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腰若流纨素”,还是“腰著流纨素”?
□张 干
“腰若流纨素”之句出自《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诗。清代吴兆宜注此句为,“若”一作“著”。“若”“著”两字意义截然不同,前者为“好像”意,后者则为“穿着”意。受此影响,对于“腰若流纨素”之句的解释,历来亦颇多分歧,诸家或释为“好像”,或解作“穿着”。人教版教材译此句为“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水流一样晃动”。译文将“若”译为“穿着”,但并未给出理据,并且将“若”字原有的“好像”义杂入。此种释义游离于“若”字“好像”意与“著”字“穿着”意之间,具有明显的含混性。所以,人教版的白话译文引发了诸家质疑:刘桐孙认为,此种解释打乱了原文语法关系。万世雄、郭世锻指出,魏晋南北朝时常有将女子之腰喻为丝绸的说法,所以,“若”当为“好像”之意,并不作“著”。
从隶书书体演变而言:东汉《石门颂》“若”作“”,北齐《智度等造像记》“著”作“”,隋《苏孝慈碑》“若”作“”。《石门颂》为典型的隶书书体,但“若”字构型与楷体无异;《智度等造像记》为魏碑,属楷书;《苏孝慈碑》亦是楷书。《石门颂》中的“若”与《智度等造像记》之“著”,二字的下半部分已相当接近。在汉魏六朝时,“著”字的“艹”或写为“艹”,或变为“ ”,两个构件等同。隋《苏孝慈碑》沿用这一书写形式,“若”字的“艹”写作“ ”,构型为“”,其形体与《智度等造像记》之“著”极为相似。在魏晋六朝时期,草书亦为一种重要的书写形式,为当时士人所普遍采用。诚如刘涛所言:“西晋士人写尺牍普遍采用草书,以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的书迹为例,十五件作品中有十二件作草书,其中九件是草书尺牍。现在传世的西晋名家书迹,大多是草书。”《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在晋代索靖所作《月仪帖》中,草书“若”作“”。至于“著”字,羊欣《闲旷帖》草化为“”,王羲之《转佳帖》写作“”。“著”下半部分“曰”构件在草体书写下变为“口”形,与“若”字相同。此外,“若”“著”两字上半部分构件亦相当接近。所以,在草书的书写范式下,“若”“著”两字亦容易因形体相近而相讹。
经过对车站“三缝”部位进行分析可知,造成“三缝”渗漏的原因包括:在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施工缝模板安装不够牢固,造成施工期间混凝土流出,而施工人员堵塞不够仔细,在二次浇筑阶段,没有及时进行杂物的清理;在对接缝处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在主体结构和附属结构接缝部位采用后浇形式,因此,防水施工难以满足要求,最终因交界处变形,导致此处开裂,出现渗漏[1]。
随着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储量的日益开采,世界范围内的能源日趋枯竭,人类不得不面对能源危机的现实环境,为了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各国都在致力于新能源的发展,光伏发电技术与水电、风能相比,拥有无噪音、无污染、故障率低和维护简便等优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辐射能源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光伏发电环境。根据实际数据显示,光伏发电已成为当前较新的一门技术,尤其是光伏发电的大型化和并网化成为光伏发电的发展方向,共同承担了发电的任务。
与他书引文对校。《御定分类字锦·卷二十·佩服》中“珥”条收“明月”一词,释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腰著流纨素,耳著明月。”清康熙时期,何焯、陈鹏年等奉敕纂辑《分类字锦》一书,全书以类书形式分类编辑,“每类以二字、三字、四字为次,各详引原书,注于条下”,“至于累牍连篇,集为巨帙,无一字一句之不工,则自古以来,未有逾于此编者矣”。《分类字锦》编纂严格,所引文献极大地忠于原本,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由此书引文可知,在《玉台新咏》传本中,确有作“腰著流纨素”者。
按行文理路理校。汉代的诗歌已经注重对仗的使用,魏晋六朝的文学作品更注重文体的形式美,讲求字句的骈俪相对。《孔雀东南飞》一诗在描写女主人公刘兰芝被遣返家时有一番打扮,其中有句云:“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此三句皆为对仗句式。第一句“足下”对“头上”,“丝履”对“玳瑁”。第三句对仗则更为明显,前后句共用“如”字,“指”对“口”,“削葱根”对“含朱丹”。从这种对仗的句式来看,“腰著流纨素,耳著明月”更为合理,其形式、结构皆同于第三句。史双元亦从句式角度认为作“腰著流纨素”合理。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的《木兰诗》也多用对仗形式。“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四句共用动词“买”字;“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此句“理”与“贴”皆为动词。可见,在这些诗歌的诗句中,所用的对仗动词多为相同或相近的词性。
“流纨素”当为“流纨丰素”的省称,指织造细密的丝织品。《艺文类聚·杂文部四》引《三辅决录》,记蔡邕于丝绢作书之事,曰:“蔡邕自矜能兼斯善之法,非流纨素,不妄下笔。”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亦记此事,言:“蔡中郎非流纨丰素不妄下笔。”可见,“流纨素”亦作“流纨丰素”,“流纨”与“丰素”并称。“丰”可作形容词,用来形容丰满之态,如《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丰素”为丰满之素,就质地而言,白色丝帛因被精细织造而显得紧实丰满。参照“丰素”可知,“流纨”亦指织造细密的丝织品。该词从色彩方面对丝帛进行描述,白色丝帛因精密化的织造而具有反光性,流动着光泽。“流纨素”同“明月”,皆为价值不菲之物。诗中对刘兰芝“腰著流纨素”的描述符合汉乐府善以服饰仪仗来衬托人物的文学特色。
标签:《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论文; 人教版教材论文; “若”论文; 穿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