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宁[1]2008年在《生物资产评估理论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的资产评估行业是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从全盘套用国外理论到逐步借鉴国外经验形成我国特色的资产评估理论体系,理论界与实务界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资产评估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评估涉及的领域愈来愈广,内容愈来愈丰富,同时现行的资产评估理论不全面逐渐显现出来。目前资产评估理论仅限于对非生命资产的评估,包括机器设备、房地产、资源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流动资产、企业价值评估、珠宝首饰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等,而对于有生命性的生物资产的研究微乎其微。生物资产作为人类活动的基础性经济资源,对于涉及有关生物资产产权变动或者非产权变动等经济行为时,需要对生物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以保证资产所有者、使用者、国家、社会公众等相关各方的经济利益。本文对于生物资产评估是建立在资产评估一般性的理论基础之上的。通过总结国内外外文献综述后,首先分析了资产评估行业中资产定义不同于经济学、法学和会计学中资产的定义,指出资产评估中资产的特征之后引申出了生物资产的定义是由经济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能为其带来经济利益的、并且能用货币计量的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活的动物和植物经济资源,同时阐述了生物资产的分类,介绍了生物资产特殊性对评估的影响,包含生物资产的有生命性、生长周期性、对自然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与农业活动相关、生物资产的市场的不完善性及其外延性。其次在结合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稀缺性价值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种生物资产的价值构成。再次分析了资产评估的目的、假设、原则等理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物资产评估过程中的六大目的、二大假设、六项原则等理论,简单分析了生物资产评估具体途径的选择涉及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两个角度。最后分析的是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生物资产评估理论以及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该目的下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应当考虑的四个方面和此目的下该类资产对象确定时叁方面的要求。
郑炳南[2]2001年在《论资产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资产评估在我国作为行业已走过了十几年的时间。在这短暂的十几年里,从全盘套用国外理论到逐步借鉴国外经验形成我国自己的资产评估理论体系,广大的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家们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正是他们的付出为资产评估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产评估涉及的领域愈来愈广,内容愈来愈丰富,同时现行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的不足逐渐地显现出来。 目前对资产评估理论的研究基本上都局限于在现行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下的个别问题的探讨,评估界存在对资产评估理论中价格、价值,评估计价标准等基本概念的讨论,但讨论主要从实用角度出发,少有从资产评估理论的本质出发进行分析的;评估界也存在对资产评估方法的讨论,但讨论多仅限于单一资产评估时方法应用本身,没有将方法在各类资产评估时的应用对应起来进行比较、统一。本文作者认为:从资产评估实践要求看资产评估理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应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只有从资产评估理论上去进行全面地分析与讨论,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与其他研究不同的是:本文是对资产评估理论方法的整体检讨,并意图对原有的理论与方法框架进行必要的修正与补充。研究以实践为基础,并希望其成果能对具体工作有所帮助。 文章在认同现行资产评估理论中关于评估目的、评估计价标准、评估方法、评估结果间存在一定的约束关系的同时,对评估的基本概念进行澄清,否定了笼统地以“公允市场价格”或“公允市场价值”为基础的现行资产评估理论,提出了以资产价值为核心的资产评估理论体系。建立起以要素价值与经济价值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评估计价标准,确定新的评估目的与评估计价标准、评估计价标准与评估方法间的对应关系,明确了评估结果的意义,避免了评估结论的混淆。 文章对现行的评估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规范了构成方法的要素,并对各方法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文章对资产评估实践中的一些应用难点问题(如折现率的确定、无形资产贡献的划分)进行了讨论,给出了一些可供操作的办法。 建立起以资产价值为核心的资产评估理论体系,制定以要素价值、经济价
马小琪[3]2006年在《基于博弈论的资产评估机理与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资产重组、抵押租赁等资产业务的频繁迭起,以及战略管理、价值分析等先进理念的孕育而生,企业和个人日渐重视资产的现时价值及其管理。作为伴随资产业务、能提供资产现时价值的资产评估中介性活动,如何适应资产评估研究范式的转化趋势,在复杂、动态与不确定的环境背景条件下构筑完善的资产评估理论,进而选择适用的资产评估方法以提高资产评估质量是资产评估界面临的新议题。传统资产评估理论构建于新古典综合价值理论基础之上。在规范、理性与确定性的假设条件下,学者们注重于对资产评估结果的测评,而将资产评估活动视为机械化与程式化的过程。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资产评估研究逐渐转向评估过程分析。但在这一研究范式框架下,学者们主要突出对以有限理性为特征的资产评估主体在评估过程中影响资产评估结果准确性的环节和方面进行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缺乏对资产评估不确定性与评估过程的完整描述,也缺乏对评估价值标准判断及对资产评估业务中各相关要素间逻辑关系的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依托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背景,追踪当前经济理论前沿,顺应研究范式的转换趋向,开创性地提出运用博弈均衡论相关成果对资产评估机理这一新的研究模式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资产评估机理进行了逻辑层次(要素机理、概念基础(AVS)、理论基础)的构造。按照这一逻辑层次,本文在要素机理层面,提取评估主体、信息、环境叁大关键要素,结合其他要素构筑要素耦合图,并依此构造资产评估的过程系统结构图与控制流程图;在概念层面,确立资产评估价值标准(AVS)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FMV);在理论基础层面,首先澄清了资产评估的会计理论基础,然后依次(第叁章与第四章)介绍了基于新古典经济学与博弈论的资产评估机理的特点。本文在分析传统新古典均衡价值理论框架下的资产评估机理及其相应评估方法的特点与局限性的基础上,将资产评估的理论基础延伸至均衡论,并首次提出基于具有适应不确定经济环境、强调决策互动的博弈均衡论模型,分别以评估主体完全理性与有限理性为假设前提对资产评估机理进行模拟,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资产评估的职能、依据、要素、估价流程、偏差分析,以及运用博弈学习理论模拟资产评估师搜寻资产均衡市场价格的学习过程
崔茜[4]2008年在《我国资产评估理论框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资产评估业这一新兴行业在我国应运而生并得到了飞速发展。为了推动资产评估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比较零散且往往滞后于实践的发展,不能很好地指导和预测实践的发展,同时评估实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对资产评估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框架是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后建立的该领域的理论组织形式,有助于推动该领域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因此,为了指导和推动我国资产评估实践以及理论研究的发展,对现有的资产评估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和深化,形成严密、前后一贯的理论框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哲学领域中的本体论作为知识组织工具应用于构建资产评估理论框架,提出该框架应由资产评估学科中基本的、公认的概念和词汇组成并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引言,主要论述了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六章是结束语。第二章到第五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资产评估理论框架的各组成要素。其中,第二章介绍了理论框架建立的哲学方法论基础——本体论,并以此为工具构建了我国资产评估理论框架。第叁章分析了理论框架建立的基础——资产评估本质和相关概念,它们是准确理解资产评估学的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理论框架的基础。第四章分析了资产评估假设和价值类型,资产评估假设是整个理论框架中的第一个层次,阐述了有效开展资产评估活动的前提条件,它应为实现资产评估本质服务,同时制约着价值类型和评估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价值基础和价值类型是理论框架中的第二个层次,是在假设条件的约束下对资产价值的质的规定,制约着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与应用。第五章介绍了资产评估方法体系,它是整个资产评估理论框架中的第叁个层次,是实现资产价值的技术手段,是整个理论结构中操作性和实践性最强的内容。
熊伟[5]2011年在《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叁十多年来,资产评估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资产评估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国企改革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而且积极地推动了金融体制改革,并有效地规范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资产评估以其专业化社会中介的身份,成为联系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桥梁和纽带,为交易的双方提供公平、公允、公正的专业意见,有效地保障了市场经济秩序正常进行,为经济改革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微观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资产评估市场已经转型,正朝着服务对象多元化、细化的方向发展。目前资产评估已渗透到企业改制、金融监管、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等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已经转型的评估市场,评估行业如何应对已经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智能的最基本载体,是推动和实现组织创新的第一资源,而注册资产评估师则是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创新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国评估行业现已经拥有数万名注册资产评估师和从业人员,为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是,随着资产评估的市场转型,高质量的多元化的评估业务对资产评估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资产评估人员结构性供需失衡的状态日渐明显。资产评估高端人才培养问题必须提到立业、兴业的高度来研究。提高评估人员的胜任能力,对于评估行业充分发挥在市场经济中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胜任能力的界定和胜任能力框架的明晰,对于注册资产评估师而言,是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行业主管机构而言,评估行业可以以此为依据来设置准入门槛,安排后续教育内容。而对于资产评估学历教育而言,是教育部门科学设定评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资产评估学历教育与评估市场需求衔接的指引。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拟定了如下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导论。交待了论文的写作动机,分析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介绍了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并概括了研究贡献和局限性。第二部分是研究综述。主要对国内外有关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叁部分探讨了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研究的相关理论。论文首先分析的是注册资产评估师的专业定位问题,然后对胜任能力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了梳理,最后从市场细分的角度确立了资产评估的主要业务领域。第四部分构建了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胜任能力框架。该部分首先阐述了注册资产评估的基本胜任能力的内容,系统论述了细分市场下从事不同评估业务的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特殊胜任能力,最后构建出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胜任能力框架。第五部分从学历教育的角度探讨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取得和养成。在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研究中,论文首先分析了资产评估学历教育的必要性,在对我国资产评估学历教育情况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以培养胜任能力为核心的资产评估学历教育体系。第六部分从准入制度的角度探讨了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识别与衡量。本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资产评估准入制度的现状,然后详细地开展了资产评估准入制度的国际和国内借鉴研究,提出我国新型的资产评估准入制度的构建设想。第七部分从继续教育的角度探讨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保持和提升。在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研究中,以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为起点,详细阐述了我国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完善资产评估继续教育的具体设想。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二:第一:由于资产评估的边缘性质和资产评估细分市场的复杂性,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界定本身就比较复杂,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系统地研究。在业务分类的基础上对从事不同类型评估业务的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胜任能力进行匹配性分析,会受到专业交叉及边缘化制约,从而使这一研究变得困难和复杂。随着评估市场的转型,金融资产评估、税基评估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等新兴评估领域的出现对评估人员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构建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框架的时候将新的评估领域纳入其中。第二:本文的创新之处还体现在对资产评估准入制度的重新规划和设想,本文提出了改革现行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制度的设想,并对设立见习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提出较为具体的思路。当然,由于作者能力有限,这只是一种初步的设想,受现实条件的约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期待在未来不断完善。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的培养需要系统的学历教育、科学的准入制度和有针对性的后续教育。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胜任能力的取得和养成、识别和衡量、保持和提升叁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力图全面系统地把培养注册资产评估师的胜任能力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匹配关系及其具体要求做出较为深刻的阐述。
王敏[6]2006年在《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铁路地质灾害对铁路安全运输、人民的生命财产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均造成重大影响。为此,本文依托铁道部“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2005F024)项目,着重探讨我国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风险管理中经济损失问题。在广泛收集并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枝柳线怀化段、京九线河源段等地质灾害实例,结合上述研究课题,综合运用工程地质学、系统论、灾害经济学、决策论、资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对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的概念及其指标体系、评估原则与模型、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的灾度划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研究方面,通过研究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体系,分析了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的计算方法,从企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角度,提出了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给铁路、国民经济以及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评估方法。(2)在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灾度等级划分方面,通过研究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对铁路运输造成的影响,分析了反映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程度的几项指标,首次将灰色聚类理论应用到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损失分析中,建立了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灾度等级划分方法,并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我国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管理的科学化、定量化提供了有益的支持工具,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铁道部门制定抗灾减灾决策,采取紧急救援措施,加强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等提供有益的参考。
赵邦宏[7]2003年在《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问题、对策与准则》文中研究表明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寻找可以实现以下目标的应用对策方案:针对具体的企业价值评估项目采用适当评估方法及方法的组合验证,采用科学的处理对策与措施解决评估方法中应用的技术难题,以达到评估方法理论上先进性与实践上适用性的有机融合;建立符合国际评估行业发展趋势的评估方法准则,规范各类评估机构的评估行为。论文通过剖析我国现有评估机构选择评估方法的行为取向和应用趋势,分析评估方法中的各种问题,寻找符合我国评估行业现实情况的有效、可操作的对策方案。 论文以我国评估中介机构的作为研究的基点。从评估理论及相关要素对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制约关系角度展开理论分析。在大量专题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数据资料进行了重复分组的独立性检验,分析了我国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总体应用现状,不同类别评估师应用评估方法的差异。 论文首要的研究结论为:从企业价值理论与计量模型角度来看,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均是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可选方法,评估目的、评估假设、限定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不同评估方法适用程度。随着我国证券市场发育程度以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将逐步减少成本法,更多采用收益法和市场法,并将多种评估方法有机组合相互验证,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公允性。 其次为:企业价值评估采用成本法应从财务报表的账面价值入手、以市场价值为调整目标、减少成本法的应用范围;采用收益法应以前期收益现值加后期收益额递增的分阶段收益模型,收益额以净利润、现金净流量为主,收益预测以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分析为前提的销售收入预测为主导,折现率坚持不低于无风险报酬率等四项原则,β系数以回归方程的测算为主;市场法中参照物企业选取应以同行业企业为基准、扩大数据来源,注重评估比率可靠性验证、利用多种比率的配合等。这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提高企业价值评估结果合理性、公允性的可行对策。 第叁为:应本着部门规章和规范意见的法律级次定位,充分博弈、前瞻性原则,注重与会计准则、具体评估准则的协调,照顾到国内评估机构的水平差距,制定体例详略得当的方法准则。
姚曼琪[8]2007年在《企业价值评估的价值类型选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价值评估是随着产权市场的兴起而产生的,是资产评估中的重要组成。目前国内外对企业价值的研究大多注重于从定量上研究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的建立和分析,而忽略对价值类型的研究。由于人们对价值有着不同的理解与理念,对企业价值评估业务也存在着不同的设想,所以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遵从何种价值标准就成为企业各相关利益方关注的焦点。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有必要明确所要评估的价值的性质,选择正确的价值类型。价值类型的确定指导着评估工作的进行,制约着评估方法的选择,明确了评估结果的适用范围,降低了评估风险。但是在企业价值评估实务中,不少专业的资产评估人员对价值类型的概念仍然不清晰,不能准确地选择和应用恰当的价值类型,这使其不能准确地把握企业价值,制约着企业价值评估的操作。另一方面,作为企业价值评估的委托方,企业价值评估结果的使用者往往对价值类型的概念、作用都知之甚少,从而对企业价值评估结果可能会产生不理解或误用的情况。企业价值评估中存在的种种与价值类型有关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评估人员对企业价值的合理确定。因此,有必要对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价值类型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找出价值类型选择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出在企业价值评估中选择价值类型的思路。本文以理论研究为主,以企业价值评估的角度对运用价值类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总结,并提出建议。本文从企业价值的决定理论出发,分析了影响企业价值评估结果的因素,由此引出了评估价值类型的选择决定因素:评估特定目的、市场条件、企业自身条件。根据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征集的有关价值类型运用情况的信息,通过对评估实践中有关的价值类型问题的分析,总结了企业价值评估中价值类型运用问题的根本及其成因。企业价值类型运用问题要从两方面分析:评估人员对价值类型的认识存在误区;价值类型运用的评估外部因素影响价值类型运用,这一方面最直接的就是市场主体和委托人在运用价值类型概念时的非理性。根据所总结的价值类型运用问题的成因,提出需完善的价值类型基础建设的几个方面,包括评估理论研究、教育宣传及评估准则建设,并分析了企业价值评估要恰当确定价值类型的思路,为企业价值评估中能合理运用价值类型奠定基础。在运用价值类型时应该要注意价值类型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要综合考虑评估特定目的、市场条件和企业自身的条件,以便于合理的确定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价值类型。本文的创新在于:对企业价值评估中的价值类型体系做了分析,为合理确定价值类型提供思路;分析归纳了价值类型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源于评估主体的认识误区以及评估外部因素的影响;针对企业价值评估中常出现的几种评估目的,分析了评估目的与价值类型的关系;分析说明特定评估目的、评估方法与价值类型不是一一对应的。
景谦平[9]2008年在《森林资产评估的组织与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森林资产评估是资产评估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我国林业体制改革及其市场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价值。它的发展既要坚持自身特点,保持鲜明的独特性,又必须遵循资产评估行业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社会经济中介的基本职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产评估在我国过去的发展中,业界过于强调森林资产的特殊性,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森林资产货币化计量的技术研究,缺乏对资产评估相关理论的研究,以致于与资产评估整体发展相脱节,严重影响其社会中介功能的充分发挥。但在森林资产评估的管理上,社会各界对其森林资产评估的特殊性认识却又有所不足,管理体制难以理顺,阻碍了其业务开展。因此,就目前而言,我国森林资产评估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自身的评估理论和技术处于初创阶段,尚不成熟;另一方面是缺乏一个具有强有力保障作用的评估平台(就是缺乏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和专业评估专家),评估的组织和管理混乱无序,甚至缺失。本论文以森林生态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为理论基础,通过查阅、归纳大量参考文献,走访多家资产评估机构调研,以规范分析和实践分析的方法,界定和澄清了森林资产评估的一些重要概念和基本要素;结合森林资产评估的特点和发展现状,比较系统地引入和分析了资产评估的一些基本问题。本论文特别关注森林资产评估与一般资产评估之间有关共性问题的相互联系,比较研究了森林资产评估中必须面对,但又往往容易忽视的定位(包括行业、机构和人员定位问题)、风险与责任等问题。最后,通过比较研究和对案例的分析,从相关政策、组织管理、评估技术的发展以及一些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解决等方面,提出若干设想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森林资产评估的现实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政策角度而言,我国森林资产评估是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适应于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而逐渐发展壮大的,它服务于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但同时,森林资产评估的快速、健康发展又有赖于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林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样才能激发社会各界对森林资产评估的真实需求。资产化管理确立了森林资源在生产经营中的资产地位,解决了森林资产评估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就没有森林资产评估。分类经营理论与实践为非公有资本进入林业第一产业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生产对象,森林经营主体多样化,森林资产评估的需求日益高涨,使森林资产评估的快速发展成为可能。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市场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建立健全林业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必将激发社会对森林资产评估的有效需求,同时也为森林资产评估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推动其发展。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而言,促进森林资产评估发展,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评估管理体制,这是目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此,本论文提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顺森林资产评估管理体制,二是森林资产评估行业内的分类管理。就理顺森林资产评估管理体制而言,一是要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现政会分离,减少政府干预,强化行业自律管理;二是要改变目前资产评估行业资格林立、市场分割的混乱局面,推进评估行业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实行分工协作。就森林资产评估行业内的分类管理而言,一是要加强对国有森林资产评估的管理,二是要区别对待森林资产评估与森林价值核算。从评估技术的发展角度而言,必须加强对评估理论的深入研究,改进和完善森林资产评估相关规范,推动评估技术体系标准化建设,促进评估技术应用的规范化。对于实践中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设想:一、在森林资产评估资质管理方面,首先必须要从解决评估人员的资质问题着手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否则评估机构的资质问题就不可能顺利解决;二、在森林资产评估人员资质设定方式和资格考试方面,提出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完善分类考试制度,实行基础考试与专业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设置“注册资产评估师(森林)”的专业人员执业资质,并实行分级管理;叁、在森林资产评估教育方面,要加强行业协会与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协作,坚持宽基础、活模块的原则,联合办学,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及优势以创办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为重点。四、要加强林地的定级估价工作,这不但是加强林地管理的需求,同时对森林资产评估具有重要的信息指导价值,对于广大基层群众零星森林资产流转也具有更为现实的指导意义,能够更好地为实践服务。主要创新性:(1)系统研究并提出了森林资产评估管理框架体系;(2)较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我国森林资产评估行业建设的建议。
黄玉娈[10]2016年在《电网企业流动资产价值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网企业服务于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的用电需求,它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随着电网企业资产规模的不断增加和现代化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完善和优化在电网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流动资产虽然在电网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对于电网企业的生产运营起着支撑性作用。目前电网企业对流动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对流动资产的价值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电网企业流动资产价值评价方法的提出,有助于合理评价流动资产价值,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对于加快实现电网企业的科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有叁。第一参考了资产评估、流动资产评估、资产质量评价、价值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揭示了企业资产的利用是以企业价值目标为导向对资产进行有效调度、最大程度地发挥资产效能、提高企业总体价值,明确了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价标准是资产在企业价值提升中所做的贡献。第二按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将企业流动资产重新分类为可用部分流动资产(包括高效率流动资产及效率较低的流动资产)及闲置部分流动资产,构建了包括标准价值模型及标准价值调整模型的企业流动资产价值评价模型;以某省级电力公司为案例分别提出可用部分流动资产及闲置部分流动资产价值评价方法,形成了一整套电网企业流动资产价值评价方法。第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电网企业流动资产价值提升策略,分别测算了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的价值提升效果及闲置流动产的价值提升效果,测算了电网企业流动资产价值提升策略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总额。明确了电网企业流动资产价值评价及价值提升策略对提高流动资产效率,减少流动资产价值毁损,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生物资产评估理论研究[D]. 高立宁. 河北农业大学. 2008
[2]. 论资产评估的理论、方法与应用[D]. 郑炳南. 华南理工大学. 2001
[3]. 基于博弈论的资产评估机理与方法研究[D]. 马小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4]. 我国资产评估理论框架研究[D]. 崔茜. 河北农业大学. 2008
[5]. 注册资产评估师胜任能力研究[D]. 熊伟. 东北财经大学. 2011
[6]. 铁路既有线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法研究[D]. 王敏. 中南大学. 2006
[7].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问题、对策与准则[D]. 赵邦宏. 中国农业大学. 2003
[8]. 企业价值评估的价值类型选择问题研究[D]. 姚曼琪.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9]. 森林资产评估的组织与管理研究[D]. 景谦平.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08
[10]. 电网企业流动资产价值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D]. 黄玉娈.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
标签:会计论文; 企业价值评估论文; 资产评估师论文; 生物资产论文; 价值类型论文; 资产评估增值论文; 市场类型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企业资产论文; 地质灾害评估论文; 评估标准论文; 要素市场论文; 经济学论文; 流动资产论文;