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白立红1,刘晓凤2,宫益霞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白立红1,刘晓凤2,宫益霞

(1.佳木斯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54002;2.哈尔滨快好药业有限公司 150000;3.佳木斯大学 154002)

摘要: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 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患者90例,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和头孢噻啶等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应对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经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有患者的感染情况均得到一定的控制,发生不良反应90例患得中,变态反应49例(54.44%),胃肠道反应21例(23.33%),血液系统反应7例(7.78%),肾毒性反应7例(7.78%),肝毒性反应6例(6.67%)。发生不良反应后及时停药对症处理。结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临床应用抗生素时要针对患者病情对症用药,减少应用抗生素出现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立即停药,并给与对症处理。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广谱半合成抗生素,母核是7-氨基头孢烷酸(7-ACA),由头孢菌素C裂解而获得的。头孢菌素类主要优点为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临床疗效高、毒性低等,临床应用极为广泛[1]。副作用属药物固有反应,正常量出现较轻微。毒性反应指药物引起的生理化机能异常和结构的病理变化,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或疗程延长而增加。抗生素的毒性反应临床较多见,如及时停药可缓解和恢复,但亦可造成严重后果。现对我院治疗过程中发生头孢菌素药物的不同程度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的患者90例,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6~68岁,平均年龄42.5±2.5岁。

1.2 调查方法

依临床病情及临床表现,选取服用不同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其中主要应用药物为头孢唑啉、头孢拉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钠和头孢噻啶等。对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应类型表现进行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X2进行数据比较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关系进行研究,其中男52例(57.78%),女38例(42.22%),年龄6~68岁,6~18岁31例(34.44%),18~59岁37例(41.11%),60以上者22例(24.44%)。

9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早为第一次用药10分钟,最晚为连续用24天以后。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49例,主要表现为心慌、呼吸困难,荨麻疹,丘疹等,占54.4%;胃肠道反应21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恶心,占23.33%;血液系统反应7例,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占7.78%;肾毒性反应7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少尿,占7.78%;肝毒性反应6例,主要表现为碱性磷酸酶升高,占6.67%。所有患者均经停药或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

90例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当中,服药后饮酒36例,因患有肺炎、胆囊炎或其他免疫统统疾病所致14例,而超过合理用药剂量13例,用药后不合应用其他药物10例,因饮食习惯不当9例,其中有受到过外界因素干扰8例。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因自身和生理特征、饮食习惯以及用药方法等几方面因素所导致。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系由真菌——冠头孢菌通过培养产生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而衍生出来的系列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本类抗生素较青霉素抗菌谱更为广泛,作用更强,过敏反应较少发生,很少发生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较低。依本类抗生素各个品种的开发时间和抗菌活性的特点可分为四代[2]。第1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强;第2代头孢菌素的抗菌谱较第1代广,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增强,但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却有所减弱;第3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作用较强;第4代头孢菌素抗菌谱较广,抗菌活性更强,且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3]。头孢菌素作用机制和青霉素相似,其抗菌活性也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黏肽而产生。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化学结构稍有不同,还有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和碳头孢烯类抗生素,其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均与头孢菌素相似。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其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对青霉素过敏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患者,尤有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假膜性肠炎患者、高度过敏性体质者慎用。偶有恶心、呕吐、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多见皮疹、荨麻疹、红斑、瘙痒、发热、淋巴管肿胀等过敏反应。可见恶心、呕吐、腹泻、食欲缺乏等胃肠道功能紊乱,偶有伪膜性肠炎[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治疗患者感染情况均得到一定有效的控制,临床还会出现其他的不良反应,如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肾毒性和肝毒性等的发生,当有不良反应发生时应立即停药,根据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减少对患者因不良反应而造成的伤害,减少并发症发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柴林青,赵向东. 536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2006,3(2):81-84.

[2]熊艳萍.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救治对策[J]. 抗感染药学,2016(3):546-548.

[3]兰永杰,郝庆华.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48例分析[J]. 中国药业,2008,17(16):59-59.

[4]熊艳萍.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其救治对策[J]. 抗感染药学,2016(3):546-548.

论文作者:白立红1,刘晓凤2,宫益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5

标签:;  ;  ;  ;  ;  ;  ;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白立红1,刘晓凤2,宫益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