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探索_产业经济论文

新城市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探索_产业经济论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城镇化论文,农业产业论文,经济发展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镇化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就城镇化质而言,新型城镇化可以说是农业生产方式往工业生产方式进行转变的过程。不管是生产方式所发生的转变,还是生活方式所发生的转变,新型城镇化的主体为农民,所以,城镇化的实质就是农民群众的城镇化。农民群众可以由此而进入到城市中,实现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之转变,进而推动我国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

      一、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

      一是新型城镇化能够提高农村人口的就业率。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之中,随着我国农村土地的不断减少,城市建设的需求则在不断增多,而随着农村地区特色化产业加工业之形成,新建成的城镇能够集中大量的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从而减少了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创造出更多的新就业机会。由于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涌入到城市中就业,就会使农业劳动力逐步地非农化,从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新型城镇化拉动了城市内需,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城镇化的过程之中,随着大批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到城市之中,城市空间、教育以及生活设施等需求持续扩张。同时,新型城镇化也为我国农村地区带来了更为先进的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总体收入水平以及消费能力。所以,城镇内需被进一步地扩大,导致农民群众固有的生活观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农村居民开始逐步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观念,开始与城镇居民一样不断扩大自身消费,而农村地区的潜在消费市场也被能人所发掘,这样一来就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三是新型城镇化改进了农业结构。新型城镇化在提升城市居民的需求、提升农民群众的就业率之时,能够为我国农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相应的向导,这样一来,原来所固有的单一而分散的农业结构变得更为集约化与规模化。比如,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之中,更多的投资人为中小城镇所独具的自然优势或者人文优势深深吸引,而且选择投资于当地具备了发展优势的农业产业。鉴于我国农村私营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一主体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重要力量。这些农村私营企业的兴起与发展,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切实改变固有的农业产业结构,从而提升我国农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改进我国农业产业的结构。

      (二)新型城镇化对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是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城镇化不仅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作用,而且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因为新型城镇化发展之所需,政府需要通过建设与修路而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以至于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率不够高,同时土地资源利用率也比较低。城市建设用地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就我国具体国情而言,城镇化的发展一旦太快、太猛,就会导致一部分失地农民丧失生活基本保障。

      二是农村资源出现流失以至于环境出现恶化。因为新型城镇化资源需求的快速上升,加大了农业与农村资源的不断流失,以至于生态环境出现了持续性的恶化。鉴于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民群众的进城务工造成一些地方出现了耕抛荒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了我国农村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农业生产条件不断被恶化,同时农作物的种植成本也在持续提升。与此同时,土地无论是否在耕种,粮食直补与良种直补资金均照常发放,希望种田的农户并没有自己的田地,这一现象在一些农村频频出现,从而影响到了我国农业产业经济的更好发展。

      三是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以至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显得后继乏人。由于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不断聚集到城市中,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城市建设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极度缺乏。就新型城镇化的进展而言,绝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都是年轻人,留守于广大农村的多为老年人,只靠这部分人群进行种植,无法运用现代化种植技术进行到合理耕种,导致许多闲置土地无法发挥作用,长此以往,荒废的土地还需要承受环境持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现象所产生的损害,而且导致土地的利用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变成了空中楼阁。

      二、新型城镇化下的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策略

      一是在总体思路上应当妥善处理好城镇化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真正将农业放在实现新型城镇化工作的优先位置。笔者觉得,要明确我国城镇化和农村产业经济不断发展的措施,必须遵循以下四点:首先是要将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视为新型城镇化牵涉到的全部关系的首要内容。其次是要将注重农业与扶持农业可持续发展视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绝不可以牺牲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代价以加快农村地区的城镇化程度。再次是要将农业和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情况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一旦城镇化的发展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现不相适应或者矛盾之时,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应当切实服从于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状况而非相反。最后是要将提升农业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视为扶持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心。立足于农业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升,能够带动我国城镇化水平得到新的提高。同时,要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以提升农业产业经济在城镇化中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农业产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要落实制度安排以及创新。新型城镇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以及结构的变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现象,而且和制度的安排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制度化基础。唯有健全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够创造人口与经济要素和谐与自由流动的制度性基础。同时,还应当通过利益机制的发展由乡村人口向具备规模效益与聚集效益的城镇区域进行流动。所以,为了实现城镇化和农村产业经济之间的同步协调发展,一定要实施制度上的创新,主要包括了行政管理体制、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内容。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制度安排和创新,对于新型城镇化和农业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首先是要通过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制度性安排,从而加快我国农业产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农业产出水平之提升,从而让农业产业能够在维持本产业再生产的基础上,形成农业产品剩余与劳动力的剩余,进而为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其次是要通过大力推进工业与非农产业的制度性安排,加快国民经济工业化以及非农化的进程,这样一来也就能够推动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进程,从而为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所需要的拉力。再次是要通过对经济要素有序流动的制度性安排,从而让农业产业的要素与非农产业的要素之间产生拉力,进而形成结合和集聚之合力。最后是运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性安排,加快城镇各类基础设施的新发展,以求满足城镇非农产业以及人口集聚对于城镇公共品供应持续增长之需求。

      三是进行科学规划与发展新型城镇。要通过强化中心城镇化建设,将地(市)为基本单位,依据区位性优势与资源条件,结合人口规模以及经济发展的水平,更加科学地规划城镇区域化布局,从而严格地控制新型城镇发展的数量。要不断扩大区位优势比较强、资源条件比较好,而且人口规模相对较大的中心城镇的管理权限以及管辖的范围。完全可以以县为基本单位,规划布局五至七个中心城镇,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管理的权限,并且采用优惠的用地、户籍以及信贷政策,从而鼓励乡镇企业与人口逐步向中心城镇加以集中。在一部分重点中心城镇之中,国家应当依据其所具有的区位以及资源条件,建设数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从而培育出主导性产业,这样一来就能够发挥出拉动要素聚集以及经济发展之作用。

      四是全面改革目前的行政绩考核机制,重新树立起科学的政绩观。要通过建设综合性的小城镇建设评价机制,比如,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乡镇企业集中化的水平、人口集聚的规模、土地利用状况、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对于农业产业发展产生的辐射性作用、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等。

      五是加大新型城镇的基础设施供给。新型城镇所拥有的基础设施供给数量以及质量就决定了城镇聚集的经济效益以及规模经济效益之优劣。高质量的交通、通讯以及住房等生产生活状况,能够有效降低生产经营的成本以及生活费用,同时还会降低各类经济要素进入其中的门槛,从而吸引到更加多的资金、物资以及农民人口进入到城镇之中,这样一来就能够形成产业经济运行的一种良性循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以后,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三农”问题,这对于我国的出口、投资等均造成了十分不好的影响。有鉴于此,为了让国民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出当前的发展困境,就一定要以新型城镇化为基础,不断加快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升当前社会的总体就业水平,加快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使城镇化和农业产业经济得到协调发展,进而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走出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联系电话:010-57261129

标签:;  ;  ;  ;  ;  

新城市化背景下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探索_产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