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生产生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近几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受地质条件影响所出现的安全、质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不仅影响到水利工程经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还严重阻碍了水利工程发展进程。在本文中,结合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基本内容,对影响地质勘察效果的岩土性因素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效处理措施,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岩土治理;问题分析;对策
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工作为地质勘察,在详细把握所在地区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情况以后,可以为后期工程顺利建设打下良好基础。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地质条件所有差异,需要对不同地质条件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才能够确保地基稳定和工程最终质量。实践过程中也需要充分意识到地质勘察的重要性,把握勘察要点,并对影响勘察效果的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最后采取相对应措施加以处理,以推动水利工程建设获得良性发展[1]。基于此,对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和岩土治理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和探讨。
1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基本内容分析
水利工程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涉及到的内容有:(1)地质勘察内容,开展地质勘察工作专业性比较强,实际操作也较为复杂,包含土样采集、地质测绘、室内试验等工序,在对所在区域地质情况完全掌握以后,还需要对地基处理这一核心问题加以解决;(2)地质勘察技术控制,勘察工作开展所运用技术水平的高低也会对最终勘察结果产生巨大影响,并且所运用勘察方式和方法,需要依据岩土性质加以决定。现阶段开展地质勘察工作主要运用钻探、物探等方式,再透过地质应力、物性力学指标、渗透参数等,确定区域地质条件的具体情况,并为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相关参数,使工程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建设质量也才能够得到保障[2]。
2地下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对影响地质环境的地下水因素进行归纳,主要有:(1)水位上升,一旦出现地下水位上升的情况,就会加剧岩土物理力学性能的改变,因此在开展地质勘察工作时,尤为需要对地下位的变化引起足够重视。对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受到地质因素影响,再加上开展施工时施工技术选择错误,又或者是出现施工不当情况,就会使地质条件出现接触性变化[3]。此外,地下水位上升也会破坏土体结构,岩土强度进一步降低,并且出现软化情况,伴随而来的流沙、粉土问题也会对工程顺利建设造成不良影响。(2)水位下降,水作为万物生长的主要源泉,但是受到人类过度开采和使用影响,导致水资源无法进行循环,如:上游筑坝、岩土疏干等。在该区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也会受到地质条件不良变化的影响,使工程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3)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岩土一旦受到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影响,就会出现收缩、膨胀情况,进而引发变形,为工程施工埋下巨大安全隐患[3-4]。
3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和岩土治理对策探析
3.1准确把握地质勘察要点
为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开展施工,首先就需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保证各项勘察数据准确性,并为后期工程施工打下良好地质基础。在实践操作时,开展地质勘察工作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编制勘察纲要,工程地质勘察涉及到许多环节和内容,除了需要有针对性的制性勘察计划以外,还需要对设备、技术、人员等进行科学合理分配,以确保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整个勘察工作更加规范进行;(2)正确选择勘察测试方法,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进行地质勘察可以采用取样、钻探、试验等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进行选择时,需要遵循所在区域实际情况,以确保最终勘察结果;(3)资料动态性更新,勘察区域的地质条件处于时刻变化当中,尤其是岩土水理性,受到地下水赋存形式多样化影响,也会直接影响到工程使用时间及稳定性,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对地质条件进行动态化观察、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进一步保障水利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4]。
3.2建立健全勘察管理及技术运用制度
要确保整个地质勘察工作高质量完成,离不开相应制度在其中发挥作用,通过构建较为完整的勘察管理制度,可以明确勘察人员职责,并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操作。与此同时,通过制度也可以根据岩土地质勘察目的,对勘察任务及流程加以明确,并在此基础上对任务和目标进一步细化,同时做好勘察前相应准备工作,使勘察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除此之外,结合实地情况对勘察任务及工作方案进行制定,实现人力、物力、财力优化配置,甚至还可以引进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数据计算和分析精度,也为后期水利工程顺利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3.3岩土测试
对岩土进行测试主要有室内和原位测试两种类型,针对普通粘性土可以采用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测试方式,针对无粘性土则可以采用现场原位测试方式,通过进行波速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等方法,可以对岩土强度、压缩性、密实度等内容加以掌握,并且整个操作过程十分简单便捷,测试结果准确度也比较高。
3.4地质治理
地质治理包含:(1)高边坡,作为常见不良地质类型之一,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初就需要对其进行详细勘察,尤其是位移、沉降、裂缝等情况,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边坡支护方式进行治理。实践过程中可以将信息化技术进行利用,实现动态操作控制,支护过程中也要对系统锚杆、抗滑桩等环节进行监控,以确保最终质量[5]。(2)滑坡,对滑坡地带进行地质监测,与高边坡监测具有重合之处,其差别主要表现为滑坡地质结构更为松散,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危险程度也更高,为此需要充分借助勘察设备,对各个勘察点参数进行收集和分析。同时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还需要做好加固处理,整个过程需要注意事项有:挖方不能够在雨期进行,并遵循“从上往下”原则进行削坡减荷处理;进行挖方需要建立在开挖深度、边坡高度确定的基础上。完成开挖以后,还需视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滑坡地带实施嵌石、喷浆、抹面等处理,以起到加固的作用。(3)隧道渗水,针对出现的隧道渗水问题,可以采用直接观测、隧道湿度测试等方式开展地质勘察工作,实际治理可利用措施包含了:针对在隧道前段区域出现的渗水情况,可以对其开展必要的压水测试,也可以采用钻凿、钻孔等方法对地下水进行探测,一般情况下钻孔深度需超过4m;在渗水区域构建排水沟,并结合实际情况配备排水管道和抽水措施;针对较严重渗水面可以使用排水孔措施,使渗水得以集中排出[5-6]。
结语:本文是基于对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及对策的分析,无论是地质勘察,还是岩土治理都是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做好这两项工作也直接关系到工程是否能顺利和高质量完成。因此需要建设单位和工程人员对其引起重视,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和制定勘察计划,并根据所得到的勘察数据资料,对工程施工进行调整和优化,可以起到规避风险、保障质量的作用,同时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获得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龙,时蕊.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技投资,2018,(31):58.
[2]李艳.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5):2852.
[3] 沈纪安.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和岩土治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世界有色金属,2018,(16):151-152.
[4]曹旖旎,华桂钱.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3537.
[5]朱旭东.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治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5):2645-2645.
论文作者:杨宏武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地质论文; 岩土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工作论文; 对策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