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概述——以江西省宜春市某县为例论文_李邦民1,樊柄宏2

县域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概述——以江西省宜春市某县为例论文_李邦民1,樊柄宏2

1、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江西 南昌 330095;2、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江西 南昌 330095

摘要:本文论述某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安排措施,达成对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效防控,逐步提高基层防灾能力,在相关防灾政策和工作制度上有所创新突破,逐步形成面向基层、运转高效的县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的阶段性目标。并为县域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县域

前言

近年来我国地灾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成效凸显:调查评价体系取得显著进展,监测预警得到有效落实,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应急体系更加完善。调查评价体系方面,全国累计完成地灾1∶5万详查的县市达1080个,完成15833处重要隐患点的勘查工作;地灾监测预警方面,各地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全国29万群测群防员实现了隐患点全覆盖;地灾防治力度方面,“十二五”期间,各级地方政府累计投入地灾防治资金达500亿元,通过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使广大人民群众摆脱了地灾隐患威胁;完善应急体系方面,目前除个别省份外,全国基本上都成立了省级地灾应急管理机构和地灾应急技术机构,各地应急专家队伍不断壮大。

地灾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是地灾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未来地灾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将围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和应急体系”四大体系建设逐渐成为全国地灾防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主线。县域作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主要实施单位,在整个体系建设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1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工作部署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主要任务为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防治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应急体系及科技支撑工作建设,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主要开展建设内容如下:

1.1 调查评价体系建设

结合《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西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办法》(国土资发[2010]4号文)等法律法规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6-2015)等技术规范,制定某县农村切坡建房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对确需切坡的合法新建房屋建设场地进行简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1.2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1.2.1 群测群防员装备

为群测群防员配备必要的监测、预警及通讯装备。包括工具包(含钢卷尺、皮尺、防水手电筒等)、雨具(雨衣、雨鞋、雨伞),手提扩音器、铜锣、通讯终端(加装群测群防软件)。

1.2.2 警示标识制作与安装

对较重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警示标识牌,警示标识牌内容包括:灾害点名称、位置、地理位置、诱发因素、威胁对象、预定报警信号、撤离路线、责任单位、责任人名单和联系方式、简易平面图等信息。

1.3 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形和威胁人数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监测。

1.3.1 自动化简易监测

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安装裂缝伸缩仪、裂缝报警仪和位移监测器等简易仪器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危险性监测预警预报工作。

1.3.2 人工简易监测

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贴片法等手段,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危险性监测预警预报工作。

1.3.3 隐患点(群)报警装置

对于威胁人数较多或在同一村小组超过2处地质灾害的隐患群安装无线声光报警器。

1.4 应急体系建设

应急体系建设包括应急装备建设和宣传培训。

1.4.1 应急装备建设

应急装备建设主要包括应急调查车、应急会商系统和应急调查装备建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地灾巡查监测车

考虑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紧迫性,为应地质灾害配备巡查监测车,并按照统一要求喷绘标示,既方便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又便于群众和有关部门监督。

2、应急会商系统

为实现国土与水利、气象、应急办等部门及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进行视频会商的条件,拟在某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建立县级地质灾害应急会商室,配备应急会商系统和升级数字某县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系统为应急会商辅助决策系统;基本要求参照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会商室进行。

3、应急调查装备

县级应急巡查调查装备:包括旋翼式无人航拍器,手持GPS、数码相机、激光测距仪,个人应急工具(包括应急服装、雨具、安全帽、地质罗盘、地质锤、双肩包、睡袋、手电筒等)。

基层应急巡查调查装备:为基层国土中心所配备必要的地质灾害应急巡查调查装备,配备手持GPS、数码相机、激光测距仪。基层国土中心所个人应急工具(包括应急服装、雨具、安全帽、地质罗盘、地质锤、双肩包、睡袋、手电筒等)。

1.5 宣传培训

本区主要安排3个专项工作:

1.5.1 宣传单、宣传挂图印刷

印制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画、海报,刊登不同灾害类型的特征、避灾方法与路线、监测方法以及平时防范地质灾害需要注意的要点等内容,宣传图每个分局、乡(镇、街办)、村委会及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公共场所张贴,宣传单利用气象日”、“环境日”、“地球日”、“国际减灾日”等活动日在人员密集区进行发放。

1.5.2 宣传栏制作

制作坚固耐用的地灾防治宣传栏,在每个乡(镇、不含街办)政府驻地或集镇人员密集区进行安装,开展防灾宣传。

1.5.3 基层防灾培训

包括对乡镇及国土所(土地办)地灾防治责任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对群测群防员进行简易监测预警工具及群测群防移动终端操作技能培训。对全境中小学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材发放工作,在每个乡镇中、小学至少各选1所进行知识讲座。

1.6 防治体系建设

防治体系建设一般包括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简易工程治理等多举措的防灾减灾体系。综合考虑经济、本项目试点时间、技术可行性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因素,某县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仅安排简易工程治理。

4.6.1 简易工程治理

针对危害较大但致灾影响因素较少,治理措施简易且治理费用相对较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截排水、削坡减载、反压坡脚、简易支挡工程和植树种草等简易工程措施予以排危除险。这类治理工程适合中小型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体,其实施工期短、见效快、防治成效明显。综合考虑,主要对滑坡、不稳定斜坡进行简易工程治理

本次简易工程治理实施方案主要按如下程序办理:

1、受威胁居民向所在乡镇提出书面申请,所在乡镇出具意见后上报某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初审;

2、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接到申请后,委派地勘单位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根据现场情况提出治理方案,受威胁居民户出具施工书面承诺;

3、乡镇或居民户治理后,由某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单位进行竣工验收,验收通过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偿。

1.6.2 简易工程治理实施难点

考虑部分小型地质灾害特点,简易工程治理突出实用性与经济性,工程治理把控存在盲点,治理效果验证存在滞后性。相关管理和技术管理措施有待实践中进行探索总结,兼顾经济性与安全性。

2 小结

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结合县域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和形势。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总体上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突出对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控及基层防灾能力的提高,适当兼顾少量必要的工程治理。开展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群测群防、应急处理、工程治理及农村切坡建房评估管理等在内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从灾后治理转移到灾前预防上来。

论文作者:李邦民1,樊柄宏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县域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概述——以江西省宜春市某县为例论文_李邦民1,樊柄宏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