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研究论文,政治教育论文,学科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06)02-0004-07
2005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继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发布并实施后,2005年又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实施方案》。这些文件的出台体现了党中央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伴随着三个重要文件的发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研究的视界不断拓宽,不仅更加关注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也开始较多地回顾学科发展历程和进行自我反思,并积极探索一级学科建设前景的相关问题。对此,本文试图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在这一年的总体状况及特征作一简要的描述。
一、注重对学科建设相关问题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反思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已走过20多年的奋斗历程,尽管学科建设在专业点布局、学科体系建设、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学术队伍培育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取得令人刮目的跨越式发展,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界的同仁从来也没有像如今那样沉稳冷静,大家既看到学科发展面临着最佳的发展机遇,也意识到由于发展过快而使得学科在不少基础因素方面不够扎实。这种具体反思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界多少年来所不曾充分体现过的。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新发展时机的一种科学态度的充分表现。
1.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历程的回顾和思考
在过去一年中,有许多专家学者撰文回顾了学科建设20余年“茹苦含辛、锲而不舍”的经历。首先,对于学科属性的认识更加丰富。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形成,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揭示这一特定领域客观规律性而产生的理论形态的集中体现。(徐文良)也有学者指出了该学科是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性、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教育的规律性等特色的综合性横向学科。(林泰)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经验总结。有学者专门撰文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探索改进与创新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认为成绩主要有:确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地位,优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途径,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完善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管理体制,推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正确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地位,牢固确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调动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统筹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于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石国亮)再次,探索了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人撰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毕竟历史短暂,在学科建设特别是理论研究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对学科归属认识不一致、学科研究失重、学科地位在实践中受到怀疑等。(胡斌武)更有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生专业方向设置中存在着学科边界模糊、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的专业方向较少、比较研究薄弱等问题。它们动摇和消解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独立地位的合法性,为其他学科“借窝生蛋”提供了方便,有可能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的“空巢”现象。因此该学科研究生专业方向的设置应进行适当调整。(傅佩缮)又次,讨论了加强学科建设的路径问题。许多学者认为,对于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只能通过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才能得到解决。对于应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有专家指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既要抓好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又要抓好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既应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又必须重视人的发展功能;既要提倡、鼓励实证研究、实验研究和跟踪调查,又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研究;在学科理论体系建设中,既要重视主干学科建设,又要抓好分支学科建设;既要为高校服务,培养人才,也要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和适应性,为全社会的发展服务。(张耀灿)也有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准确定位;注重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凝聚各方面力量,加强重点课题攻关;提高本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加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姻”,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骆郁廷)
最后,探讨了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有关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了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任务,这一重大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定位问题。许多学者论述了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重要优势、客观依据、理论基础和视野。但认为在一级学科的建设中也会遇到新的矛盾和问题,对此,有学者提出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要处理好几个主要关系,即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与学科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学科体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划分标准与其子学科划分标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关系。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下大工夫加以研究解决。(李毅)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用正确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实践形态向理论形态、由经验形态向学科形态、由学科形态向科学形态的转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面临着从前学科形态向学科形态过渡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以上关于学科建设的探讨,对于我们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加强和改进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讨论
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连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及《实施方案》,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设置和实施步骤,并对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与领导、教学方式多样化和现代化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表明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一轮改革和建设正式启动。对于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新的课程方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许多学者针对此问题展开了讨论。
首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经验的总结。有专家撰文总结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98方案”实施的主要成绩及基本经验,认为取得的成绩主要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取得显著成效,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教材建设得到有序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取得新进展,学科建设得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本经验是:必须坚持把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大学生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必须坚持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把教学方法改革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教材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认真总结这些成绩和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世纪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重要意义。(刘贵芹)
其次,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及其实现。有学者专门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政治社会化功能、知识涵养功能以及综合方法论熏陶功能,且诸多功能呈现出整合化特征。(邱柏生)也有学者认为在教学实践中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具体落实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一是要在教育的总体目标中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二是要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狠下工夫;三是要探索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性与层次性相结合的具体路子。(赵甲明)
再次,探讨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有学者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科研投入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科研含量不足,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努力转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认识,积极形成新的政策导向,并提供有力的支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科研含量,这是在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陈占安)也有人认为当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可以从“四贴近” (贴近学生的认知兴趣,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贴近学生的关注热点,贴近学生的课外教育)、“三结合” (课程考核与全面评价相结合、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相结合、思政师资与其他师资相结合)、“两保证”(持恒的师德建设和坚实的教学功底作保证)、“一落实” (大学生的受教育权利保障问题)这四个方面来入手。(孙镇平)
最后,关于贯彻新课程方案要解决的问题。有学者认为要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必须要直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的结构性矛盾,处理好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关系、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的关系。“05方案”的全面贯彻和实施依赖于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和原则的关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建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研究。(陈锡喜)
总之,面对改革开放的深化和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的发展,面对新时期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人生价值、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等方面出现的新特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势在必行。教育者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效果评价上作出相应的创新和改进。新一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任重道远,专家学者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对于课程建设的思考及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对于我们正视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厘清课程改革思路、提高课程实效,寻求在原有基础上的新突破具有理论启发意义。
二、基础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广泛
1.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不是永恒的、凝滞的,而是不断发展、不断生成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促进人自身全面发展的、具有超越性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主体性的增强,其作用必然会越来越重要。但我们也应看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在当代和有限未来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发展的相对一致,其本质事实上也是相对的、即时的,也会不断发展、不断重构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体现和存在、发展的重要基础,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有学者从总体上概括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主要有:树立科学“三观”的导向功能,塑造政治人格的政治功能,增强人文底蕴的文化功能,提升精神状态的激励功能和培育健康心理的调适功能。(缪子梅)也有人则以个体的人和社会思想道德文化作为研究的新视点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于实现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和社会思想道德文化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作用方式表现为:赋予人社会思想道德文化规定性,赋予人思想道德自我超越的动力和能力,发展人的思想道德个性。对于思想道德文化的选择功能表现为对思想道德文化的传承,批判与引导。(褚凤英)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具有意识形态和人文认知两大功能。这两种功能是缺一不可的,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出的要求不是要哪一个不要哪一个的问题,而是如何在两种功能之间取得一种适度平衡。现今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功能失衡的困境,重新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当务之急。(刘鑫淼等)有人还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价值,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主体性的确立、创造性的发挥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人的主体性就要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培养人的主体精神、开发人的主体能力、塑造人的主体人格;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人的创造性体现在价值观念的引导、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意志品质的锻炼;思想政治教育培育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挖掘人的各种潜能、优化和协调各种关系。(杨柳)有学者还专门研究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具有其他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功能,包括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育人功能和开发功能。而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所具有的特殊功能,主要包括沟通互助功能、覆盖渗透功能、预测预防功能和营造氛围等功能。(韦吉锋)
学者们仁者见仁,从不同视角对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和功能的新思考,深化了我们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确。以上研究为我们在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启发我们重新思考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价值。
2.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进行了梳理和新的思考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有研究者厘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的研究域界,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研究的理论维度(结构研究、功能研究和建设研究)和现实维度(网络环境、媒介环境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研究的焦点是力图回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什么”和“怎样建设”两大问题。在研究范式上选择了从主客体关系出发,考察环境、思想政治教育、人之间的互动。(周琪)
(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问题。有学者评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问题的研究状况,梳理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价值、载体内涵、载体特征、载体形态、载体功能的研究,认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构建横向体系和纵向发展体系。(吕艳华)
(3)思想政治教育效益问题。有举者指出效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追求目标,认为尽管十多年来对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内涵、表现形态和分类、评价标准以及如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的对策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总体上研究还不够深入。主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应该抛弃泛政治化倾向,彻底抛弃灌输,注重现实针对性。(陈万柏)
(4)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有学者梳理了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及其基本结构的研究,总结了关于结构优化的路径与对策,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研究的局限性,认为这种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要素没有确立公认的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结构系统的研究缺乏清晰的层次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各个要素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思想政治教育结构论体系的内涵需深化,外延需拓展等。(李芳)
以上研究涉及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作者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厘清了基本概念,概括总结了研究的进展情况,评析了研究特点,并对研究发展进行了展望,从内容和方法论上指明了可以继续研究的空间。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人们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范畴的研究现状,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进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实践操作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
1.注重实证研究
所谓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材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设计实验,进行量化的、精确的测试并推导出结论,其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成为可以量化的科学。为了客观真实地了解和分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特点,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使用问卷、数量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
许多作者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包含的内容编制了调查问卷,根据各自情况在不同范围内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所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如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04年10月至12月在北京、上海、福建、湖南、辽宁和陕西等六省(市)20所高校联合开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撰写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报告全面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并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还有许多作者开展了关于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状况、关于大学生政治素质、大学生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状况、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现状、当前大学生诚信现状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并撰写了研究论文。论文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分别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方面的现状,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教育和引导的对策。这些调查研究工作,使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也为增强高等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此外,还有学者主张在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和效果评价中运用量化模型等数学分析方法,来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偏重定性方法、数量分析和定量研究缺失的问题。有些学者引入运筹学中的量化模型决策方法,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决策过程中备选方案的评估和预测进行了方法、程序的开创性探讨,以示例分析展示了其方法的基本功能和特色。(刘新庚等)也有学者引入矩阵和概率等数学方法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模型。(孙寨君)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主要采取以思辨为基础的理论研究和逻辑研究。这种方法多注重理论探索、逻辑推论、宏观把握,其路径是通过逻辑推论由已知导出未知。而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果看,实证研究的方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有益补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决策及评价过程中,应当辩证科学地认识实证方法的应用,坚持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科学化。
2.以相关学科的视角观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视野
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是拓宽研究视野,深化理论认识,从而不断开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的路径之一。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急剧转型期,客观上形成了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伴随全球化与信息网络化而来的强势文化入侵与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作为这场社会全局性联动的一个子系统,日益面临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如何加强这些薄弱环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任务。
学者们以不同的学科视野来观照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人探讨了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指出可以运用需要理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性;运用个性特征理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运用气质理论,增强预见性;运用性格理论,增强科学性;运用需要理论、动机理论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孙霞)有人则从传播学的视角解析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效果优化问题,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主体、传播技巧等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刘新传)此外,还有很多作者从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出发,以不同学科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为基础,从不同侧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意蕴进行了剖析,深化了我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已经不局限于对于西方社会科学的借鉴,而开始关注一些西方最新的自然科学或管理科学的理论并将其运用到解读乃至解决当前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尽管这种尝试的有效性还有待一定时日的实践来检验,但这种理论探索的精神是令人嘉许的。有学者关注系统论或生态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研究中,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来解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孙钟伟等)还有人借鉴了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和层次性的系统,更是一个耗散结构。只有通过与外界持续不断地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在交流中形成动态的、非平衡的状态,才能使其自身迸发出无限活力,从无序走向有序。今天,面临经济主体多元化、主体利益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实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如若固步自封,只能使自身走向“热寂状态”,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开放之路势在必行。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对于相关学科的借鉴及交叉研究,已经日益为学者所重视。(郭仙梅)
3.继续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注意分析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面对着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国内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代主题紧密结合,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中的一切先进、有益的成分,丰富自己,发展自己。通过了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比较、鉴别、融合,可以加深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规律和共同本质的认识,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有研究者概括了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形态及其特征,将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流派大体上归纳为三类:社会适应理论(包括永恒主义理论和要素主义理论)、人格自律理论(表现为存在主义道德教育哲学、实用主义和儿童中心主义、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价值澄清理论)和人格完善理论(表现为社会学习理论、完善人格道德教育理论),并对各理论流派进行了评析。认为借鉴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我们应“灌输”与“渗透”并重,重个性化教育,注重“行为养成”。(贺彦凤)也有研究者从教育方式、宗教信仰、培养目标、管理方式等方面比较了中西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认为中西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在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强制性灌输教育为主与立足柔性灌输教育;相对独立形式和与宗教合二为一形式;统一领导、齐抓共管与指导调控、分权管理:“三个面向”、“四有”新人的培养与合格公民的塑造。中西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同之处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受到重视;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政治灌输,社会的广泛参与;培养目标设立的层次性与统一性。在明确中西思想政治教育异同优劣的基础上,可以站在时代制高点,背靠历史,胸怀全球,确定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翟光辉)
有学者分析了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认为美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隐蔽性、渗透性、注重道德践履、注重理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在教育中避免了强迫灌注而注重推理、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注重发挥学科的载道和渗透功能。认为借鉴其中合理成分,可以为我们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李玲芬)有人依据俄罗斯社会转型的政治经济背景对苏联解体后思想政治教育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苏联时期曾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1990年代俄罗斯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俄罗斯沦为二流国家,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出现意识形态真空,教育目的彼此矛盾。其原因在于:俄罗斯的教育环境已经成为一个破坏的环境;教育成为国家各种政治力量斗争的舞台,政府无法通过统一的行动纲领,学校没有相应的培养计划。苏俄思想政治教育的变迁及存在的困境为我们提供了反面教材,即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然会出现思想混乱以至于出现社会的动荡。(张丹华)
明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弊得失,借鉴其成功的经验,汲取其失败的教训,无疑有助于确立我国现今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建构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才有取舍,有取舍才会有优化,有优化才能获得充分发展,这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的规律。
从管中窥豹的意义来说,我们作出了以上的描述,从中多少也能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视野正在逐步拓展,对研究方法的重视也日益凸现。尽管目前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前期积淀阶段,主要表现为重视中层理论的研究,而对另外两头投入不够,即一头是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一些元理论研究不够,另一头是对实证资料掌握不够,但人们正积蓄能量力图理论创新,这种理论冲动已开始显现,这在一批青年学者身上尤为明显。20余年的发展,对于一个学科来说还只是一个开端,在这种前期积淀阶段,大致如下围棋一样,正处于布局阶段,尚未进入中盘,因此大家基本上各说各的,对理论研究的评论比较少,更缺乏学术争鸣。这一特征对学科目前的理论研究风格会有影响。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本学科理论研究会步入中盛期。
标签: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论文; 大学生现状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大学生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