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科技活动课程体系的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活动论文,课程体系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一部分。我校于1987年6月建成全国农村小学第一座儿童科学宫,内设计算机、航模、无线电、生物等22个活动室,为开展科技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国家教委、国家科委把我校列为“八五”重点课题“乡镇小学科技活动”实验与研究的挂牌实验学校。根据国家教委、科委“八五”规划的要求及我校开展科技活动的传统优势,我们着力于“小学科技活动课程体系”的建设,努力探索提高学生科技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多年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科技活动课程的建设
把科技活动列入课程,是调整课程结构的切实措施。科技活动课程是以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实施该课程计划,意在帮助、指导学生设法加强对科技活动的兴趣、爱好,并在活动中得到巩固,逐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造精神和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养成勤勉多思、追求真知的品格和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此,我们抓了以下几项建设:
(一)建立科技活动课程体系
建立基地,落实课程,分层活动是构建科技活动课程体系的重要因素。我校科技活动课程包括建立三个基地,落实好两课一活动,分三个活动层次,并以校“科技节”为契机,进行全面推动。
⒈建立三个基地。我们结合教育实际,建立了三个科技活动基地,为科技活动课程计划的落实提供了可靠保证。一是以科学宫为中心的综合基地。科学宫开设计算机、生物、航模、无线电、自然实验、电子游戏等22个活动项目,是学生学习科技知识,进行实验制作,训练技能技巧的好场所。二是种植、养殖基地。我校有不少学生来自农村,把乡镇小学教育纳入农科教相结合的轨道,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是乡镇小学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乡镇小学教育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在校附近的常青村建立起蔬菜、粮棉基地和鸡、鸭、兔、羊养殖场,学习种植、养殖知识,培养未来劳动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三是科技系列考察基地。我们把附近蚕农家、饲养场作为生物考察基地,把果园、苗圃作为植物考察基地,把化工、化肥、农药三大工厂及中外合资企业南通正大畜禽水产有限公司作为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进程的考察基地。让学生在考察实践中学习科技知识,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⒉落实好两课一活动。我们从学科课程中划出一节课,加上一节课外活动课,把这两节课作为落实科技活动课程计划的必修课程,编入课表。上活动课时,我们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分到计算机、摄影、生物、自然实验、无线电等22个“兴趣班”上课,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在此基础上,我们把周三下午第一课以后的时间留给学生,科学宫全面开放,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科技活动。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内容,既可自主独立活动,又可自动组合活动,让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生们通过交流,逐步提高了综合技能和心理素质。
⒊分三个活动层次展开活动。多年来,我们坚持分三个层次展开活动,即校级、年级、班级三个层次,既抓普及又抓提高。校级活动以科学宫里的22个活动组为中心,每周按两课一活动的课程统一安排,主要是培养骨干,培养特长学生,带动学校活动水平的提高。年级活动由年级组长具体负责,聘请辅导教师组织活动,如种植、养殖实践活动和考察活动一般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实施。除此之外,年级组还按学校统一布署,围绕科技活动的侧重点,每学期举行一二次单项竞赛,促进群众性活动水平的提高。班级科技活动具有全员性和普及性,一般由班主任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班级实际自行安排。一是与校中心兴趣组活动同时进行,即把未能参加校中心兴趣组活动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科技视听、信息发布、制作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二是每月抽出一节班队活动课,由校中心兴趣组的学生回班组织,分小组活动,充分发挥中心兴趣组成员的骨干作用。另外,各班的自然角、科技成果展览、信息库等微型活动基地,也有效地促进了班级科技活动的正常开展。
⒋举办校科技节。1988年开始,我们把每年的5月30日定为校“科技节”,现已举办了七届。在此期间,我们组织学生开展“10个一”活动,进一步推动科技活动开展。“10个一”是:每人讲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每班出一期专题黑板报;每人办一份科技小报;利用晨周会,每人发布一条科技新信息;每人搜集一条科技生活小常识;中、高年级学生每人写一篇学习、运用科技知识的体会文章或观察日记、小论文;每人至少制作一件科技小作品,以年级为单位举办一场科技作品展览;举办一项科技制作或操作表演赛(或知识竞赛);评选一批科技小能人,并在科技节庆祝大会上表彰;组织科技小能人开展一日小咨询服务活动。
(二)加强科技活动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要上好科技活动课,关键在教师。培训一支具有高度事业心、思想端正,而且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队伍,对于开展好科技活动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求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认识科技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把开设科技活动课程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联系起来。我们组织教师重温教育方针,明确培养目标,并发动教师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我们还对学生能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把现实与需要摆在教师面前,从而增强教师参加科技活动课程研究的自觉性。
其次,采取多种形式,培训科技活动课骨干教师。校教科室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习关于活动课程的理论,学习外地开展科技活动成功的经验,请专家作活动课程建设与辅导的讲座,为实际操作作理论准备。学校还组织有关教师去上海、杭州、南京、扬州等地系统学习科技基础知识,学习开展好科技活动的方法。对新分配来的有志于科技活动研究的教师,根据其具体情况,确定培训重点,限期掌握某项专长,并让他们参与活动辅导,边教边学,教学相长。目前,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科技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
第三,要求活动课辅导教师明确职责。⒈每学期初必须制定本活动组活动计划;⒉每次活动必须按活动纲要和教材写好活动方案,备好教具、学具,并认真组织实施,活动结束后写出活动小结。⒊要积极组织本组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三)编写科技活动课的纲要和教材
活动课程作为整个课程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它不只是学科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拓宽,还具有相对独立性、稳定性和灵活性。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一样,必须有严格规定的科学知识范围,体现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明确的训练标准,即要有大纲和教材。这样才能做到活动内容有序有度,教学有章可循,有本可依,使活动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科技活动课程也是如此。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根据国家教委制订的自然等学科教学大纲和人教版自然等学科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知识智力状况及乡镇经济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我们编写了《科技活动课程教学纲要》,并按电脑、航模、生物等活动课程的特点分低、中、高三个阶段制定了各活动课程应达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智力、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我们还按要求编写了活动课辅导教材,并配齐相应的手工制作材料,从而使科技课更加规范,活动水平也不断提高。
二、开展科技活动课的原则
⒈坚持渗透性原则。我们努力寻求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结合点与联系点,做到在传授知识上相互迁移,在思想教育上相互渗透,在发展智能上相互促进,在培养学习习惯上相互配合。如在语文课教学有关鸟类的课文时,在科技课上让学生到生物室观察各类鸟类标本,认识各种不同形状鸟的名称及其特征,知道哪些是益鸟,哪些是害鸟。
⒉坚持实践性原则。一方面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采取示范、直观、竞赛等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我们坚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地操作,亲自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如在教学《电路的串联》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把灯泡、导线、开关、电源相互串接,如果接线方式发生错误,就会发生短路或灯泡长明现象。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不仅学会了串联电路的本领,也认识了电路联接的基本原理和开关的作用。
⒊坚持层次性原则。我们在活动中坚持分层施教,分类指导。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差异,把各组学生又分成A、B、C三个小组,在活动时对各小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教法,有时还请A小组学生作C小组学生的小老师,做到人人有长进,个个有提高。
⒋坚持创造性原则。科技活动是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是宗旨。活动中,我们注意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及时加以引导,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如夏日蚊虫多,点蚊香又易烫坏衣物,一位同学决心改进点蚊香的方式,辅导老师抓住这一创造动机,及时进行引导,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制成了一只安全蚊香盒。这项发明获市小发明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省“亿利达”发明评奖。
⒌坚持趣味性原则。活动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如果活动课程脱离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活动课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活动中,我们不仅注意选择新奇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分层要求,而且还注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科技活动课程的管理
为了提高科技活动的质量,我们把科技活动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并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管理。
(一)组织管理
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教科室主任、科学宫宫长、科技辅导员组成的科技活动领导小组,进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校长根据学校教育目标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科技活动目标和要求;教科室主任和科学宫宫长制定具体计划,落实辅导教师,审查小组计划,指导活动的开展和负责考核评价;辅导员负责制定本组活动计划,实施活动内容,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二)目标管理
我们在制定《科技活动课程教学纲要》时,力求教学目标清楚明了,并按低、中、高三个阶段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为辅导员分组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活动内容提供了依据。由于我们坚持按兴趣、爱好编组上课,因此出现了各活动组成员年龄参差不齐现象。于是辅导老师对科技活动阶段性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使目标要求更切合教学实际,促进了科技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考评管理
考核评价是科技活动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每学期均坚持对科技活动进行“一考核”、“两评选”,即考核师生的活动过程及活动成果,评选优秀辅导员和科技活动积极分子。考核教师做到“三考察”:考察计划及实施情况;考察活动过程优化与否;考察活动课效果。学校对辅导学生在竞赛中取得成绩的教师给予相应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并把优秀辅导员与优秀教师同等看待,载入档案。考核学生时做到“三个结合”、“三个为主”:常识考查与能力考核相结合,以能力考核为主;平时检测与期末检测相结合,以平时检测为主;单项考评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对在竞赛中获奖的学生,学校均举行隆重的发奖仪式,并把是否是科技活动积极分子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重要条件之一。
“构建科技活动课程体系”的有效尝试,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在已举办的七届“科技节”中,学生共制作科技作品近万件;90多篇科技文章在各类报刊上发表;20多名学生的小论文,在全国、省、市科技小论文竞赛中获奖;在市、县举办的计算机、航模、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比赛中,全校共有100多人次获奖。“自动运煤器”获全国勤巧小队活动竞赛一等奖;4名学生分别获全国“最佳劳动小能手”和“劳动小能手”称号;由省电教馆拍摄的我校开展微机活动专题录像片《CAI在这儿萌芽》被选送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交流;校实验室被评为省实验仪器先进单位。学校科技活动充满了生机,一批批科技新苗正在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