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就在拐角处_风景论文

风景就在拐角处_风景论文

风景就在拐弯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就在论文,风景论文,拐弯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张文举是现代著名的硬笔书法家,在此之前,他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为了彻底跳出农门,在他18岁那年高中毕业后,就发了毒誓:一定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大作家。白天,他和父母下地干活,即使再苦再累,晚上也要坚持写作,他的写作范围很广、写农村变化、写邻里纠纷,写好人好事……凡是涉及用来写作的素材,他统统拿来加工到自己的文章里。

为了尽快实现作家梦,张文举不断自我加压,给自己做了硬性规定,每天晚上起码要写500字以上的东西,如果时间允许,就再加写500字,写好后,加工润色,绝不过夜,工工整整地誊写一遍,然后第二天交给村里学校的收发室,让帮忙带给邮递员。每次去,张文举都会叮嘱收发室,千万帮他把信件转到,并要询问有无编辑部的回信,而每次得到的回答都让他非常失望,就连收发室的老头也为他惋惜,但也只是摇摇头,善意地勉励他:“只要工夫下到了,就一定会成功的。”

收发室老头无意间的话,使张文举受到了莫大的鼓励,他在心里暗暗鼓励自己:再坚持一下,也许在明天,就会收到某个编辑部的用稿通知书,作家梦瞬间就会实现的。

在一天天的期待和自我鼓励中,转眼间10年过去了,期间,与张文举同龄的伙伴,一个个都找对象结了婚,但他仍然打着光棍,父母劝他别再固执了,现在收手还来得及。但对写作陷入痴迷状态的张文举,已完全听不进父母的善意劝阻,他对父母铿锵有力地说:“我宁愿打一辈子光棍,也要当一名光宗耀祖的大作家,你们就等着瞧好吧,好日子在后头呢!”事已至此,父母只能唉声叹气,无奈地连连摇头。

在张文举29岁那年春天,他终于盼来了编辑部寄来的第一封回信,当学校收发室老头兴冲冲地把一封信交给他的那一瞬间,张文举的眼泪“哗”地就流了出来,嘴里喃喃道:“我终于成功了,我马上就是大作家了。”父母看着儿子兴奋的神态,也为儿子感到高兴,催促他快些拆开信,也好一起分享他成功的喜悦。

当张文举颤抖着双手拆开那封轻飘飘的回信时,急急地看完了信,就愣在了那里。原来,回信并不是他日盼夜想的稿件录用通知书,而是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刊物总编寄来的退稿信,总编在信中诚恳地写道:“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很努力的文学青年,我非常佩服你坚忍不拔的毅力,但我还是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这样一个事实:你的知识面比较狭窄,生活素材也没有很好地予以加工,稿件也确实达不到发表的要求。我要说的是,你的来稿我基本上都拜读过,虽然稿件质量不是很高,也略显苍白,但经过你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从另一个角度看,你的钢笔字却越来越出色,已经形成了你自己独特的风格!我建议,你应该立即放弃当作家的愿望,转而在硬笔书法上来个大发展,你定会大有作为!”

那位总编的话,让张文举不禁心头一震,他拿着回信,踉跄着跑回到自己的房间,蒙住被子整整睡了一天。第二天,他便对父母郑重地宣布到:从今天开始,我将彻底放弃作家梦,转而在硬笔书法上一展宏图。

父母惊愕地望着儿子,不知道张文举到底要干什么。

由于有十多年誊写稿件练就的钢笔字功底,加上他刻苦好学的精神,仅仅不到两年,张文举的硬笔书法就有了长足发展,参赛作品多次在国内获奖,不但成为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而且作品也在亚洲十几个国家进行了巡展,他也因此成为享誉全国的硬笔书法家。

获得巨大成功的张文举,在回答记者关于他如何成功的秘诀时感慨地说:“我的成功其实很简单,当你在人生之路上遇到坎坷时,就必须放弃无谓的固执,然后为自己另辟一条新路,该拐弯时一定要果断。我虽然‘失之东隅’,但却‘收之桑榆’,我的经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拐弯处。”

没有任何人总能够在第一次就成功,所以第一次的成功并不值得庆幸,相反,能够在失败过后及时去总结和反省才更令人赞叹,因为他学到的是人生拐弯的本领,毕竟生活不是一条直线。

标签:;  ;  ;  

风景就在拐角处_风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