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税项目的审计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涉税论文,方法论文,项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定性分析法
其具体内容如下:
1.界定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范围:界定经营范围是指界定主营业务、附属业务及特殊业务和行为,检查和发现企业应纳税的每一种类,适用的纳税范围和适用税率。
2.界定被审计单位减免税的业务范围:对免税或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应采取符合性测试,查阅批准文件,核对批准日期,掌握有效期限,采用抽样方法,检查企业执行情况。
3.关注企业会计政策及变更情况:前后各期会计政策选用的一致性使会计处理方法能够遵循一贯性原则,而当被审计单位当期会计政策发生变更时,政策的变化对当期利润和税金产生很大影响,与企业涉税有关的会计政策主要有:①各种适用税率;②材料计价标准和方法;③产成品发生核算计价方法;④长期投资中股权投资和联营投资的投资收益的计价方法;⑤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⑥固定资产析旧方法;⑦是否提取坏账准备;⑧是否提存货损失准备等;⑨无形资产摊销方法;⑩递延税款摊销方法等。
4.判断关联方及关联方交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联方和关联方交易会对企业的利润和税金产生重大影响,关联方交易主要有:①材料采购;②产品销售;③劳务提供;④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购入;⑤借入借款或归还借款;⑥提供担保等。
5.查阅上年审计报告:通过此种审查,了解上年的纳税情况,可对被审计单位纳税业绩做初步的评价,将同一纳税指标本期数与上年数进行比较,计算其增减率,使注册会计师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性测试对被审计单位当期整体的纳税情况有个基本概念,根据变动异常的项目,初步列出审计重点区域和重点审计项目。
6.查阅纳税签定文件:纳税签定文件是税务部门对企业实际纳税情况出具的证明,GPA可将审计的应纳税情况结论与纳税鉴定文件做比较,找出差距并据以进行审计调整。
二、实质性测试和分析性复核具体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销售及与销售有关行为:①本年度销售收入与上年度销售收入相比较,其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是否合理,有无高税率的销售收入按低税率的销售收入记账,有无开具发票联与记账联品名不符的发票。②关注混合销售行为和兼营行为,界定混合销售行为应执行的税种和适用税率,严格划分兼营行为的业务范围,正确处理执行高税率或低税率的关系。③检查销售退回与折让手续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对销售折扣是否按税法规定将销售收入与销售折扣在同一张发票体现,对未在同一张发票记录的销售折扣不予抵减。④对以旧换新方式销售及还本销售是否按总销售额入账。
2、纳税调整项目:应纳税所得额针对不同的税种具有不同的内容,如应纳企业所得税的所得额与应纳个人所得税的所得额及土地增值税的所得额等不同,这里仅反映应纳所得税的所得额。对纳税所得额的审计应重点检查:①实际发放工资是否超过计税工资,是否按计税工资纳税调整。②实际提取的三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是否已按计税工资提取并纳税调整。③有无超税法规定标准的借款利息、交际应酬费、公益性捐赠支出。④固定资产折旧额和无形资产摊销额有无多于税法规定的计提额。⑤税收滞纳金、罚款是否进行纳税调整。⑥对联营企业分回利润与境外收益,是否将两地税款差额计提补交,企业实际纳税时抵扣的金额是否符合税法有关规定。
三、抽样审计特殊账户
特殊账户主要有:1、往来款项账户:往来账户主要指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账户,通过往来账户的审计,检查企业是否有现销收入直接记入往来账隐瞒或不报收入现象;是否有以物抵债将往来款账户与“产成品”直接对冲现象。
2、营业外支出账户:检查企业是否有非公益性捐赠,有无处置固定资产损失并查实损失的合理性。
3、待摊类账户:检查企业有无应于本期承担而未予摊销的费用,有无长期挂账现象。
4、投资收益账户:检查投资收益来源及收益大小,同时,关注被投资方与企业的关系判断其是否为关联方,应重点检查有无转让定价现象,因为转让定价可能掩盖了价格、成本、利润之间的正常关系,这种关系往往会有利于投资经营者,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纳税义务。
5、无形资产账户:检查企业有无通过无形资产的转移和使用,采用不计收报酬或不合常规价格转移收入并从对方企业获取好处不入账,形成账外小金库,而减少应纳税款现象等。
四、详细审计特定涉税行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详细审计以下涉税行为:
1、租赁经营行为:详细检查企业是否在同一集团内部通过机器设备租赁自定租金转移利润减少纳税,检查企业是否有事实上的租赁经营收入而不做收入通过往来款挂账现象。
2、受托加工产品行为:检查受托加工产品的合同的真实性。对委托加工产品与自制产品进行严格区分,尤其关注是否存在自制产品伪装成受托加工产品行为。
3、退料或退其他货物行为:检查企业在做退货的账务处理时,有无同时做冲减进项税额的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