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的全过程。要搞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在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的同时,还要做好每一个工程环节。基于此,笔者将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现场管理相关话题进行详细阐述,以作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施工质量;技术管理
随着施工的现场管理的标准逐渐提高,建筑工程中的现场施工管理也渐成为热点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却屡见不鲜,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总体价值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必须得到重视,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当代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不论对建筑工程项目本身还是对我国经济现代化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劳动力过于密集,难以实现有效控制
目前,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多工序还难以机械化和智能化,只能依靠人工作业。建筑行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建筑现场施工时,往往劳动力投人较多,故难以对每个施工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因此,在工程实践中,由于个别施工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的质量问题非常普遍。此外,在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物料的投入一般较大较多,很难实现全面控制。同时施工过程所用的砂石等材料的质量离散性较大,加之材料进入控制不严格,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纠偏的难度及损失相当大,纠偏措施的决策也较为困难。
1.2缺乏资料管理意识,施工资料管理混乱
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除了材料、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识别,还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资料的管理。当前,很多建筑企业都对施工管理资料不够重视,造成施工相关文件的遗失、缺漏等等。有些施工企业甚至没有进行资料管理,只有上级部门来检查的时候,才临时应付,或者等一项工程竣工后,开始后补所有的资料,从而使得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不能有效按照图纸规划进行施工,造成质量隐患。
1.3质检工作不够严谨,质量隐患比较严重
质检是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建筑工程是个比较繁杂的动态工程,涉及的工序比较多,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因此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工序竣工以后甚至没有相关质检人员去检查,或者只是抽检的形式,往往对工程施工质量没有作全面的检查,这样就客观上造成了部分建筑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
1.4安全意识淡薄,导致安全事故
安全是做好建筑施工管理的关键,尤其是现场施工管理,关系到整个工程进程。但是很多部门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未能将这一思想意识放在战略高度强调。使得许多施工人员未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很多人在现场施工不带安全帽,安全措施和意识及其淡薄,这种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对安全方面的忽视和压缩,从而导致施工管理出现安全隐患。
二、建筑工程施工前的几项重要准备工作
2.1管理人员的准备工作
工民建工程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技术员、质检员、材料员、统计核算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应依据工程规模及难易程度,确定管理人员的数量,进行科学的职能分配。工民建工程项目经理,做为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应组织本工程项目人员,认真熟悉图纸,编制号工民建工程施工人员合机具的作业计划及施工进度计划。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应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对工地进行实地勘察,了解施工现场的环境,确定道路、办公合生活用地,安排材料堆放地点,落实施工用水合用电等情况等。
2.2操作人员的准备工作
经理应依据项目部提出的劳动计划,准备各种人员,并组织项目部人员,对入场施工的工人进行入场前的教育合相应的技术安全培训,使工人在入场前对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质量要求有所了解。针对工民建工程的特殊工艺项目人员进,要搞好专项培训。
2.3施工技术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在熟悉工民建工程施工图纸的基础上,要对图纸中的问题进行汇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图纸会审,使工程甲方的要求与设计单位的设计达成一致,使有关问题能在进场施工前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工民建工程项目技术人员,应结合项目特点,编制出施工组织设计、各专项施工方案和施工作业指导书等,以此来指导现场施工。
2.4施工设备的准备工作
施工设备的准备工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建筑施工需要用到的设备工具比较繁杂,工程比较巨大,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设备出现故障,工具丢失等现象,很容易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正常施工。另外,施工设备应由专门的采购部门供应或租赁。采购部门要依据项目部提供的机具名称,对机具进行及时供应或租赁,从而确保施工机具能在施工过程中正常运作。
2.5施工材料准备工作
为了提高计划材料的准确性,应由项目部预算员提出材料计划表。采购人员要依据材料计划表,提前联系供货单位,从而保证材料的充足供应。同时,采购人员必须有一定的材料常识,对工程设计材料的规格要熟悉,对材料的质量好坏有一定的鉴定能力。另外,项目部要向采购人员说明施工材料进场的时间要求,使采购人员做到心中有数,能按要求做好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
3.1组织施工技术交底与材料质量控制
交底的形式除书面、口头外,必要时可采用样板、示范操作等方式。凡标识不清或认为质量有问题的材料,需要进行追踪检验,以确保质量;凡未经检验和已经验证为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工程设备不能投入使用。在施工中,根据施工准备阶段做的房建项目控制导线网进行房屋基础、主体的轴线、标高进行控制,对于项目业主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参考标高等的测量控制点应做好复核工作,经审核批准后,才能据此进行准确的测量放线。
3.2 严格控制材料进场,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对于建筑材料首先考察的应是生产经营厂商。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主体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理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是属于一般、中档还是高档等。其次考察调研的另一个范围是建筑业界。通过对建筑业界的了解,获得的信息更准确、更细致、更全面。通过考察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严格按规章办事,完全可以杜绝在工程上使用假冒伪劣建筑材料。
3.3竣工验收及隐蔽工程质量检查
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最后关口,主要控制手段是加强建筑成品保护和局部缺陷的修复。在工程项目施工中,某些部位已完成,而其他部位还正在施工,如果对已完成部位或成品,不采取妥善的措施加以保护,就会造成损伤,影响工程质量。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复杂,隐蔽工程质量控制点较多,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对班组施工的每项隐蔽工程先由项目部施工技术员和班组进行互检,符合要求后,由项目部的质检员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再由质检员报监理进行专检,并按质量监督程序报上级部门进行抽查检验。如发现隐蔽工程质量存在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找出产生异常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应技术措施进行补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是一种复杂、多变的作业过程,另外还要加强预防工作,把好质量关卡,实行全员质量管理,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改进为主;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即提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抓住主要矛盾,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程序,使生产经营所有活动均处于受控状态。采用全面的风险源辨识、正确的风险评价、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系统、动态、深刻地认识和控制各种隐患,降低风险,真正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而达到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产安全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宏伟. 关于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3(06)
[2]杨晓红,杨再红.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与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5(05)
[3]汪永成. 浅谈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J].新疆有色金属.2015(01)
[4]李志宏. 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当中创新途径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6(10)
论文作者:曾德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建筑论文; 材料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质量论文; 准备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