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莲 周月琴
(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 225012)
【摘要】 目的:了解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和经PICC导管化疗后患者的静脉情况。方法:102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采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B组52例采用PICC导管进行化疗。结果:A组患者外周血管损伤明显,部分患者需改换给药途径;B组患者外周血管基本正常,和化疗前无明显差别。结论:使用PICC导管进行化疗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的外周血管,更加适合肿瘤化疗的患者。
【关键词】浅静脉留置针 PICC 化疗 外周静脉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243-02
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保护肿瘤患者静脉,减少患者的痛苦,目前临床肿瘤患者行化疗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有使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和使用PICC导管两种。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通常是选用粗、直、弹性好的外周血管,避开桡侧血管和关节部位,且用于化疗时是当天置针,当天拔针;PICC导管则一般是从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穿刺,最终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处,留置时间在无特殊情况时是从化疗开始直至化疗结束拔管。本文对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化疗后患者的静脉情况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共102例,所选患者化疗前外周静脉条件均较好。根据不同的输液方式将使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化疗的患者设为A组,计50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25岁~70岁,平均年龄48岁;将使用PICC导管化疗的患者设为B组,计52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25岁~70岁,平均年龄51岁。
1.2方法 穿刺方法 A组采用BD外周浅静脉留置针(24G),选择外周弹性好,粗且直的上肢血管,以碘酊消毒一遍,酒精消毒两遍后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以3M输液敷贴(6cm×7cm)妥善固定;B组采用巴德4F PICC导管(型号18G)或BD 5F PICC导管(型号16G),选择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 以酒精消毒三遍,碘伏消毒三遍,后,置入所需长度,在穿刺点按压无菌敷料后,用3M输液敷贴(9546HP)妥善固定,最后行X胸片检查,以确定导管头端位置[2]。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检验标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如表1所示,A组50例患者中,外周浅静脉血管损伤明显,其中血管完全塌陷35例,血管部分塌陷10例,血管基本无变化1例,10例发生静脉炎,4例因后期无法经外周浅静脉血管化疗而改经锁骨下深静脉置管完成化疗,1例在使用多西他赛时发生药液外渗,25例患者沿静脉走向有很深的色素沉着;B组52例患者中,除1例因发生血栓拔管,而更改化疗给药途径,余51例中发生堵管2例,静脉炎3例,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正常,均顺利的完成了化疗,外周血管基本正常,和化疗前无太大差别。使用PICC导管进行化疗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的外周血管,更加适合肿瘤化疗的患者。
表1.两组患者外周静脉情况 n(%)
a包括改变给药途径、药液外渗、血栓。
* vs A组,P<0.05
3.讨论
药物对局部血管及组织的损伤程度,与药物的刺激性、药物浓度和药物接触组织的时间有关,即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持续对局部刺激可导致给药静脉和邻近组织发生肿胀、疼痛、血管硬化等炎症改变[4]。A组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化疗时,外周浅静脉血管相对较细,容量小,血流缓慢,高浓度化疗药物停留时间相对较长,对局部刺激性强,血管损伤明显,易致血管塌陷、化学性静脉炎及沿血管走向色素沉着、药液外渗、组织坏死,且因静脉保护的原则,需要每天更换穿刺部位,而随着疗程的增加,反复穿刺,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易致药液外渗[5],且护士的穿刺难度也会越来越大,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部分患者因外周浅静脉损伤严重,为继续进行化疗而改用锁骨下深静脉置管;B组PICC置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处,此处血管粗,容量大,血流较快,药物进入血管后停留时间短,且很快被稀释,循环至外周血管后药液已经被充分稀释,故对外周血管刺激小,不易损伤和刺激外周血管,安全性更高[6],避免引起外周血管化学性静脉炎及沿静脉走向的色素沉着。PICC导管一次性置管,最长可留置一年,可全程使用只至化疗结束,且输液方便,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护理技术满意度大大提高,护士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病人进行沟通及相关宣教;既减少了对静脉的破坏,保护了外周血管,又减少了因反复穿刺而引起的疼痛、感染、化学性静脉炎、药液外渗、组织坏死的发生,减少患者对化疗的恐惧感,提高患者的输液安全度和舒适度。
总之,使用PICC导管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的外周血管,要明显优于优于外周浅静脉留置针,更加适合肿瘤患者化疗。
参考文献
[1]程国荣.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降低PICC并发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48-50.
[2]钱培芬,翁素贞.静脉输液置管与维护指南[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32
[3]曹美.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19.
[4]陈茹,陈岚,庄小环.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2018-2019.
[5]杨丽媛.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769
[6]郭瑜蒙,王芳.对比PICC及静脉留置针在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35):7827-7828.
[7]唐秀丽,陈丽琴.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0,7:105-106.
论文作者:何志莲,周月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6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导管论文; 血管论文; 肿瘤论文; 药液论文; 外周血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