行肺热稀释测定,每次连续测3 次,取平均值;预防留置导管感染和堵塞,穿刺部位每天用安尔碘消毒并更换敷料, 定时用稀肝素液加压冲洗管道[5], 每天更换冲洗液。

4 讨论

在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中提出了以容量治疗为中心, 积极控制感染,配合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血糖等为一体的“早期复苏”概念[4]。由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明显,常导致白蛋白丢失、组织水肿,盲目补液能够改善组织的灌注,但同时也可能导致肺水肿。治疗中容量监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极为重要。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是一项脉搏轮廓连续心排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量联合应用的新技术,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它不仅可算出每搏输出量及连续心输出量,而且能够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血容量,指导液体输注管理。可进行ITBV 及ITBVI、CO、EVLW 及EVLWI 等指标的测定,并能进行每搏量(SV)及指数(SVI)、PCCI、直接动脉压(IBP)等的连续测定[5]。本次研究中,在PICCO 监测下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观察组患者24 小时所使用的液体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尿量( ml/ h) 明显增加,这说明,使用PICCO 监测更准确地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综上所述,在PICCO 监测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更为准确和有效,可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及肺水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秋兰,刘兰霞,程小梅,等.PICCO 监测技术在严重肺挫伤患者的应用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3):26-27.

[2]冯辉斌,张晓兵,童利群,等. 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10):1908-1910.

[3]沉晓磊. PICCO 仪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和护理[J].全科护理,2010,4( 2) : 992.

[4]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草案)[J].医学与哲学,2006,27(12):20-28.

[5]黄子波,张文勇,辛款强. PICCO 技术的液体管理方案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2, 23(6): 648-649.

论文作者:王丽娜,杨雪,邱晓娟,张琼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论文_王丽娜,杨雪,邱晓娟,张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